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431厂原总师刘恒瑜在苏联亲耳聆听主席教导,留学归来献身机车事业

刘至明

<p class="ql-block">  他一路走来,从扬州到莫斯科,再到大连、资阳,始终遵循亲聆的主席教导,为祖国机车事业建功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p> <p class="ql-block">1992年,刘恒瑜(右)在我国首台整机商品化出口泰国机车成功落车现场,接受记者采访。</p> <p class="ql-block">  刘恒瑜,1938年生于江苏扬州,1956年留学苏联,资阳内燃机车厂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3年5月出席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是资阳工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K机车和首台出口泰国机车总设计师。 </p><p class="ql-block"> <b>留学苏联攻专业</b></p><p class="ql-block"> 1956年夏天,地处江南水乡的扬州中学。刘恒瑜双喜临门,一是完成了高中学业,拿到了毕业证书;二是以优异成绩考取保送留学苏联。他怀揣为祖国内燃机车事业奋斗的理想,来到苏联哈尔科夫工学院动力机械系内燃机车专业。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只用一年时间攻下了俄语关,具备了听、读、说、写能力,还掌握了英、日、德语种。经过五年潜心攻读和实践,1961年毕业,分配在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转向架室从事承载式车体研究工作。 </p><p class="ql-block"> <b>厂所应用出成果</b></p><p class="ql-block"> 1962年,他研究分析了6Y2电力机车承载式车体后,撰写了《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桁架式承载车体》论文,并在次年参加全路大连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交流。1963年,j他进行了珩架式承载车体的扭转计算和试验等研究工作。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在东方红1型、2型、4型机车上;1968年这项研究成果应用在援坦DFH2型机车上;在当时未采用电子计算机的条件下,采用剪力流方法和逐次渐进法进行强度计算和校核,使计算简化。</p><p class="ql-block"> 在大连所工作期间,荣获技术革新能手称号。同时,他利用掌握的俄语、英语、日语、德语等优势,翻译了多语种的机车柴油机、车体、转向架资料,登载在《国外内燃机车》、《内燃机车译丛》等刊物上。经过五年的留学学习、九年的研究应用,他要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去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p><p class="ql-block"> 1970年,支援三线建设,他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来到地处川中丘陵的资阳内燃机车厂。尽管当时工厂尚处于基本建设时期,机车试制正在萌芽阶段,但作为机车传动技术专业人员,刘恒瑜有了用武之地:1971年起,先后参加了5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东方红2、5、4型液力传动调车内燃机车传动部分的方案设计和改进设计工作;1973年,他参加的工厂首台液力传动装置试制成功,建厂七年后,在祖国大西南腹地终于鸣响了第一声东方红2型液传调车的风笛。刘恒瑜看到自己付出辛劳的机车披红挂彩,引吭长鸣,他感到兴奋,兴奋之余,他想得很多很多,他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资阳厂交车线上,源源不断地驶出一台台内燃机车而奋斗不止。</p><p class="ql-block"> <b>出席全国人大会议</b></p><p class="ql-block"> 1979年至1981年,他完成了东方红5型机车车轴齿轮箱齿根应力测试工作,并写出了《东方红5型车轴齿轮箱螺旋伞齿轮应力试验研究》的论文。1981任设计组副组长,1982年7月晋升高级工程师。十余年来,刘恒瑜除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以外,还积极参加工会活动,从1973年起,被群众推举为厂部机关工会兼职副主席。1983年5月,刘恒瑜光荣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 5月28日,即刘恒瑜将启程去内江地委报到的头一天,他还在机车分厂钢结构车间处理东方红5型机车质量问题。临下班前,他仍在给大连机床厂写信,联系工厂转产改造所需专用机床订货事宜。尽管工作繁忙,但他没有忘记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他整理好了近年工厂工程技术人员调进调出的的统计资料;资阳地区副食品供应情况和三年来有关县市蔬菜价格的对照表。临行前,他提议召开了厂部技术党支部座谈会,他表示要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一定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两千多名代表递上准备好的提案,转达内江地区人民和三线建设职工心愿。 </p><p class="ql-block"> <b>工矿调车设计师</b></p><p class="ql-block">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由于具有广阔市场的路外调车机车都是铁路东方红系列产品,在适用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1987年12月30日,铁道部工业总公司和冶金部物资供应运输局联合行文,确定冶金工矿专用调车内燃机车由资阳工厂主导设计。这项工作自然落到刚上任的总工程师刘恒瑜身上。他直接抓全程设计工作。在总厂五楼设计组内,挂上了大红横幅标语“抢抓机遇,奋发而上,坚决拿下中冶车”。</p><p class="ql-block"> 作为总设计师,他总是事必躬亲,重大方案的确定有时要反复研究论证一二十次。由于他是动力机械、转向架研究专家,针对冶金工矿调车机车需求,将液力传动机械换向改为液力换向,这项技术应用比东方红系列调车机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机车试验运行期间,他和技术组的年轻人一样,在厂线现场跟车,发现问题,改进解决。经过一年多的设计试制试验,1989年10月20日,GK1型内燃机车出车剪彩,订货会上,冶金、石化、铁路用户对这一“量身定做”的机车十分满意。两台机车投入鞍钢运行良好,于1991年11月5日通过铁道部、冶金部组织的专家鉴定,鞍钢副总工程师陈树卿说:“该型车功率级满足调车作业和小运转运输;启动牵引力大,适合低速重载;液力换向迅速安全可靠;油耗低,节省运费,成为冶金企业主型机车。对此,刘恒瑜还没有满足,他又根据不同路外用户需求,继续开发出GK系列机车,这一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调车机车,使资阳厂在路外市场占据全国70%的份额,为资阳厂的生存发展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p><p class="ql-block"> <b>出口机车再建功</b></p><p class="ql-block"> 1991年岁末,工厂得知泰国两台机车的信息,资阳厂在曼谷和北京两条线上,展开一场夺标大战。刘恒瑜率工艺处长、产品开发处高工会同中机公司人员赶赴曼谷;产品开发处处长杜静谋带队坐镇北京。刘恒瑜等选择一家离泰国TPI公司最近的雷诺旅馆,与泰方代理商见面。代理商毫不客气首先抛出先决条件,点装美国柴油机、西德传动箱,速度表、空压机等都要“洋货”,且交货期8个月,保用三年。刘恒瑜将信息电传北京,杜静谋等修改设计,再传回曼谷。两地反复斟酌后,刘恒瑜决定说服代理商,选用资阳厂技术成熟的传动箱。经过几轮谈判,对方终于同意,在这场中、美、日、韩四国夺标大战中拔得头筹。</p><p class="ql-block"> 新年伊始,刘恒瑜一行返回北京,直奔正在参加全路科技大会的二七剧场,向王泰文厂长汇报:夺标成功,但要兑现八个月交货周期承诺,难度极大,因为国际惯例是新车试制至少一年。厂长当即拍板:必须打破常规,干!</p><p class="ql-block"> 回厂后,刘恒瑜主持了CK5型出口泰国机车总体设计工作,针对泰国米轨和高温多雨等特点,在工矿机车基础上微化简化,改进液力传动技术……设计出总图后,全厂打响一场“奋战八个月,干好出口车”的攻坚战,无论在产品开发处还是在生产现场,到处都有刘恒瑜的身影,多少个夜晚,他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加班,夜深了,食堂送来馒头,大家在车间围着蹲地加餐。</p><p class="ql-block"> 9月11日晚 ,机车分厂总装车间灯火通明,工厂、分厂领导、厂部技术人员齐聚CK5落车现场,当庞大的车体稳稳地落在车架上时,厂报和电视站记者立即围了上去,站在一旁的刘恒瑜总师激动得眼圈泛红,但他很平静。面对记者提问,他以一贯不喜张扬、不多言辞的性格,丝毫不提自己,他说:“这是工厂领导正确抉择,是全体职工背水一战的结果。首台出口车落车成功,这只是一个起步,今后的路还很长。”</p><p class="ql-block"> 1992年10月29日,两台CK5型内燃机车出车剪彩,泰国监理师兴奋得击掌相庆,他们看到了资阳厂职工“质量一丝不苟、进度一天不拖”的实干精神,全程监理了设计、制造的过程,完全达到了合同要求。其后,泰国又订购了6台机车,至今运行状况良好,泰方非常满意。2013年8月,泰方又订购了8台机车,当年运用首台机车的TPI公司介绍说:“经过21年运行,传动箱从来没有出现问题开箱,希望这次的机车质量和当年一样。”</p><p class="ql-block"> 1994年5月,刘恒瑜奉调西南交大。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赋闲休养。2016年,当已更名为南车资阳机车公司的431建厂五十周年之际,公司领导亲赴看望这位有功于厂的总师时,他借用主席的教导,勉励公司后生:“世界是你们的……”</p><p class="ql-block"> 资阳公司即将厂庆59周年,资阳机车已经向“一带一路”34个国家提供了1200多台机车,占我国出口机车一半以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2年,首台出口泰国机车剪彩。</p> <p class="ql-block">剪彩仪式。</p> <p class="ql-block">两台机车在泰国运输线上。</p> <p class="ql-block">刘恒瑜(右二)在建厂四十周年时应邀参观曾经工作过的资阳公司。</p> <p class="ql-block">厂庆五十周年庆时,公司领导亲赴看望慰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