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元末明初的始祖毛太华开始,到共和国创立者毛泽东,毛氏家族历经整整20代。翻看毛主席族谱,能知道这是个靠勤劳勇敢传家的家族。可谁能想到,到了20世纪,竟出了毛泽东这样文韬武略、功劳在中华无人可比的杰出伟人。那毛主席是怎么看自己家族的呢?</p><p class="ql-block">1959 年,毛主席回到韶山。祭拜完父母后,他来到毛家祠堂。出人意料的是,毛主席突然跪地,连着磕了三个头。这一举动是出于什么原因呢?</p><p class="ql-block">《韶山毛氏族谱》清楚记载了毛主席的家世渊源。这部族谱,乾隆二年,也就是1737年创建;光绪七年,1881年进行二修;民国三十年,1911年三修;到1941年,即民国三十年又四修。</p><p class="ql-block">咱们现在能看到的是四修族谱。这族谱记载了毛氏家族从元末明初的始祖毛太华,一直到民国时22代人的家族简单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面准确记录了毛泽东及其祖父、父母、兄弟、妻子、子女等情况。毛泽东的始祖叫毛太华,老家在江西省吉州府龙城县,后来搬到云南。因立了军功,又从云南到湖南省湘乡县城北门外定居。</p><p class="ql-block">过了好些年,毛太华的大儿子毛清一和四儿子毛清四,搬到了湘潭七都七甲,这地方后来就成了韶山。毛太华去世后,毛氏家族便在韶山扎根,一代一代地生活下去。</p><p class="ql-block">毛氏家族到湖南韶山定居后,祖祖辈辈大多都靠务农为生。</p><p class="ql-block">从四修族谱的顺序能明显看出,从元末明初的毛太华到毛泽东,中间历经20代。先从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讲起,他是毛太华的第十七代孙,生于1823年,卒于1893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家里穷,从没上过学,一辈子就靠种田过日子,偶尔也去打些零工。这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韶山冲附近。</p><p class="ql-block">1893年农历10月初三,一辈子操劳的毛祖人离世。这时候,距离毛泽东出生也就剩几十天,最终他没能见到曾孙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祖父叫毛恩普,他是毛祖人的二儿子,号冀从臣,1846 年出生。毛恩普的人生经历和他父亲很相似,因长期劳累身体患病,1904 年 11 月去世,终年 58 岁。</p><p class="ql-block">后来他被葬在滴水洞大石鼓山上,可逝世80多年后,人们才找到他的墓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6 年 9 月,韶山打算建成国家旅游区,就修了滴水洞别墅的游山便道。施工时,在一处荆棘杂草多的地方,发现块完好的墓碑。后来经过考证,确定这是毛恩普的墓碑。</p><p class="ql-block">碑文所刻内容为:</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元年壬子年夏天吉日刻,敬立先父毛冀臣老大人之墓,墓向内为辛山向外为戌山,立碑人有儿子贻昌,孙子泽东、泽铭、泽淋。</p><p class="ql-block">很清楚,“贻昌”指的是毛泽东的父亲,“泽东”指毛泽东本人,“泽铭”是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泽淋”是他的二弟毛泽覃 。</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祖父,其实也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34年左右,国民党派了一连士兵,偷偷跑去韶山滴水洞,想挖毛泽东的祖坟。可当时天太黑,他们挖了三个地方,都没找着。第二天一大早,有个放牛人瞧见有人在挖坟,赶紧把这事告诉了毛氏族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来,夜里祖人把毛冀臣的墓碑取下来,埋在了附近地下。为了不被发现,他们填平了坟墓,在上面种上花草,还在旁边修了几座假坟。如此一来,毛主席的祖坟才保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翻看四修族谱能看到,毛氏家族的子孙大多是在韶山周边辛勤种地的农民,不过也有一两个人参军打仗,还当上了官。</p><p class="ql-block">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祖祖辈辈都在大山里种地的家族,到了20世纪,居然出了个独一无二的子孙——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按照毛泽东自己的说法,这是时势造就了英雄。可像毛泽东这般智勇双全的人,在毛氏家族里就特别出众,放到全中国,那也是少有的大人物。</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毛泽东投身革命后,新思想慢慢对他产生影响。他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可对自家先祖,却怀着一份特别的感情。</p><p class="ql-block">1959年6月22日,毛主席在罗瑞卿陪伴下,到各地视察。这一趟,毛主席还回了心心念念的家乡韶山。</p><p class="ql-block">列车轰鸣着前进,窗外景色飞掠而过。青葱山峦、蜿蜒河流、碧绿田野,还有那繁华的农舍,一闪即逝。这趟专列,正朝着毛泽东的故乡快速驶去。</p><p class="ql-block">算起来,从1927年毛主席离开家乡,到现在已经32年了。当时他要出远门,乡亲们满是不舍,问他:“润之,啥时候回来啊?”</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刚过三十岁,心里满是壮志豪情。