自驾在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 ‍2025.07.06.D60

wgm

<p class="ql-block">2025.07.06.60.</p><p class="ql-block"> 今天XY小朋友特地从布里斯托赶到伦敦来看我们。说起和XY的认识真具戏剧性,第一天到英国在希思罗机场等行李碰到,聊着聊着竟是山水人家的邻居,在英国三年了。以后的日子小姑娘就一直很关心我们,十几天前就说好七月五号来伦敦,六号陪我们玩一天。知道我们国家美术馆还没去,和我们确认后预约今天前往。领导说很幸运捡到一个这么好的孙女,确实,是个善良、热心又仔细的小姑娘。</p><p class="ql-block"> XY约我们在美术馆附近本地人常去的早午餐店碰面(我们酒店门口公交过去很方便),还给我带了伴手礼,两手空空的我既难为情又感动。</p> <p class="ql-block">早中饭吃好,边走边逛去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英国国家美术馆,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已有200年历史。可能昨天有活动,今天广场被围着,门口乱糟糟,全景拍不好。</p> <p class="ql-block">无须门票,就可进入这个艺术殿堂。下载app有中文讲解。</p><p class="ql-block">进门大穹顶就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的每个展厅都精心布置,按照历史年代顺序排列。</p><p class="ql-block">六十多个展室,每个展室都有很多作品,大师名作一幅接一幅,时间关系只能找每个展室中有app介绍的作品。欣赏水平有限,好在app的讲解很详细,每幅作品都有故事,我们听的津津有味。不仅让我们知道每幅画的主要看点,还了解到作品背景及画家的意图,可惜内容太多,真的记不住,也看不过来。只能尽可能把有些作品边上简单介绍拍下来,留作以后自己翻看。</p> <p class="ql-block">这幅闪闪发光的双联画作诞生于1395至1399年间,曾被英国国王查尔斯一世收藏。</p><p class="ql-block">画面是理查德二世朝拜耶稣及圣母的场景。这位年轻的国王被施洗者圣约翰和英格兰的两位守护神爱德华和埃德蒙介绍给圣母和儿童。天使般的隨从身着深蓝色的长袍,戴着理查德的白鹿标志。颜料的丰富性和黄金表面的处理是无与伦比的。画家的身份和地理来源是一个谜。</p> <p class="ql-block">扬·范·艾克(1385-1441)</p><p class="ql-block">阿诺尔菲尼肖像</p><p class="ql-block">这是欧洲艺术中最著名的画作之一,也是最难以捉摸的画作之一。这幅画描绘的是阿诺尔菲尼家族的一对夫妇,他们身上穿着昂贵的衣服,打扮得十分的时髦,他们好像在宣誓,宣布自己将会永远忠诚于婚姻。这幅画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画家凡·艾克的刻画十分逼真,不管是妻子毛绒布料的衣服,还是铜镜和蜡烛的质感;细节精密如镜中反射的见证者、象征忠诚的小狗,被誉为“最早的婚纱照”。</p> <p class="ql-block">保罗•乌切洛(大约1397-1475)</p><p class="ql-block">圣罗马诺战役(1438-40年)</p><p class="ql-block">1432年佛罗伦萨与锡耶纳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佛罗伦萨最终以少胜多击败锡耶纳军队。这场战役被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保罗·乌切洛以三幅蛋彩画组作《圣罗马诺之战》永久记录。这是纪念胜利三幅画作之一的:晨间场景;午间场景、夜间场景分别被乌菲兹美术馆、罗浮宫收藏。</p> <p class="ql-block">皮耶罗·德拉 ·弗朗西斯卡(1416-1492)</p><p class="ql-block">基督的洗礼(1437-1445年左右)</p><p class="ql-block">皮耶罗在他的家乡托斯卡纳的丘陵地形上设置了基督受洗的约旦河。这幅画神奇的地方在于,告诉了我们在很早的时期,文艺复兴初期,就有艺术家特别善于处理空间关系,并且将它运用到绘画当中。画家描绘了基督在受约翰洗礼的场景,戴着拜占庭帽子的人可能代表来自东方的国王,他们拜访新生的基督与洗礼的同一天庆祝。</p> <p class="ql-block">认真观看文艺复兴巨匠、威尼斯画派创始人、提香的老师:乔凡尼·贝利尼的《草地上的麦当娜》</p> <p class="ql-block">乔凡尼·贝利尼(大约1435-1516)</p><p class="ql-block">多吉·莱昂纳多 ·洛雷丹(大约1501-2)</p><p class="ql-block">洛雷丹是位高权重的威尼斯统治者,所以画家画的也是十分的庄重,穿着国家统治者应该穿上的长袍,看起来自然而又得体。这幅非凡的肖像既是官方形象,也是亲密的肖像,它捕捉到了理想领导者所期望的品质。正义、紧缩、宁静和善良在他半严厉、半微笑的表情中得到了传达。