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洋湖志》修编研讨会暨第十五次推进会

程制荣,浙江台州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6日上午,《鉴洋湖志》修编研讨会在院桥镇人民政府会议室召开。院桥镇党委书记卢明宇同志、镇党委副书记陈含同志、镇党委宣传委员叶疆兰同志出席了会议。</p> <p class="ql-block">会议分两个阶段。</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编写组向院桥镇党委汇报工作。</p> <p class="ql-block">(一)张广星老师代表编写组作综合汇报。</p><p class="ql-block">张老师汇报如下:下面就由我向卢书记及各位镇领导汇报编志至今的进展情况。</p><p class="ql-block">全面汇报很费时间,我想重点汇报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深入广泛的现场走访;二是落实责任,分头编写;三是今后计划;四是有关问题。</p><p class="ql-block">先汇报第一个问题:现场走访。</p><p class="ql-block">鉴洋湖志编写面临着的第一个也是最重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文献,没有档案,没有积累下来的任何历史资料,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但大家没有气馁,会商之后,找到了一个破解难题的好办法,其实也是下笨功夫的办法,就是实地走访。2023年这一年,起码有半年多的时间,我们都是在鉴洋湖地区调查访问。我们一个村一个村地访问,不漏过任何一个村庄。在村庄里,我们既召开老村干部和老村民座谈会,又实地考察任何一个有价值的古院落,古建筑,古寺院,古树,古井等,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历史信息和线索。尤其是鉴洋湖地区自宋代以来,尤其是明代以后,各个氏族迁移来此,聚族而居,他们不仅传衍有序,而且十多个姓氏氏族都有族谱记录上下几百年的人口演变情况,族谱还记录了族内发生的大事和重要人物的活动,包括创作的诗文。这让鉴洋湖边几百年来先人们的生活慢慢清晰地浮现,也增强了我们编好这部志书的信心。</p><p class="ql-block">除了逐村走访,我们还进行了专题调研。2023年我们在湿地指挥部的协助下,坐船考察了鉴洋湖的入湖和出湖,我们认为,鉴洋湖的出湖不是在镇锁桥,而是在镇锁桥的下游,要到了万善桥(俗称鉴洋新桥,黄岩三普登记为“三孔桥”),西岸属于岭下,东岸属于路桥区水滨村范围了。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对鉴洋湖区域的划定,不宜以行政区划划分,而应该尊重流域的完整性。</p><p class="ql-block">那次我们还考察了鉴洋湖上的桥梁建筑及其它遗存。</p><p class="ql-block">我们较大规模的一次专题调研是关于杨晨的寄傲轩具体位置的调查。杨晨是鉴洋湖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历史人物。此次调研,我们不但确定了杨晨寄傲轩的具体座位,还有一个重要收获,是温岭民国时代的牛人、有泽国阮半街之称阮季良,他迟于杨晨三十年,则在上湖位置建了一座供休憩用的庄园。</p><p class="ql-block">再回到第二个问题,就是落实责任,分头编写各自负责的区块内容。</p><p class="ql-block">我们先对全书的编写大纲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工:</p><p class="ql-block">程制荣老师, 他是个有相当乡土情怀的人,正是他的登高一呼,得到了鉴洋湖畔不少有识之士的响应和支持。不仅聚集起了一支精干的编写队伍,还得到了镇党委政府和湿地公园指挥部以及鉴洋湖流域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企业家的信任和支持。这些都是我们能把编写工作顺利推展下去的重要前提。</p><p class="ql-block">在落实编写责任的时候,程老师又自告奋勇,领受了基础性的一项工作,就是地情篇的写作。地情篇介绍了鉴洋湖形成的历史,鉴洋湖人生活的具体环境,主要的山脉和山峰等。程老师早已完成了这一编的写作,现在处于不断打磨修改完善的过程中了。正是程老师的榜样作用,鼓舞了大家的编志热情。</p><p class="ql-block">陈友宝兄,也是自告奋勇,领受了另一项的基础性写作任务,就是水情编。