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之十】巴黎的艺术宝库:卢浮宫

涛哥

<p class="ql-block"> 在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有一座恢弘的玻璃金字塔镶嵌在古建筑的环抱之中,这便是闻名世界的卢浮宫博物馆。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被人们称之为“万宝之宫”和“艺术殿堂”。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现如今的规模的博物馆。卢浮宫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一座汇聚人类文明精华的艺术宝库,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璀璨,吸引着无数怀揣艺术梦想的人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朝圣打卡。</p><p class="ql-block"> 卢浮宫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亦是一座融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现代风格的建筑。卢浮宫以其收藏40万件古典绘画、雕塑等艺术珍品而闻名,藏品涵盖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及欧洲的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等,时间跨度从古埃及到19世纪。罗浮宫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与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并列),是艺术史上的百科全书。所以说卢浮宫不仅是艺术的收藏地,更是人类文明的灯塔,卢浮宫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它们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它让我们在凝视艺术瑰宝时,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深深地感受到人类对美、对艺术及真理的永恒追寻。</p><p class="ql-block"> 追溯卢浮宫的历史: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当时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为了加强塞纳河防御修建的城堡,主体建筑占地仅24公顷,主要是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1365年起,查理五世将其改造为王室居所,成为法国历史上居住时间最长的王宫,前后有50位国王与皇后在此居住。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拆除了中世纪的城堡,任命皮埃尔.莱斯以文艺复兴的风格进行重建,从而奠定了艺术殿堂的基础。随后享利四世时期加建了长约300米的大画廊和水畔长廊,形成了卢浮宫与杜伊勒里宫连接的整体布局。1793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卢浮宫首次作为“法国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标志着卢浮宫从王宫向公共文化艺术空间的转变。值得一提的是:拿破仑执政期间,通过军事扩张而获取了欧洲大量的艺术品运到卢浮宫,使藏品数量激增,成为藏品众多且十分丰富的博物馆,并将博物馆更名为“拿破仑博物馆”。这就是卢浮宫历史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卢浮宫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其古老的宫殿建筑群,见证了法兰西风云变幻的历史,哥特式的塔楼、文艺复兴的拱廊,每一个建筑艺术的细节都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它承载着人类文明与艺术精髓的殿堂,静静地佇立在巴黎的塞纳河畔,宛如一部立体的艺术史诗,等待着世人前来翻阅……。</p><p class="ql-block"> 当你踏进罗浮宫博物馆这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989年新增的玻璃金字塔入口,是由杰出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采用了“U”形的布局,结合路易十四时期的老建筑与拿破仑时代的新建筑融为一体,全长680米。以现代的艺术文化融入古典建筑的氛围,成为跨越时空的对话,其透明的玻璃材质与钢铁框架巧妙地结合一起,在阳光的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金字塔白天通透轻盈,像是连接古今的时光通道,让古典与现代在此交融汇合。每当夜晚时塔内光影交织,金字塔宛如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宫,与周围的古典建筑相交辉映,仿似如梦如幻;是一座建筑美学的经典杰作与范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获点赞无数。现成为了卢浮宫标志性的入口,人们穿过金字塔就可以进入博物馆内部,仿佛是踏入了一个充满艺术的迷宫,长廊蜿蜒、展厅林立,每一处转角都有可能邂逅意想不到的艺术瑰宝,仿若是穿梭于历史的艺术长河。</p><p class="ql-block"> 因卢浮宫里拥有众多的艺术珍品,在这里不可能都一一介绍,但该馆的三件价值连城的传世之宝及很有特色且意义重大的油画作品,在这里就有必要地详细述说一番。它们分别是爱神维纳斯的雕像《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肖像;这三件宝贝统称为“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亦被誉为世界珍品的三宝。其中前两件作品都是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而创作的。</p><p class="ql-block"> 穿过富丽堂皇的艺术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件镇馆之宝:是希腊雕像《米洛的维纳斯》,由因她双臀残缺,因而被称为《断臂维纳斯》。该雕像创作于公元前130~100年,距今2100多年;作品高204厘米。是一尊著名的古希腊大理石雕像。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雕刻的,其雕像于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的一座古墓,是一尊手臂残缺的大理石雕塑。她虽双臂残缺,但不仅没有影响其整体的美感,雕像的女神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以其高贵优雅、挺拨优美的姿态,完全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曲线美。