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红石峡,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城北约3千米处,峡谷长约350米,是古代水流冲刷和人工开凿而形成,红石峡题刻最早盛行于明嘉靖年间,为国家3A级景区。红石峡分南北两段,东西两壁。北峡两壁中分,上有天然湖泊,下有飞流瀑布,水石相击,石坝横截,北水南流,穿东壁石刻而下。南峡两壁对峙,东西数百米高、千米长的悬崖峭壁上建有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大小40余处石窟庙殿,崖壁上复道飞檐、楼、阁、亭相望。东崖高11.5米、长约307米,西崖高约13米、长约333米,普渡桥飞架东西。榆溪河穿峡而过,他的源头是远在二百多千米的内蒙河套地区,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泉,古称帝源水。红石峡,集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于一体,承载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北方地区的文化发展、书法演变以及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也是历史的见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不同时期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及审美趣味,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与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石峡主要景点有摩崖石刻、雄山寺、镇北台等。1992年,红石峡摩崖题刻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6月,武侠文艺片《东邪西毒》取景红石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