水情编的内容比较宽泛,涉及到溪流、水道、湖面、桥梁、水闸,各地的水井等。这一编本来很难写,因为没有任何的资料可以依据,友宝兄充分发扬了公安老兵重视办案,重证据,重事实的作风,一再地到了各地现场,身边带着一把钢卷尺,测量宽度、长度和高度,弄清楚溪流的形成和走向,以及古桥闸的具体位置和面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水情编初稿,已经多次修改过了。</p><p class="ql-block">金也先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读谱来反映各氏族在鉴洋湖畔的先人们的生活。金也的工作得到了各个氏族后人们的支持,他们纷纷出借各氏族经过历代续修的族谱。金也在黄晓慧的帮助下,对各家族谱进行细致深入的研读,获得了丰富的有价值的史料。</p><p class="ql-block">蔡士达老师主要负责民俗编、文学编和民间故事编的搜集整理。民俗编包括节令习俗和地方特色美食等,蔡士达老师已编写完成,内容很丰富,不少习俗至今还活在鉴洋湖畔人们的生活中。</p><p class="ql-block">民间故事编,因为有缪老师当年担任院桥文化站站长时通过采风,最后汇编成的一本民间故事集作为基础,工作就相对要顺利得多。</p><p class="ql-block">至于文学编,有古代诗文和现当代诗文,古代诗文除了来自古人的诗文集外,就是来自于族谱。现当代诗文,主要来自于我们的征集。从目前得到的作品看,数量很大。我们准备这样处置:精选部分作品进去志书,其余部分单独编印一本《鉴洋湖历代诗文选》或《鉴洋湖历代文学作品选》。</p><p class="ql-block">梅建群先生负责宗教寺庙编的编写。这一章也非常重要,因为院桥地区是中国佛教最早传播的地区,历史悠久的古老庙宇比较多,这也凸显了鉴洋湖地区人类信仰活动的踪迹,非常悠久。梅建群确实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进入到了我们的视野,他作风踏实,工作效率很高。我们已经讨论过一次他编写好的初稿了。</p><p class="ql-block">郑晶先生发挥他从小生活在父亲身边的优势,利用深厚广泛的人脉,现在又通过深入的采访,完成了多篇回忆文章的写作,涉及到鉴湖宣传队、粮站、卫生院、下放知青以及关于老鉴湖的一些重要的人和事,都非常珍贵。</p><p class="ql-block">程仙高先生的任务就是为鉴洋湖的自然和人文胜境留影。他为了拍到好照片,拍好好照片,一个人跋山涉水,走遍了鉴洋湖流域的村庄,每一座山岭和每一条溪流,为每一口古井和每一座古闸留下珍贵的影像。有的景物,他不止跑了一遍两遍,而是很多遍,直到拍满意为止。他在拍摄过程中还有不少新发现,比如镇锁桥又名镇水桥,他在枯水时节拍到了嵌在桥墩上的石条额文“镇水桥”。为了更立体地拍好鉴洋湖景观,他自己出资购买了无人机,他的无人机拍摄为湖志的编写积累了丰富的图片,为湖志的图文并茂作出了独一份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我本人负责人物编和特产编的编写。特产编的编写得到了镇农办主任池力先生的大力支持,现在已基本成稿。人物编分古代人物和现当代人物两部分,古代人物主要来自族谱,材料主要由金也兄提供,现在正在转入古译今的翻译以及之后的编写阶段。现当代人物的资料也都已搜集好了,现在正在进入深度加工中。关于现当代人物的编写,我想在适当的时候再专题向镇党委报告,请镇党委帮助把关。</p><p class="ql-block">老潘先生虽然没有具体负责某一章节的编写,但他协助陈友宝兄的水情篇的编写以及鉴洋湖边方言篇的编写上,提供了不少有力的帮助。</p><p class="ql-block">这里要特别说一说陈新国和缪新岳两位同志。他们在编委会里都有其它的分工,但在编写上没有具体的任务。但是,他们不仅积极协助各位编写者的工作,积极联络,比如同镇农办主任池力和国家网信办司长级领导干部尤雪云的联系,就都是新国兄在做的。他们的居中联系工作很繁琐,人们看不到,但确实很重要。</p><p class="ql-block">以上就是我对各块编写任务至今进度情况的大致描述,稍后各位可以进行补充汇报。</p><p class="ql-block">下面我汇报第三点:今后的计划。</p><p class="ql-block">上面第二点,我汇报了各人的编写进度,大家确实齐头并进,这种局面是相当喜人的。可以说,比如造一艘船,截止到目前,船体的各个部位的材料都已初步备齐,我们可以憧憬和想象一艘船的样子了。但事实上,现在离一艘船的真正成型,距离还很远。因为所有的材料都还需要精细打磨,然后还要经过系统集成的过程。所以我们接下来的计划是分三步走:</p><p class="ql-block">第一步:今年下半年,是大家完成各块精细化加工、完善提高的阶段。