他对乡亲们郑重宣告:“要是革命没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来见大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投身革命后,新思想慢慢对他产生影响。他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可对自家先祖,却怀着一份特别的感情。</p><p class="ql-block">1959年6月22日,毛主席在罗瑞卿陪伴下,到各地视察。这一趟,毛主席还回了心心念念的家乡韶山。</p><p class="ql-block">列车轰鸣着前进,窗外景色飞掠而过。青葱山峦、蜿蜒河流、碧绿田野,还有那繁华的农舍,一闪即逝。这趟专列,正朝着毛泽东的故乡快速驶去。</p><p class="ql-block">算起来,从1927年毛主席离开家乡,到现在已经32年了。当时他要出远门,乡亲们满是不舍,问他:“润之,啥时候回来啊?”</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刚过三十岁,心里满是壮志豪情。他对乡亲们郑重宣告:“要是革命没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来见大家!”</p> <p class="ql-block">32年里,他收到好些家乡寄来的信,还在中南海接待了两位从故乡韶山来的亲人。</p><p class="ql-block">无论是回信时,还是与人会见时,毛主席都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p><p class="ql-block">没多久,毛主席的车队就抵达了目的地。韶山冲的乡亲们得知消息,惊喜万分,赶忙互相转告。毛主席高兴地从车上下来,望着眼前的山水草木,只觉得熟悉又亲切。</p><p class="ql-block">没多久,韶山公社党委书记毛继生、韶山大队总支书记毛华松等一行人,来到了毛泽东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韶山的毛氏家族是个大家族,毛氏宗祠详细记录着相关情况,对辈分划分很严。毛继生和毛泽东是本家,他属“贻”字辈,比“泽”字辈的毛主席大一辈,因此毛主席叫他“叔老子”。可实际上,毛继生比毛泽东小20多岁。</p><p class="ql-block">那时候韶山没通电,为了让毛主席生活便利点,村民特意借来一台柴油打点机。可这机器没工作多久就出故障了,倒是让向来通宵工作的毛主席睡了个好觉。</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头天睡得早,第二天醒得也早。天刚有点亮,他就洗漱收拾好了。他没叫醒旁人,打算自个儿去散步。</p><p class="ql-block">他望向清晨里的山峦和农舍,连着深吸几口新鲜空气,心情格外舒畅。没过多久,警卫员们见毛主席已起身,赶忙跟上去。与此同时,毛继生迅速穿好衣服,来到毛主席身边。</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跟身旁的毛继生讲:“今天我得先去我爸妈坟那儿瞧瞧。”</p><p class="ql-block">毛继生带着毛主席,在草地上走,往山坡那边去。经过南岸坪时,毛主席扭头看了眼故居,接着就往故居对面的山上爬去。</p><p class="ql-block">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在坑洼不平的山路上走着,瞧见前方有几座坟。就问毛继生,是不是在这儿。毛继生说还得往前一点,毛主席点头,跟着他接着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快到山顶的时候,林子里有块小空地,空地上有个不大的坟包。毛继生指给毛主席看,毛主席仔细瞧了瞧,才认出这真的是父母的墓地。</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走上前,静静站了一会儿,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饱含深情地说:“前人辛苦,才有后人的幸福。”</p><p class="ql-block">那时,毛主席没跟大家讲要去扫墓,所以啥都没预备。好在跟着的几个人机灵,手脚快,从旁边折了几根松树枝,摘了几朵杜鹃花,拿青草扎成个花束,递给了毛主席。</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接过花束,很恭敬地摆在父母墓前,接着静静站了一会儿。</p><p class="ql-block">离开墓地后,在下山途中,毛继生问毛主席:“主席,要不要把坟墓整修一下?”</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摆摆手拒绝,说填些土就行。那时坟包已很平,上面还有洞眼,不仔细看都难发现是合葬墓地。</p><p class="ql-block">后来,毛主席向毛继生提了个请求,希望每年清明节时,毛继生能帮忙给培培土。</p><p class="ql-block">这时,毛主席想起当年蒋介石曾放话要挖他家祖坟,就问毛继生:“这坟咋没被破坏呢?”</p><p class="ql-block">毛继生说,这坟墓能保住,全靠群众想尽办法保护。为了护住这座坟,韶山百姓跟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了好几回。</p><p class="ql-block">回到招待所,毛主席满怀深情,跟大家讲起自己父母的事儿,还提到自己信神这一经历。他说小时候受母亲影响,是信神的。母亲为人实在,父亲却一门心思琢磨着赚钱,他和父亲关系不怎么好,还因此挨过打。</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听出来,毛主席可能是想念父母了。接着,毛主席又说:“下次回来,还得去看看他们俩。”</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不赞成修缮父母的墓地,可韶山的乡亲们还是修整了他父母的合葬墓。