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古城蓬莱,有一座承载抗倭名将戚继光家族600年历史的古迹,去过之后才发现比想象中更震撼,既有江南园林的婉约雅致,又有北方建筑的恢弘壮阔,两座明嘉靖年间皇家敕建的牌坊,让这座古迹更加耀眼夺目。戚继光是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四十多年的沙场征战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击倭寇、镇守北疆</span>屡建奇功,其英雄事迹被世代传颂。<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世世代代受到人民的敬仰。</span></p><p class="ql-block">戚继光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启了屡建奇功的40多年军事生涯;史载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至浙江御倭前线,任宁绍台参将。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徒,组练新军,配以精良战船、兵械;又创造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称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次年奉调援闽,将福建境内倭寇主力消灭殆尽。因功升署都督佥事。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卫,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兵。</p><p class="ql-block">隆庆二年(1568年),奉命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事,在张居正、谭纶支持下长期镇守北方,抵御蒙古,保障北疆安全。累功授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万历十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后,戚继光被调往广东,数年后被劾罢归乡,最终在穷困失意中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后追赐谥号“武庄”,又改谥“武毅”。</p><p class="ql-block">戚继光在四十余年的军事生涯中,南征北战,屡战克捷,立下不朽功勋,受到世代传颂。他留下的兵书《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在练兵、治械、阵图等方面多有创见和总结,推动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发展。此外,戚继光工于诗文,有诗文集《止止堂集》传世。</p><p class="ql-block">六月初,大学同学王景平教授夫妇也到了东海,他们已经在东海旅居多年,周边地区景区已经反复考察和研究,尤其是她先生张济教授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思考颇多。知道我们去过了蓬莱,问我是否去过戚继光故里?我告知张教授只去了蓬莱阁和戚继光纪念馆,他建议应该去戚继光故里看看,会有不一样的收获。6月16日,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看看戚继光故里。</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故里主要由戚府、戚继光兵器馆、后花园、牌坊街、戚氏牌坊、表功祠等建筑组成,是明代抗倭名将戚景通、戚继光的故居。</p><p class="ql-block">明初,明威将军戚斌于此始建房舍。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为旌表戚氏家族建有双坊,东为“母子节孝”坊、西为“父子总督”坊。明崇祯八年(1635年),朝廷为褒扬戚继光建有戚武毅公祠,赐额“表功”。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修戚武毅公祠。1985年,蓬莱市人民政府全面整修戚继光故里。1999年,蓬莱市人民政府重修戚继光故里建筑群,另建有戚继光兵器馆。</p><p class="ql-block">张教授从戚家戏台开始,为我们介绍戏台的建筑结构、扩音系统的设计原理,双牌坊的来历,戚继光练兵技巧、军事著作,戚家大院里每一处房屋的功用和典故,真的是让我们视野大开。</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故里的明代牌坊是全国重点文物。在蓬莱区钟楼西路有戚继光故里,故里大门前街的两端各有一座明代石牌坊,分别是母子节孝坊和父子总督坊,<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明代为表彰戚继光祖母贞节与戚继光父亲孝廉和戚继光父子功绩而敕建的两座大型石雕牌坊,均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两座牌坊都是花岗岩材质,历经四百余年依然雕工清晰,抵近欣赏花卉、动物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span>,一门同时奉帝王之命<span style="font-size:18px;">敕建</span>两座牌坊非常罕见。</p> <p class="ql-block">母子节孝坊位于戚府前牌坊街东口,为大型花岗岩石雕坊,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是明朝廷旌表戚继光祖母阎氏贞节,父亲戚景通孝廉而建。这座牌坊为四柱三间五楼云檐多脊花岗岩石雕坊,高9.5米,宽8.3米,进深2.7米。正间镂雕“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等精美图案,侧间饰有花木鸟兽纹样。牌坊额中间刻有“旌表赠特进荣禄大夫右都督戚宁妻一品夫人贞节阎氏”及“诰赠特进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荐举孝廉戚景通”等文字。该坊气势雄伟、构图丰满、<span style="font-size:18px;">雕刻精细,</span>是我国罕见的明代大型石雕珍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戚府前牌坊街西口,相距母子节孝坊两坊143米就是父子总督坊,同样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明朝廷为表彰戚继光与其父戚景通的抗倭功绩,而敕建此父子总督坊。与母子节孝坊相同,为四柱三间五楼云檐多脊结构,尺寸与母子节孝坊相同。正间雕刻“二龙戏珠”、“戚继光征战图”、“狮子滚绣球”等图案,侧间饰以花鸟瑞兽。坊额中间刻有“诰赠骠骑将军护国都指挥使前总督山东备倭戚景通”及“镇守浙福江广郴桂总兵都督同知前总督备倭戚继光”等文字,体现了明代对戚氏家族忠勇报国的褒扬。</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故里的两座牌坊,东西对称,气势雄伟,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入)。采用了浅浮雕、深浮雕、透雕等多种技法,雕刻深度达15厘米,细节精确至毫米级。戚继光抗倭护国留英名,深受世人尊崇,这两座牌坊历经清代修缮和现代修复,保存完好的明代原貌主体结构。1968年因周恩来总理干预,这处宝贵的历史建筑免遭“破四旧”破坏,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p><p class="ql-block">这两座牌坊不仅是戚继光家族荣耀的象征,也是明代石雕艺术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现已成为蓬莱戚继光故里景区的核心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从东门进入牌坊街,张教授对两座牌坊的来历、建造的精细工艺、承载的重要意义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张教授在戚府前牌坊街上解释戚继光“明岗暗哨”的战术逻辑。