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未都先生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其收藏生涯中的遗憾。比如错过乾隆时期的珐琅彩黄地开光胭脂红山水纹碗的收藏机会;错过了宋明时期《陶冶二十图》古画册;更重要的是,未能及时收购永乐罐等。其实,在其收藏生涯中,未能及时将黄花梨“天下第一案”收入囊中。也应该算其一个不小的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1年保利秋拍“逍遥座”明清古典家具专场,是历年来家具阵容最为强悍的一次。被业界称为“天下第一案”的“明末清初黄花梨独板架几式巨型供案”,最终是以1亿元的价格落槌成交。加上佣金共计1.15亿元。从而创下了中国明清家具单件最高拍卖记录。该供案长453厘米、宽56厘米、通高93厘米,重达289公斤,采用完整黄花梨独板制作,案面厚度达7.8-8.8厘米,被誉为“一块玉”工艺典范。作为目前已知体量最大的黄花梨家具,其制式属明末清初典型架几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众所周知,黄花梨,这一被誉为“木中之后”的珍稀木材,其学名为降香黄檀,在红木业界通常被称作香枝木。这种木材的生长极为缓慢,往往需要数百年才能成材,因此显得尤为珍贵。黄花梨的木材色泽黄褐色或红褐色,深浅不一,其中上等品种更是拥有黑色髓线斑纹,这些斑纹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鬼脸”状图案。不仅如此,黄花梨还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气,这种香气不仅防虫耐腐,更赋予了黄花梨一种高贵典雅的气息。其纹理美丽生动、色泽温润致密,木性稳定且不易翘裂,因此被尊为“木中之后”。正因如此卓越品质,明清时期的黄花梨家具成为了中外收藏家争相追捧的对象。在各大拍卖会上,这些珍贵的家具作品屡创佳绩、屡现天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该案出自福建莆田一尼姑庵,原是该尼姑庵的香案。1992年7月,该供案被大队党支部书记以24.8万元的价格卖掉。购买者是一位姓陈的家具商。据该大队负责人介绍,这件整块黄花梨木制成的香案,来自于莆田横塘地区的彭氏家族,明清时期,彭氏家族人才辈出,在某年花重金打造了这件黄花梨大香案,后来将其转卖给善乡村郑姓人家,解放后归于大队,先是放在碾米房里做工具,后来大队进驻尼姑庵,香案也跟着过去,村民用它当做砧板,切菜剁肉,也有人趴在上面写春联练书法,几十年下来风风雨雨的,却始终保存完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自此始,该供案就踏上颠沛流离的路途,甚至漂洋过海,好长时间都没有稳定下来。陈先生购走后很快就其卖给了台湾的施先生。施先生收藏了一段时间,就将其转卖给了天津的潘先生,潘先生入手时间不长,就转卖给了伍嘉恩。1996年,这张天下第一案被伍嘉恩卖到了美国,美国的这个藏家把这张条案放置在美国丹佛博物馆中做益展,这一展就是十几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3年,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佳士得拍卖会上,该案第一次被拍卖。以9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是5600万元。买家是一个亚洲面孔的人。尽管如此,当时这件天下第一案并没有回到国内。直到2021的保利秋拍,才实现了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心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1992年的24万,到2021年的1.15亿元。短短30年时间内,增值了近500倍。如此充足的气场,使其想低调都很难。据说以善于捡漏著称的马未都先生,曾有机会收藏此案。但终因财力原因,没有成功,从而成了他心中的一大遗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