他们用水泥墙把墓的西半边围起来,又用水泥把墓堆糊成一个坟包,还在上面立了块墓碑,碑上刻着毛主席当年写的《祭母文》 。</p><p class="ql-block">下山后,毛泽东到了故居和毛家祠堂。走进祠堂,毛主席当即下跪,连磕三个头。</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下山后,去了两户农民家里走访,接着就到了故居。走进屋里,看到菩萨和神主牌位,他恭恭敬敬地双手合十作揖。</p><p class="ql-block">他跟一起同行的人讲,以前他家也迷信,初一、十五做相关迷信活动是他的活儿。</p> <p class="ql-block">他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受母亲影响,他也有些迷信。他家兄弟中他排行老三,上头两个哥哥都不幸夭折。为了能让毛泽东平安长大,家里人就让他认了一块大石头当干娘,还说这石头是石观音,之后就给毛泽东取了个名叫“石三” 。</p><p class="ql-block">十多岁的毛泽东很懂事,他到祠堂去拜佛烧香,盼着神灵保佑母亲能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这时毛主席已然是无神论者了,不过对祖神牌位有自己的见解。后来他到祖庙毛震公祠,见里面空荡荡,当即双膝跪地,连着磕了三个头。</p><p class="ql-block">在场众人瞧见毛主席的举动,都十分震惊。毛主席给父母上坟,也就简单鞠了三个躬。可这次一进门,咋就直接下跪磕头了呢?</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喃喃说着:“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得给老祖宗磕三个头!我毛泽东不能忘了祖宗。”</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站起身,介绍说这是毛家祖庙,自己曾在这儿办过农民夜校。接着,他指着刚才磕头的地方,说原本这儿是摆放祖先牌位的,现在却没了,便问那些祖宗牌位去哪儿了。</p><p class="ql-block">陪同的人毫不含糊地回应:“已经烧了。”</p><p class="ql-block">陪同人员原本觉得能得到毛主席的赞赏,结果却被责怪了。</p><p class="ql-block">这样能有柴烧?菩萨那是迷信,得打倒。烈士墓和祖宗牌是用来纪念的。不能信迷信。得等50年后,老年人都去世了,年轻人可能就不信了。你要是强迫群众不迷信,那你自己也成迷信的人了。</p><p class="ql-block">有个关于毛家祠堂的故事,能体现毛主席敢于破除迷信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1925年2月,春节刚过,毛泽东和杨开慧从长沙回到韶山,着手开展农民运动。为了推进运动,他们决定在韶山的毛氏宗祠、李氏宗祠等地方开办农民夜校。</p><p class="ql-block">杨开慧那时在夜校当老师。一天夜里,她正在毛氏宗祠给农民讲课。毛泽东打算去瞧瞧,却发现一群妇女站在门口不进去。一问才晓得,祖宗立下规矩,妇女不能进祠堂,否则会给全族招来厄运。</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听了后,大笑起来,说眼下都到国民革命时期了,这些老规矩、坏习惯都得改掉,为啥妇女就不能进祠堂呢。</p><p class="ql-block">那些妇女一边说,一边表示杨开慧是先生,和他们这些乡下人的身份不同。毛泽东却不这么想,他说这都是老规矩,就像套在妇女头上的绳索,太不平等了。眼下大家正闹革命,追求男女平等,男人能享受的,妇女同样也该能享受。</p> <p class="ql-block">即便这样,大家还是不敢进去,说要是让妇女进去,会影响风水,到时候族长肯定会怪罪当家的。毛主席看妇女们这么坚持,就给她们讲革命道理。他讲了妇女在社会中地位低,还说了封建礼教对她们的束缚,告诉她们妇女就得站起来斗争,自己解放自己。</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说了一番话,众人听后重新思考起她们的地位。随后,大家都赶忙走进祠堂,听杨开慧讲课。</p><p class="ql-block">果然,族长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第二天夜里,经毛主席做通工作的妇女们早早来到毛氏宗祠,等着听杨开慧讲课。就在这时,毛氏宗祠的族长气冲冲地跑来,质问她们:“谁准许妇女进祠堂的?”</p> <p class="ql-block">有个妇女站起身,说眼下是国民革命时期,男女都平等,男人能进祠堂,咱女人也能进。族长一听,气得不行,大声说:“要是妇女进祠堂,咱们祠堂里的人就会倒霉,毛家的运势也得受影响。”</p><p class="ql-block">这时候,又有个媳妇站起身,大声质问:“你娘和你媳妇难道不是女人?咱们妇女也得起来闹革命!”族长压根没料到,竟有这么多人公然反对自己,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他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应对了。</p><p class="ql-block">最后没办法,族长没辙了,毛氏宗祠的妇女总算能在祠堂上课,学习革命知识。从那以后,参加夜校学习的妇女,大多成了韶山农民运动的重要力量。</p><p class="ql-block">离开毛氏祠堂,毛主席走进横屋,来到父母的卧室。他凝视着墙上挂的父母遗像,站了好一会儿,心中默默念叨:“父母大人,儿子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和母亲感情极深,母亲对他影响极大。母亲身上诸多美好品质,在毛泽东成长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反对迷信,可他一直觉得牌位和祠堂不只是个形式,它们代表着对祖先的敬重和想念。他不迷信,可不意味着会忘祖。毛主席得知祖宗牌位被撤后生气,真正原因就在这儿。(文史归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