</p> <p class="ql-block">乔凡尼·贝利尼(大约1435-1516)</p><p class="ql-block">这幅画重做了贝利尼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新约》讲述了基督在出生后不久就如何按照犹太宗教习俗接受割礼并命名。这个话题在威尼斯很受欢迎,在这里,基督握紧拳头,勇敢地承受着痛苦。</p> <p class="ql-block">巴托洛梅·贝尔梅霍(1440-1501)</p><p class="ql-block">圣迈克尔战胜了魔鬼(1468)</p><p class="ql-block">描绘了大天使米迦勒持剑镇压恶魔的宗教场景,展现了贝尔梅霍精湛的油画技法与对光影的细腻处理,人物动态与色彩对比极具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1510)</p><p class="ql-block">维纳斯与战神</p><p class="ql-block">画面描绘了爱神维纳斯凝视沉睡的战神玛尔斯的场景,周围环绕嬉戏的森林之神。通过人物姿态与光影处理,传递出静谧安宁的氛围。</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曾经被设置在一个佛罗伦萨卧室的墙板上。</p> <p class="ql-block">达·芬奇(1452-1519)</p><p class="ql-block">岩间圣母</p><p class="ql-block">这幅《岩间圣母》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主题是小施洗者约翰在圣母玛利亚与天使面前参拜基督。</p><p class="ql-block">达芬奇将他们安顿在幽美神秘的岩石风景间,圣母、孩子和天使直接坐在山岩地上,渐浓渐淡的轻烟薄雾呈现出佛兰德斯或威尼斯画派所少有的朦胧画意,整个景象如幽远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扬·戈萨特(1478-1532)</p><p class="ql-block">国王的崇拜(1510-1515)</p><p class="ql-block">戈萨特不遗余力地描绘了三王的胜利到来,以及他们宏伟的侍从进入圣母和儿童坐的废墟宫殿。锦缎、天鹅绒、丝绸、毛皮、石头、珍珠、金属制品;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惊叹;每一个表面都闪闪发光。</p><p class="ql-block">这幅祭坛画是为 Geraardsbergen(法兰德斯)的本笃会修道院绘制的,该修道院拥有三王之一的一件衣服。这个遗迹可以解释戈萨特对华丽织物描绘的异常强调。他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两次在这幅画上签名。</p> <p class="ql-block">提香·韦切利奥(1490-1576)</p><p class="ql-block">不要碰我(1514)</p><p class="ql-block">画作取材于基督教故事,表现玛达莱娜在复活节认出耶稣后试图触碰他,但耶稣以披风阻挡的瞬间。画面通过人物动作和深邃的背景营造出强烈的戏剧张力,反映了提香对光影和色彩的精湛掌控。</p> <p class="ql-block">提香·韦切利奥(1490-1576)</p><p class="ql-block">酒神巴克斯和阿里阿德涅(1520-3)</p><p class="ql-block">画家着意描绘这一见钟情的场面,巴库斯纵身从坐车上飞向阿里阿德涅,成为画面的突出中心。</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为费拉拉公爵阿方索·德斯特(1476-1534)的私人书房绘制的系列画之一。提香从各种经典文本中获取了神话的来源。人物的排列让人想起古典浮雕雕刻。</p> <p class="ql-block">提香·韦切利奥</p><p class="ql-block">谨慎的寓言(1550)</p><p class="ql-block">通过老中青三个人物与狼、狮子、狗三种动物的并置,象征性地表达人生三个阶段(过去、现在、未来)需谨慎行事的哲学主题。</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并非受雇主委托,而是独立创作,反映了其对人生的深刻反思。</p> <p class="ql-block">老卢卡斯 •克拉納赫(1472-1553)</p><p class="ql-block">一个女人的肖像(1525)</p><p class="ql-block">克拉纳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肖像画家,具有高度个性化的风格。这位年轻女子的火红色连衣裙和奢华的珠宝在撒克逊宫廷很流行。她胸衣上绣着的字母“M”可能是她身份的线索。</p><p class="ql-block">虽然她的五官是理想化的,但她的姿势和直视是强烈而诱人的。</p> <p class="ql-block">老卢卡斯•克拉納赫</p><p class="ql-block">丘比特向维纳斯抱怨(1526)</p><p class="ql-block">描绘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希腊故事。丘比特偷了蜂窝,被蜜蜂蛰了。他的母亲维纳斯把他的困境比作他用箭激发的爱:像蜂蜜一样甜蜜,但随之而来的是痛苦。