她的美己超越了时代,成为艺术史上的永恒的经典。今天能在了这艺术殿堂里能親眼见到这件绝世珍品,真是令人兴奋和激动,可谓是此生有幸。她那微微倾斜的身姿,含蓄而恬静的面容,仿佛在诉说着历史悠久古希腊的神话与传说,让人们沉浸在古典艺术的浪漫氛围中。其艺术价值获得举世的公认。雕像以其“S”形站姿,构建了古典雕塑的黄金比例范式,她虽然缺失双臂,但却激发了观赏者的无限想象力,从而诠释了“残缺美”的哲学,成为希腊时期艺术的活化石,女神的衣裙随风而动的流动感、腹部肌肉的微妙起伏,表现出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形象,这精湛的艺术展现,表明了古希腊美术作品进入了高度成熟时期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连法国诗人里尔克都发出了“将瞬时的动态凝固为永恒的韵律”的感叹。</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镇馆之宝是《胜利女神》、又名为《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的大理石雕,这尊雕像于1863年发现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该像高3.28米,无头无手,站在一座石墩上。这是希腊化时期留下来的著名杰作,原作被奉为稀世诊宝,作者己无从考证。胜利女神是胜利的化身,是提坦帕拉斯和斯提克斯的女儿,她的罗马名字叫维托里亚,她的形象是长着一对翅膀,身材健美,像从天徜徉而下。尽管被发现时它己是残缺的,没有头部和双臂,但却仍具有惊人的表现力。这件雕塑作品来自萨莫色雷斯岛,应是由该岛的雕塑家创作。它由六块大理石拼接而成,雕工精湛。据说这尊雕像是为了纪念希腊罗得岛的一场胜利海战而制作的。在古希腊“胜利”这一抽象概念,常以带翼女神从天而降,向胜利者致敬的形象出现。《胜利女神》也不例外,艺术家运用“湿褶法”使被海水浸湿的丝绸上衣紧贴身躯,勾勒出女神的身体轮廓与优美的线条;希腊长裙在海风中舞动,双腿间的深褶尤为夺目。厚重的大理石裙摆被雕琢得轻如鸿毛,显示出艺术家精湛的雕刻工艺。</p><p class="ql-block"> 胜利女神也是奥林匹克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形象标识,在古奥运动会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开始,奖牌上便出现了胜利女神像。到了第九届奧运会之后,历届奥运会的奖牌正面,都一律刻上胜利女神形象的标识。</p><p class="ql-block"> 穿过一道拱门进入德农馆,眼前豁然开开朗,450米的大画廊,像一条没有尽头的河,达芬奇与拉斐尔两位大师的画作挂满了两边。在显眼的位置上就看到了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肖像,这是该馆的第三件镇馆之宝。也是世界上家喻户晓都知道的艺术珍品,也是藏品中精品中的精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在1503年左右创作的绘画作品,该作品完美地表现出女性典雅和括静的典型形象,展示出达芬奇对人物心里状态的深邃洞察。画中人物的坐姿优雅且笑容微妙,她那神秘的微笑仿佛是一个永远都让人无法解开的迷团。达芬奇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健部位,在绘画艺术上达到了神韵之境界。据说蒙娜丽莎神秘在于你无论站在她的正面还是侧面,她的目光总是盯着你,甚至似乎在向你眨着眼睛,她的笑容也是很不一般,总有不同的感觉:親切、温柔、娇填……。她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家称为神秘的微笑。她那神秘的微笑更是跨越了五个世纪,始终都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与她微笑相互呼应,构成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人们站在她的画像前,即便是隔着层层的保护玻璃,即便是展厅中人头攒动,她那抹微笑依然能瞬间抓住所有人的目光。蒙娜丽莎嘴角里若有若无的笑意,以及眼眸中蕴含深邃的情感,仿佛好象隐藏着无尽的故事,等待人们去解读,因此也令无数艺术家、学者及游人为之痴迷……。</p><p class="ql-block"> 卢浮宫的油画作为艺术展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严谨的构图与细腻的描绘,到浪漫主义的油画,无不彰显出其激情澎湃与想象力;再到现实主义的油画对生活的真实写照,体现出古典主义与现代艺术对人体美的极致追求与探讨。因而可说油画仿佛是宛如夜空中最璀璨夺目的星辰,它不仅仅是一幅幅静止的画面,而是充满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是一个充满感情色彩和历史展示的世界,更是一场艺术风格各异而展示出不同的文化盛宴……。</p><p class="ql-block"> 走进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厅,就可以看到《自由引导人民》这幅油画,是欧仁.德拉克罗瓦的杰出作品,创作于1830年。主要是记录了法国七月革命中巴黎市民推翻波旁王朝的关健战役的“光荣三日”,这场革命的导火索是查理十世解散议会、限制公民选举权和出版自由的政策而引发的。自由女神高举着三色旗帜,赤着脚、踩过碎石堆,衣襟敞开着,她身后跟着拿刀的学生、戴高帽的市民、还有的是小孩。她们踏着弥漫的硝烟战火,旗帜鲜明地带领民众奋勇向前、冲锋陷阵,势要推翻这不合理的旧体制;展现出革命的激情及民众强大的力量;它仿佛就像一个时代的呐喊者,振臂高呼,以此唤醒民众的觉悟,采取革命行动,推翻旧政权。作品中的每一细微之处都诉说着那个动荡而又充满希望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展品中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油画,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805-1807年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是卢浮宫的藏品。它是画家真实记录了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的一幅精彩的油画。</p><p class="ql-block"> 拿破仑在战场上凯旋归来后,他为了巩固帝位,这位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面前让庇护七世为他加冕,而是把皇冠一把夺过来自己戴上,真是不顾礼节而又十分霸道。画家为了避免这一事实再现,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景;因而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为中心位置(拿破仑直接给皇后加冕)。画家采用这样的画面处理,既没有让教皇感到难堪,又体现了拿破仑皇帝的突出地位,体现出作者的用心良苦,确实费了一番心机。我们应该承认这幅油画不失为一幅精彩纷呈的艺术珍品。由于编幅有限的原因,在众多的油画作品中,只选了这两幅具有代表性的油画作品,让大家都感受到艺术跨越时空的伟大力量!