</p><p class="ql-block">第二步,是明年上半年,是书稿系统集成、按照结构的构想让全书合龙,以及征求各方意见的过程。</p><p class="ql-block">第三步,是明年下半年,提交出版社,接受出版社三校三审的过程。</p><p class="ql-block">我汇报的第四点是有关问题</p><p class="ql-block">第一个问题是经费。当然,我们编委会每一个人都知道,卢书记对编写工作和编写涉及到的经费问题都非常重视,但由于我们前面这近两年时间,一心就想把志书的各块材料先准备好,如果我们手头拿不出东西,怎好意思向镇领导开口呢?现在是到了成稿的关键时期了,也应该是跟出版商联系出版事务的时候了,所以也是我们正式协商出版经费的时候了。经费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打通,合理合法使用的问题,稍后请陈新国同志专门汇报下。</p><p class="ql-block">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梅建群同志的兼职编写,任诗绮委员上任之后我们没有向您专门报告过,今天就算是补报告。在建群同志初步完成宗教寺庙篇的编写之后,大家都提议由建群同志负责综述一节的写作。综述虽然写作的篇幅不算大,但需要阅读的材料比较多。</p> <p class="ql-block">(二)程制荣同志发言</p><p class="ql-block">院桥镇关心重视《鉴洋湖志》编写的几个节点。</p><p class="ql-block">1、2024年元旦,镇东片七位乡贤直接向卢明宇书记汇报了《鉴洋湖志》编写构想,卢明宇书记说:对编写《鉴洋湖志》,要支持。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说“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鉴洋湖文化,是厚重的,把它提炼出来,有所借鉴,有所激励。镇里予以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借东风,期望把编写《鉴洋湖志》纳入党政工作。卢书记有高度、有进度的讲话,使与会和编写人员深受鼓舞!</p><p class="ql-block">2、2024年1月29日,院桥镇党代会的报告内容:“充分挖掘广化寺、宝轮寺等的充沛人文资源。整理镇史镇志,挖掘鉴湖文化,编写鉴洋湖志”,空前重视,镇里史上可能第一次以党代会报告形式讲志书编写。</p><p class="ql-block">3、2024年4月15日上午,编写组向镇党委的统战、宣传,镇政府的领导汇报沟通过一次。</p><p class="ql-block">4、非常感谢院桥镇去年(张副书记,徐部长,叶部长等)、今年(陈含副书记任部长等)受卢书记的委托在“劳动节”时通过我对编写组进行了慰问,充分体现了对编写工作的关心和鼓励。</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0日下午已经与市方志办吴国超主任、陶毓处长《党建好故事》创作中心蒋鑫富主任、陈丽云主任会面,为“走向合龙,走向申报”提前搭线。</p><p class="ql-block">这个团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读百卷书,访百位老者,实地考察核对数据,力求写出真善美的鉴洋湖。</p><p class="ql-block">自2023年8月26日首次推进会以来,十五次推进会,我、新国和友宝各主持了一次,后十二次都是张广星老师主持。张老师编写提纲,运筹谋篇,很用心。</p><p class="ql-block">同时,发现一处水闸,金也等申报保护山北尤古迹提案。</p><p class="ql-block">【乡愁】</p><p class="ql-block">孜孜不倦编写,</p><p class="ql-block">记住乡愁(我21年生活在鉴湖,是烧蓍山柴喝鉴湖水长大的,1978年2月4日在下村党支部入党的)</p><p class="ql-block">逶迤蓍山,神秀鉴湖,记住乡愁,赓续文脉,争取纳入市里“百大文化项目”清单库。“上下同欲者胜”。</p><p class="ql-block">以此自勉和共勉。</p> <p class="ql-block">(三)陈新国同志就面临的经费困难的问题作了汇报。</p> <p class="ql-block">(四)陈友宝同志就编写中可圈可点的人物古迹信息的收获,作了发言。</p> <p class="ql-block">【领导讲话】</p><p class="ql-block">院桥镇党委书记卢明宇同志讲话:听了以上同志的发言,很感动。</p><p class="ql-block">1、感谢、感恩。