明哨与暗哨的协同配置是戚继光军事警戒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明暗互补”的战术逻辑,构建多重配合的防御机制,明哨承担威慑、行政职能及广域观察任务,通过暴露位置获取开阔视野,为部队提供早期预警。暗哨作为隐蔽防线,在明哨遇袭时实施反制,同时监控明哨难以覆盖的盲区。两者通过动态布防(如每日更换位置)降低被渗透风险。流动哨填补警戒间隙,与前哨、观察哨构成多层防御,使敌方难以同时突破。戚继光的这一设计反映了军事防御中“显隐共存”的哲学,既保障安全性,又维持作战灵活性,是戚继光军事思想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与老伴在戚府前牌坊街的雕刻壁画前合影。这组壁画展示了戚继光山东海防备倭、闽浙沿海抗倭、蓟州边关戍守、著书立说等故事,系统展示了戚继光四十多年的军事生涯、抗倭护国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戚府由横槊堂、止止堂、孟诸书屋、悠憩堂、后花园等组成,总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10平方米。横槊堂为接待宾客、处理公务的场所,止止堂用于处理公务文书和读书著述,孟诸书屋为藏书研读空间,悠憩堂则用于作戚继光家眷起居生活的处所 ,后花园是戚继光晚年所建,是戚家家人休闲娱乐及接待宾客之处。</p> <p class="ql-block">这座房屋是横槊堂,是戚继光故里内的核心建筑之一,主要用于接待官员、部属及友人,并承担办公功能。其名称源自戚继光的诗文集《横槊稿》,反映了他的戎马生涯与家国情怀。 横槊堂作为戚继光处理公务、会客的主要场所,内部悬挂有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体现了这位抗倭名将的报国志向。堂内还陈列有兵器等展品,在此处可以了解戚继光的军事成就与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戚府内悠憩堂是戚继光与家人日常生活的核心区域,悠憩堂内陈列明式家具,如雕花衣柜、梳妆台等,还原了明代官宦家庭的起居场景。西侧设有蜡像馆,生动再现戚继光与王氏的生活片段;东侧则展示各地纪念戚继光的祠堂、碑刻等资料。堂内还还原了戚继光的婚房场景,重现他与王氏成婚时的比武仪式,凸显两人“将门联姻”的特色。在这里张教授介绍了当地流传着的夫妻二人“比武切磋”的趣事,站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悠憩堂前,朦胧间仿佛戚继光与王氏夫人正在比武切磋。</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戚府的主要建筑之一止止堂,堂名出自《庄子》中“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典故,是戚继光处理公函文牍、看书写作的地方。张教授的精彩讲解让我对这座宅院有了深入的理解,也吸引了众多游客随行参观。</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戚继光故里被共青团中央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2009年11月,戚继光故里被评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戚继光故里布置了很多戚继光人生轨迹中的场景,</p><p class="ql-block">这里再现了戚继光幼年时读书的场景。戚继光出身将门世家,自幼刻苦自励、博览群书。为了他成年后能够子承父业、精忠报国,他的父亲戚景通立下了:“禁奢靡、树品德、立气节、苦读书”的训诫,并以“忠孝廉节”要求戚继光。戚继光17岁承袭父职后,一直严遵父训,勤学不辍。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良好品德,为他后来成就将帅之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戚府有许多场景展示,这是一处《将士论战场景》,展示的是戚继光在山东备倭期间,与诸将领、幕僚分析敌情和研究作战部署的场面。背景的山东总图,反映的是当时山东海防的军事部署。戚继光代理山东备倭都指挥佥事、统管北方沿海抗倭事务后,整肃军纪,修葺营垒,屯田戍守,巡防海上,倭寇不敢来犯,山东由此成为当时中国沿海备倭最为成功的地区。</p><p class="ql-block">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严肃的工作场景,我老伴驻足良久,反复观看、琢磨,对于一个从小在军营长大的人来说,这些东西是最有吸引力的。</p> <p class="ql-block">戚府后花园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核心,融合传统园林设计,展现明代建筑风格。这座位于后花园的望云楼,为戚继光晚年归故里后所建,是其赏月、观览登州景色之处,楼前明柱上有对联一副,上书“翘首五云宫阙近”,下书”灵气常映太平搂”,戚继光常于此接待同僚朋友,望云观海,俯瞰古城。张教授在后花园绘声绘色地介绍院内美景,畅想当年戚继光邀同僚好友登楼观景、吟诗作对的情景,真的非常引人神往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戚府宅第的北方建筑恢弘壮阔,后花园的</span>江南园林风格婉约雅致,让人们流连忘返。从戚府宅院一路讲到后花园,张教授系统讲解了戚府的建筑结构、布局功用,并将戚继光抗倭英雄事迹、练兵布阵的智慧发明融入其中,介绍的清晰、生动,一群游客紧随其后,生怕错过了哪怕是一个精彩片段。</p> <p class="ql-block">出戚府后花园便是戚府后街,仍然保持这明代的建筑风格,看过来了戚府北方建筑的豁达大气与南方园林的精致秀美,这些优秀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了绝美的建筑奇迹。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两座牌坊,能够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不仅是明朝廷对抗倭功臣的旌表,更是得益于人们对戚家历代功臣的敬仰,“父子总兵”让戚家父子将星闪耀在中华大地。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戚继光永远是中华民族的英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过戚继光故里,被戚继光爱国、抗倭的英雄事迹所感染,</span>尽忠报国,是根植在戚继光基因里的家国情怀,这也是人民始终敬仰戚继光的原因之所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后,引用戚继光的诗文集《止止堂集·横槊稿》中的一段诗文,此文创作于他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期间。当时戚继光生活平静,却心怀壮志,渴望为边疆安宁奉献一生,遂在兵书空白处写下此诗:</span></p><p class="ql-block">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p><p class="ql-block">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p><p class="ql-block">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p><p class="ql-block">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