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的西首,矗立着一座“死难同胞纪念碑”。1943年7月26日,日本强盗侵犯十总时,残忍地杀害了我五十三名同胞。这座纪念碑是十总人民为了缅怀和告慰这些死难同胞,于1965年10月竖立的。那年我在十总中学读初中,全体学校师生一起参加了揭碑仪式。时间虽已过去了七十年,那段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屈辱历史,依然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十总镇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我就插队在十总镇,经常听到老一辈的村民讲述党在这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1940年10月,陶勇、刘先胜等率领新四军第三纵队,进发到了如东的掘港镇,开辟了通、如、海、启抗日根据地。同年12月1日,党领导的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告成立,第四游击指挥部政治部主仼梁灵光同志担任民主政府的县长。</p><p class="ql-block">老一辈村民告诉我,当时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就设在十总镇东边十几公里的北兴桥。有些村民还见到过梁灵光县长,说他长得威武雄壮,平易近人。村民们说,当时的根据地大得很呢,南通地区除了城闸、平潮和金沙几处敌占区外,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人口达到了一百万人以上。南通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这里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和工、农、青、妇等群众组织。十总镇处于敌后根据地的中心地带,这里的群众基础很扎实,领导机关和分区经常驻扎这里,领导南通警卫团、游击队和民兵,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敌后游击战。</p><p class="ql-block">日本侵略者将抗日民主政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43年4月,日寇为实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侵华方针,调集了大批日伪军实行更残酷的清乡,在这里进行了大扫荡。他们在十总镇周边六、七十里范围内的大小集镇构筑据点、断绝交通,拉网式的反复搜捕我党员、干部,妄图寻找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行踪。由于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早已转移,日伪军疲于奔命而一无所获。黔驴技穷的日本强盗,继而对我十总同胞进行了血腥大屠杀。</p><p class="ql-block">1943年7月25日,日寇出动了两百余人奔袭了过来,白色恐怖笼罩在十总的上空。日伪军四处严密搜查,滥捕我苦难同胞。我的岳母那天正在地里锄草,听说日本鬼子到处抓人,连忙藏在堆放在田边的玉米桔杆里才幸免于难。我岳母虽已有九十八岁高龄了,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老人家曾告诉我:“黄狗子就从我藏的地方附近走过,听到路过的乱七八糟脚步声,我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一个……”</p><p class="ql-block">敌人将抓捕的同胞关押在原十总店小学,对这些同胞施以酷刑,妄图从他们身上找到我主力部队和领导机关去向。被捕同胞坚贞不屈、守口如瓶,日本强盗没有得到仼何有价值的信息。7月25日那天,恼羞成怒的敌人先残忍杀害了五名同胞,妄图在其他同胞身上打开缺口。</p><p class="ql-block">十总人民富有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大家面对死神,个个都是正气凛然、视死如归。日寇图穷而匕首见,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威逼被捕的同胞在操场近旁挖了个大土坑。七月二十六日夜里,敌人将胡文、丁泉等五十三名胞,将他们一个个用绳索梱绑起来。用刺刀将他们挑进大土坑,然后进行了活埋。</p><p class="ql-block">这起骇人听闻的血腥大屠杀,将学校前的那条小河水都染成了暗红色。那时正值夏季,方圆几里路内都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恶臭。当敌人灰溜溜撤走后,被难同胞家属赶来收尸时,浸泡在血水中的被难同胞己经难以辨认。</p><p class="ql-block">英雄的十总人民,誓死为被难同胞报仇雪恨。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纷纷拿起了手中枪。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原地斗争,终于取得了反清乡的胜利。并同全国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享受着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站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这个特殊时刻,肃立在这座血泪斑斑的“死难同胞纪念碑”前,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国耻。铭记那段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生存法则。我们要以史为鉴,以英雄为镜,从中汲取力量,共筑和平未来,在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奋勇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