</p> <p class="ql-block">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471-1528)</p><p class="ql-block">荒野中的隐士(1494-5)</p><p class="ql-block">用石头敲打胸膛,以同情基督的受难。山区环境取自丢勒对景观、植物和动物的详细研究。</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1475-1564)</p><p class="ql-block">埋葬(大约1501)</p><p class="ql-block">这是米开朗基罗仅有的三幅已知的面板画作之一;描绘基督教圣经中耶稣基督下葬场景。</p><p class="ql-block">属米开朗基罗未完成作品,右下角画面缺失部分人物。</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桑西(1483-1520)</p><p class="ql-block">亚力山大的圣凯瑟琳(1507-08)</p><p class="ql-block">圣凯瑟琳是一位早期的基督教公主,她在带刺的轮子上遭受酷刑,后来为了她的信仰被斩首而死。</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桑西</p><p class="ql-block">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1502-03)</p><p class="ql-block">这是拉斐尔最早的祭坛画之一。他为翁布里亚的羊毛商人兼银行家多梅尼科•加瓦里的墓葬教堂制作了它。</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最初是三幅带有基督受难场景的面板之一,曾经是为科隆纳家族绘制的祭坛画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桑西</p><p class="ql-block">教皇儒略二世(1511-12)</p> <p class="ql-block">塞巴斯蒂亚诺·德·皮翁博(1485-1547)</p><p class="ql-block">朱迪思、还是莎罗姆?(1510)</p><p class="ql-block">我们可能不知道这幅画是为谁画的,也不知道委托的细节,这种对群青的大量使用使这幅画对于富有的收藏家来说是一件非常昂贵的物品。</p><p class="ql-block">我们是将这个女人视为危险的恶棍莎乐美,还是著名的胜利者朱迪思。这幅画有点像变色龙,根据观看者的不同而变换主题和意义,探索这个女人身份的多种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小汉斯•霍尔拜因</p><p class="ql-block">1497-1543</p><p class="ql-block">大使们(1533)</p><p class="ql-block">这幅双人肖像颂扬了友谊。</p><p class="ql-block">画面描绘了两位富裕、受过良好教育的和享有权势的年轻男子。左边的是29岁的法国驻英国大使丁特维尤;右边为他的朋友,25岁的外交官、主教塞尔维。</p><p class="ql-block">琵琶的断弦和校准错误的科学仪器表明了当时的动荡。从右边看,扭曲的灰色形状显示为头骨,有力地提醒着死亡。相比之下,左上角的小十字架暗示着通过基督永生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乔瓦尼·巴蒂斯塔·莫罗尼(1520-1579)</p><p class="ql-block">裁缝(1565-70)</p><p class="ql-block">通过细节刻画裁缝的专注职业精神和他自信的目光,表现了裁缝这一特定职业的风姿与内心世界。画作所展现的是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其中裁缝站立在桌子后方,他的服饰与手中的工具无一不透露着职业性格的细致刻画。</p> <p class="ql-block">保罗·韦罗内塞(1528-1588)</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面前的大流士家族(1565-7)</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323年)以胜利者身份遇见被打败伤心而惊恐的波斯皇帝大流士(大约公元前380-330年)的家人。</p><p class="ql-block">大流士的母亲 Sisigambis 身着蓝色衣服,错误地将亚历山大的朋友Hephaestion 称为胜利者。亚历山大亲切地原谅了这个错误。</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由威尼斯人皮萨尼家族委托创作的。Veronese 将故事带入了16世纪奢华的威尼斯环境</p> <p class="ql-block">圭多·雷尼(1575-1642)</p><p class="ql-block">牧羊人的崇拜(1640)</p><p class="ql-block">这是英国国家美术馆里最大的画作。