</p><p class="ql-block"> 卢浮宫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这些作品展示了人类历史艺术的巅峰之作,让你仿佛置身于历史与艺术的浩瀚海洋中。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创作者的情感。而卢浮宫的魅力以其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其收藏的稀世珍宝定能让你大开眼界,不仅能给你提供视觉上的极高享受,同时更能提高你的艺术素养;让你赞叹不已。艺术家们高超精湛的艺术造诣,让你对卢浮宫这座艺术宫殿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卢浮宫,不仅仅是艺术展览的收藏地,更是人类文明精神的灯塔;当你凝视着这众多的艺术珍宝时,不仅让你能得到艺术上的享受,更是让你的心灵得到很好的滋养与启迪。能让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艺术的感召下,产生感情的共鸣;共同感受到人类文明的伟大与美好。因此,卢浮宫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游客前来探寻艺术的真谛,让你在这座艺术宫殿里触摸到历史文化古迹的温度,感受到人类对艺术、对美好的永恒追求。</p><p class="ql-block"> 无论斗转星移,时光的流转,巴黎无凝是一座流动艺术珍品的博物馆,也是世界文化的伊甸园……。</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30日游罗浮宫有感!。</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为欧洲古典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其布局左右两边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大气。</p> <p class="ql-block">从苏和进入卢浮宫第一个展品就是老卢浮宫。</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埃及古物部的入口处,有一座有狮子身体和国王面孔的神秘半人半兽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穿过卢浮宫阿波罗大厅,大厅顶部有多幅的五彩斑斓且气势恢宏画作。</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一:《断臂女神》虽是展示出残缺的双臂,但不仅没有破坏其整体的美感,反而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其残缺诠释出完美古希腊雕塑的优雅;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p> <p class="ql-block">罗浮宫三件镇馆之一:《胜利女神像》同样震憾人心。该雕像取材于古希腊神作品,她虽失去头部与双臂,却依然凭借飞扬的衣袂以及她娇健动感身姿,将胜利的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海风似乎正从雕像中呼啸而过,将女神的衣袍吹得紧贴身体,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优美的人体曲线,让人们感受到古希腊艺术家对人体美和力量美的极致追求。</p> <p class="ql-block">这是公元二世纪罗马复制品《沉睡的赫马佛洛狄忒斯》,原作来自于希腊化时期。这尊大理石雕塑的特点:以侧卧姿态呈现,正面看女性柔美的躯体,绕至背面看则可见其显露幼男性生殖器官,就是人们所说的双性人。</p><p class="ql-block"> 据说是希腊神话中赫乌佛洛狄忒斯(赫墨斯与阿英罗狄忒之子)与仙女萨尔玛西斯合体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赫马佛洛狄忒斯身下的床垫,是17世纪意大利雕塑家贝尔尼尼添加的,目的是强化现实与超自然冲突感。</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一:《蒙娜丽莎》俏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在1503年左右创作的作品,是精品中的精品。他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层的妇女形象,她的神秘微笑穿越了500多年,让人们津津乐道,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肖像,是整个展厅中人流量最多,肖像前挤迫得人山人海,人们都很想走近目睹下蒙娜丽莎那神秘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自由引导人民》是著名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创作于1830年,记录了法国七月革命中巴黎市民推翻波旁王朝的关键战役的“光荣三日”。</p> <p class="ql-block">这是拿破仑一世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一世骑着战马征战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品中《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精美的油画,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805-1807年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是卢浮宫的藏品。它是画家真实记录了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的一幅油画杰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花园中的圣母》油画,是意大利画家斐文创作于1507年,画面中身着红蓝经典配色的圣母,眼神温柔垂视,三人肢体连接,形成和谐韵律。</p> <p class="ql-block">展品中《大宫女》,是法国画家安格尔创作于1814年,彰显是古典主义油画;描绘了具有强烈东方情调的土耳其宫女的裸体形象。画中裸体的宫女五官端庄、优美的体态、精致的肌肤质感,优美的眼神中有一丝温柔而贤淑的神色,侧身倚躺在软床上,是通常印象中标准的东方美人脸庞,体现出古典主义对人类美的极致追求。</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鼎盛的著名画家拉斐尔的老师彼得罗.佩鲁吉诺创作的《圣塞巴斯蒂安》作品。他身上插着二支箭。</p> <p class="ql-block">耶稣背着十字架上山受刑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广场(卡鲁索广场)十分辽阔,西边有一座体量不是很大的凯旋门,也称小凯旋门,高度19米、宽23米,建于1808年,最初作为杜乐丽宫的入口,随着宫殿的消失,便成为广场的主要标志。</p><p class="ql-block"> 小凯旋门的中央顶部有拿破仑战车的雕塑,两侧为和平女神与胜利女神,四匹战马来自于意大利圣当可教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