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几乎没事不怎么主动给我打电话的老妈,那天打电话来,张嘴就问:“你这两天串回来么?给我高菊花发圈么?”,“发了,发了”,还好我跟随小妹的脚步快了一步,要不这显得我这当大女儿多不懂事🙂。</p> <p class="ql-block"> 老乡看到我发圈,发来一条私信,让我也美篇写一篇关于高菊花的文字,顺带转发了别人现成的作品,算是给我个借鉴,老乡应该是被人家的文字感动着,也应该夹杂着她对我文字一如既往的“偏爱”,才突有这想法。人家的文字我没有点开,或许怕高度太高,影响了我想要动笔的勇气,又或许觉着每个人想要表达的东西不同。</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突然再一次发觉自己离文字越来越远了,就像每次监考语文,看着试卷上的作文题目,每每大脑构思一遍遍,空空如也,便觉着我已经写不出一篇能得高分,甚至很难及格的作文了,且废话挺多,一时难入正题,像一段音乐开始时过长过长的过码。本就随心而为,也就不讲那规规矩矩了。</p> <p class="ql-block"> 刚网上想搜一张关于高菊花的唯美图片作为封面,居然搜它不到,换了个搜法,才知道它原来并不是我大陕北唯一的野花野草,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字,网上最多称它为托麻麻花,这个名字倒洋气了些许,还是没有“高菊花“让我这陕北女娃娃觉着亲切,就像一个人的乳名。</p><p class="ql-block"> 虽各地名字不同,从盛开在漫山遍野的山洼洼到晾晒加工成餐桌上一味调味剂,各地做法吃法倒大抵相同,热油一炸,那种说不出的香味瞬间飘满厨屋,沁人心脾。我们陕北农家人最喜用它来调拌凉菜,呛酸汤面。这朴实的做法传递着一代代妈妈的味道,这简单的吃法承载着一方水土人的情怀。对高菊花的情怀,对这片黄土地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很多东西,反过来再看它时,居然原来那么美,就像小时候一眼望一大片让人愁叹的庄稼地,如今却成了我酷爱拍照打卡地,就像小时候想着怎么也要飞出去的小村庄,如今却成了我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在一个梳着二小子短发放羊拔草的小女娃眼里,高菊花只觉得它好看,生命力顽强,不争不抢不张扬的一朵朵小花,一茬接一茬开在山洼洼犄角旮旯。</p><p class="ql-block"> 时隔多年,再看它时,不再那么简单,比如一种性格,比如一种爱,一种记忆,一种味道,一种说不出的情怀……而这一切都和妈妈有关。我的妈妈,这几年年事有些高,却愈发闲不下来的妈妈,热爱上了翻山爬坡捋高菊花的工作,兴许是尝到了卖高菊花的甜头,无聊日子找到了一份热爱,又或许体现一份价值……总之,我的妈妈是真爱上了这份工作,连带着起初如同我们姊妹三个一样嘟嘟囔囔嫌晒不让老妈“一天到处瞎跑”的老爸也加入其中。我能说什么呢,只能一边无奈感叹这可爱的老头老太太呀,一边发圈表示支持,也算是为老爸老妈的可爱的事业尽了一份力。总闲不下来我的爸妈,我的父辈,终究都是为孩子们想的多!</p> <p class="ql-block"> 文字写到了这里,不止胡言乱语写了些啥,总算没辜负老乡对我的期望,算是又动了一次笔,也算是给妈妈的高菊花打了个广告。</p><p class="ql-block"> (没搜到歌颂高菊花的歌曲,就用一首我很喜欢的歌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