是圭多·雷尼晚期的一幅祭坛画,在他去世后还留在他的工作室里。</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展示了牧羊人聚集在伯利恒马厩中,围绕新生的基督的场景。雷尼巧妙运用夜间场景,通过黑暗与光明的对比,突显出基督婴儿的超凡光芒,照亮了周围人的面孔。</p> <p class="ql-block">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p><p class="ql-block">参孙与达利拉(大约1609-10)</p><p class="ql-block">该画描绘了参孙因爱人达利拉的背叛失去力量的关键时刻。达利拉协助非利士人剪掉带给参孙力量的头发。导致他失去力量并被俘。</p><p class="ql-block">参孙被描绘为强壮但无助的男子,达利拉则兼具冷酷与悲悯的复杂表情。非利士士兵身着盔甲、动作紧张,强化了场景的戏剧性。</p> <p class="ql-block">蒿蒿(1593-1654或更晚)</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的凯瑟琳</p><p class="ql-block">蒿蒿自称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她握着一个殉道者的手掌,一只手放在一个带刺的轮子上,这是她殉道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这位画家经常在她的作品中加入她自己的肖像。这可能是她寻求职业独立和成功的自我宣传策略。</p> <p class="ql-block">弗朗西斯科·德·祖尔巴兰(1598-1664)</p><p class="ql-block">安提阿的圣玛格丽特(1630-4)</p><p class="ql-block">圣玛格丽特打扮成牧羊人,一只手拿着一个鞭子,用另一只手拿着书,无视她脚下的咆哮龙。根据传说,她从吞噬她的龙的肚子里毫发无损地爆发出来</p><p class="ql-block">玛格丽特是孕妇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彼得 ·保罗·鲁本斯(1577-1640)</p><p class="ql-block">托马斯·霍华德的肖像(1629-30)</p><p class="ql-block">第二代阿伦德尔伯爵托马斯·霍华德是他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鉴赏家、收藏家和艺术赞助人之一。他培养了许多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包括鲁本斯,鲁本斯称他为“艺术界的传道者之一”。阿伦德尔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蓝色丝带上戴着最高骑士勋章吊袜带勋章的徽章。</span></p> <p class="ql-block">迭戈·韦拉斯克斯(1599-1660)</p><p class="ql-block">镜前的维纳斯‌ </p><p class="ql-block">17世纪西班牙罕见的裸体画。作为画家唯一存世女性裸体画,历史意义使其跻身顶级珍品。</p><p class="ql-block">丘比特拿着镜子,模糊的倒影显示了维纳斯的脸,表明她在看观众而不是自己。</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1606-1669)</p><p class="ql-block">浴女(1654)</p><p class="ql-block">这幅入浴的女子像,描绘的是画家原来的女仆、后来的妻子亨德里克治<span style="font-size:18px;">探身入水的瞬间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心情愉快时即兴写生的肖像画,提着连衣裙、蹑手蹑脚地探步下水的亨德里克治,显示出女性特有的娇态,既胆怯,又温柔,富有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感,这些特质都在她毫无修饰的姿态中和低垂的脸上表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艾尔伯特·库普(1620-1691)</p><p class="ql-block">有骑士和农民的河流景观(1658-60)</p><p class="ql-block">金色的阳光照亮了这片宁静的风景,树皮掐掺掺,触摸着荊棘树枝,温暖了旅行者马蹄下的地面。在左边,一个猎人蹲着,准备在水面上向鸭子射击。Cuyp的风景灵感来自他沿着荷兰东部的莱茵河旅行。</p> <p class="ql-block">梅德特•霍布马(1638-1709)</p><p class="ql-block">米德尔哈尼斯大道(1689)</p><p class="ql-block">霍贝玛在这幅画中采用了严格的焦点透视法则置景布势,使画面空间具有深远感和空气感,令观者如临其境。由于它的真实意境和乡土气息,使之成为世界著名风景画。</p><p class="ql-block">这条大道在南荷兰省米德尔哈尼斯小镇上幸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雷切尔•鲁伊施(1664-1750)</p><p class="ql-block">鲁伊施是荷兰黄金时代最杰出的女性静物画家之一,专攻花卉题材。