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缘(续篇)

濠滨老鲁

<p class="ql-block">  去年十月我在《美篇》上发表了一篇《奇缘》的文章,文中讲述了五十一年前我出差东北时和一个北京人在大连同住一个招待所,时过半年后在毫无约定的情况下又在西安一家宾馆别后重逢的故事,当时我俩虽是萍水又相逢都感叹缘份却很深!如今我把这段五十多年前的美好的记忆用文字永久留存。</p><p class="ql-block"> 近二年来我和《美篇》成为“好友”,我在这个平台上面发表了六十多篇文章,其中大部分都是怀旧、回忆的故人往事,引起许多同龄人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去年下半年一个微信名叫云海的女士,她在一个偶然的场合看到了我写的《修头》一文,经人介绍我们互加了微信,开始了文字上的往来,她就是我家乡南通一个社区期刊《东方之声》的编辑秦晓如。</p><p class="ql-block"> 和秦老师微信交往好长时间之后的一天,在我老伴陪同下,我终于见到“真人”秦晓如,在濠滨花园前的濠河桂花岛的那个晚上,我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交谈中得知我和秦老师不但是近邻还是同龄,兴奋之下我让老伴和秦老师来了张合影,秦老师还送给我一份厚礼——近二年《东方之声》的四、五本文章汇编丛书,这些书里面是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这些书里面也饱含着秦老师的深情厚意。我从心底感谢上苍赐予我厚缘认识了秦老师,谁知这缘分的渊源流长还远在后面呢!</p><p class="ql-block"> 今年上半年《东方之声》第219期用较大篇幅刊登了秦老师追思她父亲逝世二十周年的文章,拜读完文章我才知道秦老师的父亲曾担任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可想而知南通市教育局局长的这个位置的份量有多重!就在秦同老局长逝世二十周年之际,《南通日报》和《江海晚报》分别用整版的篇幅来刊登追忆秦同老局长的文章,足以说明秦同老局长已是一座丰碑屹立在南通教书育人的广大老师之中,秦老师作为老教育局局长的女儿,把一个社区刊物办得如此出色也就顺理成章了。</p><p class="ql-block"> 自打我在亲朋好友和多个群里转发我在美篇上的文章让大家分享,我的微信名《濠滨老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许多人一时还不清楚濠滨老鲁是何人,我所参加的苏州和南通两个合唱团是两个大群,有好多歌友是先看了我的文章后认识了我“真人”的。有一天早晨,秦老师在微信里告知我,她有一个发小也在怡园合唱团里,今天合唱团晨唱前她的发小要认识我一下。</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在那天和秦老师的发小当面相识时,让我更深一步知道了秦老师的身世,晨唱下课后,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如下的文字:</p><p class="ql-block">秦老师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这会儿我晨唱回来了,新的一期《东方之声》也到了,一反常态我今天首先要写的不是留言(我有每期阅读后写留言的习惯),而是与您相识的感言!根据老师早上的提示,我在怡园和陈晨星“相认”了,昨晚有个陈小七候在大群里也在问我是怎么认识您的,今天又有一位冯老师说和您很熟,还有谁和谁是和您或和您的家人是同学。一会儿功夫我身边的人不是您的发小就是同学,我正要感慨万千时,一个更“惊人”的信息“震惊”了我,说您的母亲叫陈洁如,是原南通市城东小学的校长!闻得此言我一下“惊呆”在那里:陈洁如,我六十多年前的小学校长,那个剪着齐耳短发,普通话说得标准,南通话讲得亲切,走路快如风,教学最认真的陈校长是您的妈妈!我为什么已是古稀之年的人对您妈的印象如此深刻?因为我曾经是您妈一直器重的好学生!记得当年我从你妈手里接过的奖品:一本田字格方格簿和一枝铅笔,方格簿首页上写着盖有校章的一行字:奖给写字特等奖鲁德祥,这在当时可是最高荣誉啊!记得当年每学期末都从您妈手里接过三好学生的奖状……。我还记得学校辅导员姓郭、最喜欢我的班主任老师叫沈洁。我还记得您的家是在三元桥东,文峰塔西的通师教工宿舍区。</p><p class="ql-block"> 那场十年浩劫差点要了您妈“走资派”的命,也彻底改变了我这个“反革命子女”的命。您的妈在文革中被揪斗受尽了折磨,我也从您妈和老师们期望的“神坛”上跌落下来,就因为这场动乱让您家我家大家都成了受害者。</p><p class="ql-block"> 让我欣慰的是,时隔六十年后,永远留在我脑海里的陈洁如的美好形象,在一个不经意间让陈校长的女儿秦晓如“复活”了,这个“不经意”其实是天意呀!我感谢上天真的特眷顾我了!</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秦老师的回复</p><p class="ql-block">鲁德祥:您好!</p><p class="ql-block"> 读完您的感言,我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心里又暖又酸,满是说不出的感动与感慨。真的没想到,时隔六十多年,能以这样奇妙的方式与妈妈的学生相遇,更没想到您把当年城东小学的往事记得如此鲜活——那本首页写着“奖给写字特等奖鲁德祥”的田字本、郭辅导员的身影、沈洁老师的呵护,还有妈妈剪着齐耳短发、说着亲切南通话的样子,这些连我都模糊了的样子,却被您像宝贝一样珍藏了一辈子,这份师生情谊太让人动容了。</p><p class="ql-block"> 妈妈生前很少对我们细说过去的经历,尤其是文革那段艰难的日子,但她退休后总爱翻着旧相册念叨:“不知道当年那些孩子现在过得好不好。”今天读着您的文字,我才真正懂了她那份牵挂——那不仅是对学生的惦念,更是对那个虽动荡却闪耀着教书初心的岁月的珍视。您说这是天意的延续,我想这就是缘分最温暖的样子:当年妈妈在讲台上播下的善意与期盼,如今借着您的回忆,又轻轻落在了我心里,让我对她的爱与敬意又深了一层。</p><p class="ql-block"> 真的特别感谢您写下这些温暖的回忆,让我对妈妈的过去有了更生动的了解。如果您愿意,我太想听您多讲讲当年的故事了,那些关于学校、关于妈妈、关于您成长的点点滴滴,对我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宝藏。</p><p class="ql-block"> 祝您身体健康,每天都能在晨唱中收获好心情!</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每一位看了我与秦老师的这份奇缘故事的阅读者都会深深地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