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早睡到一半,脑子里突然蹦出一幅画面——几天前搭N线地铁,车窗外一闪而过的86街车站,墙上那片五彩缤纷的壁画像烟花一样在我脑海里炸开。那天赶时间没下车,心里一直惦记着。于是我翻身起床,抓起相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闪电行动——去会一会这段地铁的艺术灵魂。</p> <p class="ql-block">N线可不是全钻地下的那种,它大半路程都在地面上跑。两边是紧挨着的老房子,天线像长颈鹿的脖子一样伸向空中,仿佛在给路过的列车点头致意。这条线路可是老资格——1915年就开通了,风风雨雨跑了一个多世纪,还依旧咣当咣当地服役,简直是纽约版“钢铁侠”。虽然看得出年纪大了点,站台却因为几年前的整修和壁画的点缀而多了几分精神头——这就是纽约的魔力,破旧和精致能肩并肩坐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到了86街站,我一眼就认出了那幅让我魂牵梦绕的作品——Karen Margolis 的《Cerebration》(思绪)。据说她本行是神经心理学家,这画完全是她把“脑袋里的电波”翻译成了艺术语言。满墙的圆圈大大小小,像是分子、神经递质,又像是烟花绽放的瞬间。仔细看,里面还嵌着地铁线路图的碎片——原来我们的思绪里也藏着一张张去往不同记忆的地图。</p> <p class="ql-block">色彩方面,Margolis 也很调皮——左边是热烈的红与紫,像是在放情感的烟花;中间那片蓝色像是一大团思绪的海洋;右边的浅绿与淡蓝则像是放慢脚步的片刻宁静。她说这是受当地人喜欢烟花的启发,把通勤时间想象成一场绚烂的庆典——想想每天挤地铁的人脑子里五花八门的念头,确实也是个大烟花场。</p> <p class="ql-block">这些马赛克是由墨西哥的威尼斯马赛克公司制作的,传统的拜占庭工艺遇上现代风格的白色玻璃背景,效果就像是老派绅士戴上了一副时髦的墨镜——经典又有点酷。</p> <p class="ql-block">离开前,我还在站台上多停留了一会儿,看阳光从轨道另一边斜斜地照进来,把那些圆圈照得闪闪发亮。地铁来了,我差点忘了上车——毕竟,这种瞬间,比赶时间重要多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觉得,如果你也来纽约,不妨坐一趟N线,记得在86街下车看看这面墙。别急着拍照发朋友圈,先站在那里,让那些圆圈在你脑子里开一场自己的烟花秀。</p> <p class="ql-block">梁奇雲(Kevin Liang)是一位居住在美国纽约市的艺术家。更多的作品请关注并点击下方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d0rudh" target="_blank">在古根海姆的心灵丛林混乱中找到诗意</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9gkadw" target="_blank">面具、神话与震撼: 纽约大都会非洲新馆初探记</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