</p><p class="ql-block">Ruysch的构图的特点是强烈的曲线、对角线轴和戏剧性的灯光。在这里,光线从左下角落到右上角的花朵上,将封闭的牡丹留在边缘的阴影中。</p> <p class="ql-block">卡纳莱托(1697-1768)</p><p class="ql-block">石匠的院子(大约1725年)</p><p class="ql-block">这是卡纳莱托最著名和最不寻常的作品之一,他的运河景观变得如此令人向往。画中,人们通过运河将大理石运送到院子里,石匠们辛勤工作,为附近的教堂等建筑提供石料。</p><p class="ql-block">远处教堂的钟楼、河边的小船、院子里散放的石料、破败的楼房,构成了一幅安静而略显破败的景象。然而,当镜头拉近,市井生活的热闹和喧嚣便跃然纸上:船夫等待商人,石匠们忙碌工作,妇人急切地跑去照顾孩子,另一位妇人从天台上探出身来呼唤。窗口上站着一只大公鸡,为这幅画增添了几分生动。</p><p class="ql-block">卡纳莱托以精湛的技艺,捕捉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威尼斯。</p> <p class="ql-block">约瑟夫•马洛德.威廉(1775-1851)</p><p class="ql-block">夕阳的逆影中一艘老军舰</p> <p class="ql-block">保罗·徳拉罗什(1797-1856)</p><p class="ql-block">简·格雷夫人的处决 </p><p class="ql-block">再现都铎王朝悲剧场景的历史画。</p><p class="ql-block">参观过伦敦塔,知道这个二十岁不到的女子在位仅九天在伦敦塔内被审判、斩首。</p> <p class="ql-block">观众最多的还是十九世纪的展室,凡高、莫奈等名家作品前最热闹。</p> <p class="ql-block">爱德华·马奈(1832-1883)</p><p class="ql-block">带着猫的女人(1880-2)</p><p class="ql-block">马奈的妻子,荷兰出生的钢琴家苏珊娜(1829-1906)在沙发上放松,他们的猫坐在她的腿上。通过在苏珊娜的连衣裙上粗略地应用红色和蓝色,强调了画布上松散的笔触,这与猫的黑色皮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1840-1926)</p><p class="ql-block">阿根特尔的雪景(1875)</p><p class="ql-block">莫奈1841年后定居帕尔斯西北部的阿根特尔七年,画了大约200幅小镇及其周边地区的画。</p><p class="ql-block">这个景观记录了1874/5年冬天的大雪。两个人走在雪地中,蜿蜒的手推车轨道将我们引向背景中的其他旅行者。</p> <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1840-1926)</p><p class="ql-block">大約1878-81年</p><p class="ql-block">莫奈 描繪了 拉瓦库尔的冬季場景。</p><p class="ql-block">这是塞納河畔的一個小村莊,莫奈於1878年定居在那裡。構圖的簡單性使藝術家能夠專注於雪地上的光的發揮。</p> <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p><p class="ql-block">睡莲</p> <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1840-1926)</p><p class="ql-block">睡莲池塘与日本桥(1900)</p> <p class="ql-block">2015年我到吉维尼莫奈故居,在日本桥上留过影😄。</p> <p class="ql-block">贝尔特 •莫里索(1841-1895)</p><p class="ql-block">夏日(大约1879)</p><p class="ql-block">画面以两位年轻女性坐在小船上为主题,通过轻盈的衣裙、阳伞和拨水动作,捕捉夏日午后的悠闲氛围。莫里索是少数活跃于19世纪末印象派的女画家之一,她运用印象派技法,用短促笔触和明亮色彩表现湖面的光影变化,远景模糊处理增强了空间感。</p> <p class="ql-block">保罗·高更(1848-1903)</p><p class="ql-block">窗前果盆和啤酒杯</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高更对塞尚的一次直接致敬。他重复了塞尚静物画中的许多元素,如水果、陶器以及褶皱的桌布,画面右下斜放的刀几乎是直接临摹而来。</p> <p class="ql-block">保罗·高更(1848-1903)</p><p class="ql-block">美化(1989)</p><p class="ql-block">是高更在塔希提岛所作系列画中的一幅。</p> <p class="ql-block">凡高(1853-1890)</p><p class="ql-block">向日葵(1888)</p><p class="ql-block">我们被向日葵跳跃的颜色所吸引,可以看到整幅画都是黄色调,柠檬黄、土黄、深黄,各种黄色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了画家对于生命的热爱。