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背后的故事

刘东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谨以此文献给抗冰抢险恢复供电的全国电力职工,人民子弟兵、医务工作者、退伍军人、抗冰抢险牺牲的电力英雄,他们的父母和家人。</span></p> 百姓故事 <p class="ql-block">  在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学子,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却用坚持和热爱奏响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艺术华章。</p> <p class="ql-block">  在艺术设计课堂上,听不到老师的讲解,他们就通过手语翻译,努力汲取知识;看不懂复杂的演示,他们就一次次地摸索尝试。每一幅作品的诞生,都饱含着他们的汗水与心血。从最初歪歪扭扭的线条,到后来流畅生动的图案,每一点进步都是他们不屈不挠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在美术、摄影、雕塑、舞蹈、体育…的课堂和实践中,他们无法用耳朵捕捉外界的声音,却凭借敏锐的视觉和独特的视角,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发现美,创作美的作品。用镜头定格下生活的美好瞬间,他(她)们是校园里绽放的花朵,师生和同学之间温暖的笑容和手语。传递出他们相互关心和对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无声的世界或许限制了他们的听觉,却激发了他们在艺术领域的无限潜能。他们用艺术表达自我,打破了无声的禁锢,让我们看到了坚持与热爱的力量。在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让艺术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也让我们对生命的坚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p> <p class="ql-block">  “书香传情·银发筑梦”退休老师与特殊教育学子的暖心之约,捐书仪式6月13日上午在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举行。退休老师以“书香”与“镜头”为桥梁,践行“老有所为、无私奉献”的精神,让爱心与温暖在特殊教育群体中传递,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银发力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记录时光,心有光芒。</p> <p class="ql-block">  我和郑州铁路局党校副教授冷瑞光老师给学生捐书和讲课,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  我看到这些眉清目秀,靓丽英俊不会说话的大学生我心里很难受,每个大学生背后父母都有故事,把孩子培育成大学生不容易。在当前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很大情况下,他(她)们毕业后就业会更难,希望社会和有爱心的企业,多给这些大学生一些关爱,提供一些适合他(她)工作的岗位。</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关系,手语翻译对于摄影专业术语无法翻译,我告诉学生们看我的美篇“爱心无大小 关键在行动”,我的经历和故事。学摄影不比器材,不比天南海北拍摄,关注你身边的生活和老百姓的故事,发现美,就是摄影创作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  人和人相遇是巧合也是缘分,2021年在“雷锋帮帮团”爱心活动中认识李景明老师,他带领同学们在活动中展示同学们的绘画和工艺美术作品让我震撼。2023年12月2日晚上我接到李景明老师电话,他说:明天(12月3日)是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我们学院要在贾鲁河公园举办活动,我带200名大学生来,希望你能来给我们师生拍照。我给这些孩子们拍照过照片,他(她)们组建的微信群把我拉进去,我边走边拍记录生活和老百姓的故事,每期节目都发给他(她)们看。一位同学(网名:春和风景)给我写了一首诗让我感动。</p> <p class="ql-block">作者(春和风景)</p><p class="ql-block">致刘东红老师:在无声的世界里,您带着镜头与故事走来,光影流转,编织斑斓的期待。您把家乡的风景,化作手语间跳动的音符,那些山川、街巷与晨雾,在指尖绽放成花的姿态。当好奇的手语扬起,您眼中盛满春风,耐心的解答,是穿透寂静的暖阳。您凝望聋生的作品,赞叹是最美的和声,艺术与心灵的共鸣,在对视中悄然升腾。这场跨越代际的相逢,您用银发书写温柔,让爱与美的星火,在无声处,永远长明。</p> <p class="ql-block">  李景明老师投身残疾人事业,身兼数职,任中国残联第五至七届主席团委员、河南省残联及聋人协会第五至七届副主席与主席,现任郑州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郑州市聋人协会主席 。获“河南省自强模范”称号,树榜样标杆。他给我和冷老师每人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我的一幅作品是湖南抗冰抢险中我的工作照片,让我爱不释手。我想给同学们讲述这段经历,讲述纪实摄影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春节期间,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过年了总要回家,穿越万水千山,穿越人的海洋,一心想着那一顿年夜饭。摇摇晃晃的绿皮火车仿佛又出现在眼前,不管你飞得多高,走得多远,还是那份不变的挂念,年的味道,就是故乡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春节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08年的春节,我随河南电力2700多名电力职工奔赴湖南郴州,援助湖南抗冰抢险恢复送电。在湖南的日日夜夜里,我们用照相机、摄像机记录了电力职工抗击冰雪,奋力拼搏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白雪皑皑的大山可以作证,泥泞陡峭的山麓可以作证,高耸巍峨的铁塔可以作证,城市的灯光可作证,冰灾可以使钢铸的铁塔倒下,可以把高速公路阻断,却阻断不了电力职工对潇湘儿女的一片真情。他们用责任铸造辉煌,把真情真爱撒满郴州大地,把铁军精神牢牢地锻刻在了潇湘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  我在湖南抗冰抢险中爬冰卧雪,用手中的摄像机和照相机真实的记录下了电力职工为了湖南灾区人民早日通,奋力抢修的身影,在湖南的日日夜夜里,我常常被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p> <p class="ql-block">  我在去湖南抗冰抢险采访前,买了一台莱卡( LEICA D -LUX3)数码小型照相机。