编志很难,历史资料贫乏,涉及内容广泛,你们团结协作,忘我工作,无私无畏,怀着浓浓的乡情,长时间的努力,这种无我无悔精神,深受教育,代表镇党委政府深表感谢!</p><p class="ql-block">2、继承、奋进。要继承鉴洋湖先进文化和历史优秀人物品质,同时要学习宣传你们编写组的感人事迹。要传承和发扬老前辈、老干部们为家乡发展而忘我工作的好作风,我们既要宣传好你们的感人事迹,更要激发全体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攻坚破难,加快建设好鉴洋湖湿地公园,大力推进院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p><p class="ql-block">3、服务、保障。党委政府要想方设法,全力做好编志的服务工作和经费保障。盛世编志,为民服务,造福一方,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会议第二阶段,</p><p class="ql-block">主持人张广星老师说:</p><p class="ql-block">上午第二项议程:我们编写组讨论编写情况。</p> <p class="ql-block">金也同志就《历代名人与鉴洋湖的故事》,作了交流。</p> <p class="ql-block">郑晶同志就《鉴湖乡(公社)书记乡长一览表》《知青轶事》采集整理作了发言。</p> <p class="ql-block">蔡士达同志就与鉴洋湖有关的诗词歌赋精选问题作了发言。</p> <p class="ql-block">梅建群同志就洋岙路廊和灵康庙信息的收集整理问题作了发言。</p> <p class="ql-block">陈新国同志就洋岙路廊、山北尤路廊的信息收集整理情况作了发言。</p> <p class="ql-block">缪新岳同志就梅山、岭下和胡家桥几个小学教师的信息收集整理问题作了发言。</p> <p class="ql-block">潘学源老师发言。</p> <p class="ql-block">陈友宝同志就史上在上湖的杨晨等建造的“寄傲轩”与阮季良在围里的庄园地址问题作发言。</p> <p class="ql-block">程制荣同志就编写的修改充实问题作了发言</p><p class="ql-block">第一章鉴洋湖区域的海陆嬗变</p><p class="ql-block">海侵 海退</p><p class="ql-block">落海殿</p><p class="ql-block">海塘成陆</p><p class="ql-block">地下泥炭</p><p class="ql-block">附录:《落海殿记》</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群山 古道</p><p class="ql-block">第一节群山</p><p class="ql-block">还需要补充“凤山、鹰山”的海拔经纬度,四周相邻”</p><p class="ql-block">第二节古道</p><p class="ql-block">西泽捷径古道</p><p class="ql-block">台温古道</p><p class="ql-block">附录《张先之墓译文》</p><p class="ql-block">第三章村落</p><p class="ql-block">第一节概况</p><p class="ql-block">第二节村落</p><p class="ql-block">十个行政村户数,人口数统计到,2024年底。</p><p class="ql-block">原村庄及自然村户数、人口数统计到2014年底。</p><p class="ql-block">意见:编写组的同志对真实性有意见,专家对规范性有意见。</p><p class="ql-block">“回忆文章”中小学收集很难,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求差距还很远。</p><p class="ql-block">【自勉的话】——“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一件事,开始时的斗志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毅力。凡事都浅尝辄止,就很难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把开始那一刻的勇气,延续成孜孜以求的坚持,完成编写任务。</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照片由国家一级摄影师程仙高、林飞峰同志拍摄和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