梵高在他的一生中画了11幅向日葵,这是其中的一幅(15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7年拍卖创纪录的价格印证其艺术史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文森特·凡高(1853-1890)</p><p class="ql-block">小丘旁的茅草农舍(1890)</p><p class="ql-block">凡高生命的最后两个月里,住在巴黎西北部的奥维尔小镇,画了很多那个小镇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文森特 ·凡高(1853-1890)</p><p class="ql-block">麥田与柏树(1889)</p><p class="ql-block">凡高描绘了阿尔勒精神病院附近的麦田。典型的普罗旺斯景观,<span style="font-size:18px;">背景是藍色的阿爾卑爾斯山脈,</span>墨绿柏树与金色麦浪形成强烈对比,象征生命张力。</p><p class="ql-block">现存两个版本,其中一版通过私人交易以5700万美元成交,此版为英国国家美术馆永久馆藏。</p> <p class="ql-block">文森特·凡高</p><p class="ql-block">凡高的椅子</p><p class="ql-block">空椅子与烟斗构成“孤独自画像”,反映艺术家直率的性格特征。‌‌‌‌</p> <p class="ql-block">文森特 ·凡高(1853-1890)</p><p class="ql-block">两只螃蟹(1889)</p><p class="ql-block">1889年1月从阿尔勒的医院出院后,凡高开始了一系列静物,包括这次螃蟹研究。这幅画可能两次描绘了同一只螃蟹的背部和直立。蓝绿色的背景暗示着地中海的水域。</p> <p class="ql-block">文森特·凡高(1853-1890)</p><p class="ql-block">有围栏的麦田和犁田的人(1889)</p><p class="ql-block">梵高从他入院的圣雷米精神病院画了这幅以麦田景观与农耕场景为主题的油画作品。这个场景是基于直接观察,但却带着个人意义,勤劳的犁人成为艺术家本人的象征,他写信给他母亲:“我正在耕种我的画布,就像他们在田里耕种一样。”</p> <p class="ql-block">约翰·罗素(1858-1930)</p><p class="ql-block">卡西诺山庄(约1889年)</p><p class="ql-block">罗素用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笔触来捕捉温暖的地中海光线。正如标题所示,这幅作品可能是在访问他的妻子玛丽安娜在意大利卡西诺的山区家乡时画的。</p> <p class="ql-block">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p><p class="ql-block">赫敏·加利亚的肖像(1904)</p><p class="ql-block">赫敏·加利亚 (1870-1936)和她的丈夫利斯·加利亚 (1858-1918) 住在维也纳,是当代艺术和设计的富有赞助人。Klimt选择了 Hermine 穿的连衣裙,并使用薄薄的长扫笔触来重现半透明材料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马克斯•佩赫斯坦(1881-1955)</p><p class="ql-block">夏洛特·库特的肖像(1910)</p><p class="ql-block">夏洛特•库赫特是律师马克斯•库赫特的女儿,15岁时坐在定制扶手椅上接受绘画。画面中,她身着红色衣物、黑色皮鞋,头戴大帽,左手佩戴华丽戒指,凝视观众的姿态展现了自信气质。背景以绿色墙面和黄色家具为主,整体色调鲜明。</p> <p class="ql-block">五个小时,一晃而过,还有太多来不及看,也只能离开。</p><p class="ql-block">傍晚一场大雨,风云突变后的特拉法加广场虽仍杂乱,但很入镜。</p> <p class="ql-block">出来才感觉吃力,唐人街不远,XY带我们在那找了家广东餐厅,味道很正,不愧是伦敦的中餐馆啊。今天眼福、口福都大饱😋。</p><p class="ql-block">XY早上见到时就说明天的大英博物馆仍陪我们,她坐明晚的火车回学校,真是太感谢了。要知道逛博物馆、美术馆是很吃力的,小姑娘都参观过很多次了。</p> <p class="ql-block">和XY分开前让她查了下唐人街有没有豆浆油条啥的,还真找到了一家油条、豆腐脑、煎包、馄饨等都有的早餐店,明天就她家了😃。</p><p class="ql-block">换过来的酒店地铁还是公交方便,仍选择公交回酒店。哪晓得伦敦交通拥堵等车用了半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今天累并快乐着!每次参观这些展览,都感觉艺术欣赏有一点点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