我是搞电视的,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对摄影的爱好,因为我是从摄影转行到摄像。在湖南采访中要扛着摄像机,小型莱卡照相机就挂在皮带上,在摄像的间隙或遇到感人的画面就拍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我在湖南郴州拍摄的照片《众志成城》组照其中一张照片获得了河南省电力公司与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抗冰抢险摄影展"一等奖,还被中国电力工运杂志封面采用,视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河南电视台一套卫视也被采用,下面我想谈一谈拍摄这张照片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  郴州电网有三条220千伏线路,东城线220千伏线路是三条"生命线"中最重要的一条,东城线全长45.5千米,所经之处皆为高山峻岭,施工条件非常艰苦。在遭受冰雪袭击后,线路受到严重损坏,倒塔5座,有近100基杆塔、导线、地线受到不同 度的损坏。最要紧的是,这条输电线路上结着胳膊一样粗的冰,由于覆冰的不均衡融化,随时都可能使导线因受力不均而把杆塔拉倒。</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郴州市民尽快用上电,从2月3日开始,河南电力抢险队伍先后抽调400多名精锐力量投入东城线抢险工作。他们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2月11日上午我到郴州220kV东城线132#杆塔施工现场和郴州城前岭变电站采访。按照河南省电力郴州前线指挥部的要求,2月11日18时30分,220千伏东城线提前5天全线修复架通。</p> <p class="ql-block">  为了拍这条新闻,我上午先到东城线132#杆塔施工现场拍摄,然后就赶到城前岭变电站拍摄采访,城前岭变电站是郴州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也是一座枢纽变电站,与主网联系,我们抢修的220千伏东城线与郴州城前岭变电站相连,提前完工,对变电站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  在变电站我们还遇到了河南老乡,郴州电业局变电管理所生产部副主任郭志科,他在郴州工作了20多年看到家乡的人来非常激动和高兴,采访时他说:"多亏了我们的河南老乡,到我们这里,帮助我们建设电力线路,使我们的电力线路尽快得以畅通,使千家万户能够用上电,快快乐乐的过佳节。”他为河南老乡支援湖南抗冰抢险感到自豪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  结束变电站的拍摄和采访时已到下午1点多钟,在返回的路上我看到好多施工人员肩抗木棍在崎岖泥泞陡峭的山边休息,也许是职业的特点,我感到这里一定能拍摄出好的画面,我让司机停车打听情况。一问才知道他们往山上抬线杆,午饭没送到,在这里休息。我问:什么时候再运线杆?他们说:也许很快。这时我们都感到肚子饥饿,我很想留下拍摄,但不知司机是否愿意,车上一位同事说:他们不是河南抢险队。我说:他们是不是国家电网的电力职工,只要是电力抢险好的画面我们都应该拍。</p> <p class="ql-block">  采访车子走了大约3公里,过了桥就进郴州城了。此时,我心里还是有些遗憾,不愿错过这个好镜头。我和司机齐师傅商量,我们晚一点回去行不行,齐师傅满口答应。我为有理解我的同伴感到高兴。车子掉转头返回到了路过的现场。</p> <p class="ql-block">  下车后我们顺着泥泞的山路往上爬寻找拍摄点,也许是巧合,刚刚准备就绪,山下的号子声就响了起来,密密麻麻的电力职工,抬着上吨重的线杆,一走一滑的往山上爬,一排排安全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众志成城的画面在这里出现 ,我被电力职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我们电力的"英雄"从我镜头前走过,望着他们的背影,我看到了中国人的"脊梁",看到了抗冰抢险中我们电力职工的英姿。</p> <p class="ql-block">  我拍摄完电视画面又急忙从腰间取出我的莱卡相机举起连拍了几张,其中一张在影展中获了奖。通过这张照片我认为美的精彩瞬间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捕捉。创作需要灵感,需要激情,同时还需要有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拍摄出好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虽说时隔17年,回忆起来仿佛就在眼前。那一年不知牵动了多少家庭和亲人,父母、妻子和儿女。我截屏找到了运送塔材上山的这一段视频,照片就是这段视频中定格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我采访郴州市副市长 首建中说:感谢河南人民!感谢国家电网!感谢河南省电力公司!湖南遭遇冰灾,河南电力是第一支到达郴州的抢险队伍。第一个给市委、市政府、广播电视中心、120、110,自来水厂…提供了临时供电的发电队伍,他说了六个第一。在湖南抗冰抢险当中,电力职工从天不亮出发一直抢险施工到深夜。是抢险人数最多的队伍。同时也牵动了多少电力职工的家庭。抢险队员中有的家中有年迈有病的父母,有病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妻子生孩子,父母去世…都不能回去。</p> <p class="ql-block">  温总理指示一定要让当地老百姓看上“春晚”。</p> <p class="ql-block">  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接受央视采访中说:全国电力系统调集10个省的电力职工来湖南抗冰抢险,加上人民解放军、武警、民兵、地方…有2~3万人,这是我当时拍摄的这段采访(从电脑屏幕拍了我保存的这段视频)。电力职工从天不亮出发一直抢险施工到深夜。河南队伍在抢险中勇挑重担,先后5次接受紧急抢险命令,转战郴州、衡阳、湘潭等地,我跟拍的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被誉为抗冰抢险中的“铁军”。</p> <p class="ql-block">  再厚的雪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雪融化了,就变成了春天,冬天已经远去,它带走了冬日里的寒冷,春天来了,春风送来了春天里的温暖,在抗冰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回想起我们工作帮助的有许多忘不了。</p>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抗冰抢险中,我还获得了2008年"省直机关抗冰抢险优秀党员"、"2008年省电力公司抗冰抢险保电功臣"。许多年过去了,回忆这段经历,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我感谢曾经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同事和朋友,他们的真诚使我感动。历史会铭记抗击冰雪的勇士,我们心中会记住让我们感动的你、我、他,记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