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题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本是登场浅浅行,谁知场场渐峥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无心插柳成荫处,笑捧银杯慰初衷。</b></p> 赛前的筹备 <p class="ql-block"> 暮色里的球场总带着点特别的温柔,汗水坠地的声音混着晚风,像给岁月写了封长长的信。两年前那个念头还清晰如昨——2023年,年过半百的人该与篮球场作别了。可命运偏爱用热爱拆穿“最后一次”的誓言,两年后,石岭杯的哨声还是把我们这群“老骨头”重新召回到了熟悉的篮球场上。</p> <p class="ql-block"> 这届赛事本就该被记住。石岭杯走过十五载春秋,篮球场上的呐喊从未歇过,却始终是男性的专属交响。直到我们这支队伍站上去,才第一次让女性的球鞋摩擦声、呐喊声,真正融进这片球场的年轮里。五支队伍列阵,中学队的青春像刚拆封的汽水,高中队的锐气带着未脱的青涩,大学队的战术里飘着教科书的墨香,而我们,像一本被反复翻阅的旧相册——50后鬓角的霜,60后眼角的纹,70后掌心的茧,80后渐沉的肩,90后偶尔蹦出的活力,混在一起,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队伍,像从时光深处走来的访客。</p> <p class="ql-block"> 从组队到站在赛场中央,不过三五天。没有系统训练,没有战术推演,甚至连彼此的球风都还没摸清。有人是把手头急需处理的工作一推再推赶来的,有人安顿好医院的病人偷溜出来的,有人推掉了朋友的旅行邀请赶来的……我们聚在这里,不为奖杯上的光,只为球鞋踩在地上的那一声闷响,为奔跑时风掠过耳畔的熟悉感,为年少时没打完的那场球,为中年时藏进柴米油盐里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总有人让这份热爱走得更稳。李曙强先生像暗夜里亮起的灯塔,他送来的不只是保险单、印着队标的球衣和整箱的矿泉水,更是让一群散兵游勇找到归属感的底气。赵华平女士的好人缘,场场为我们拉来的赞助,红牛饮料,矿泉水等,让我们在场上奔跑的更有力量。石瑛女士的细心则像春日细雨,赛前分装的每瓶水上都贴着名字,那些认真端正的字迹,比任何战术板都更能凝聚人心——原来被认真记住的感觉,能让人在球场上生出无穷的力量。还有史念北小朋友举着手机奔跑的身影,她镜头里的我们,或许跑不快、跳不高,投篮时手臂会微微发颤,可每一个被定格的瞬间,都是岁月馈赠的勋章。这些细碎的温暖,让我们知道,热爱从不是孤军奋战。 </p> 比赛时的高光时刻 <p class="ql-block"> 比赛的日子像被按下快进键。面对年轻对手,我们的体力像沙漏里的沙,第一节还能勉强抗衡,第二节便开始气喘吁吁,第三节腿像灌了铅,第四节全靠意志力拖着走。可奇怪的是,每当有人弯腰扶膝,总会有队友递来水;每当有人失误懊恼,总会有声音喊“没事,再来”。我们的战术简单得可笑——少跑几步,多传一次,用经验弥补速度,用默契抵消体力。防守时像老槐树扎根,进攻时像溪流绕石,不疾不徐,却自有韧性。</p><p class="ql-block"> 这场胜利的取得,离不开两股力量的托举。一方面,李哓丽、刘永淑、张捷楠、杨静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如同清泉活水般为团队带来了蓬勃朝气。赛场上,他们敢打敢拼的冲劲、灵活机敏的反应,恰是“生力军”最生动的注脚,一次次突破僵局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 而另一方面,赛场上的老队员们同样书写着动人篇章,他们的坚守与拼劲丝毫不输年少。比如年过半百的我,赛前吞下止痛药便全身心投入——始终服从安排,教练指哪就打哪,前锋、后卫、中锋的位置轮换个遍,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补位。虽说体力早已不如年轻时候,但每一场比赛都咬牙扛下三节以上,跑动时膝盖的钝痛、肌肉的酸胀从未断过,可只要站在场上,眼里便只有攻防的节奏,心里只装着团队的输赢。这把年纪仍在赛场拼杀,不为别的,就为那份放不下的热爱,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杜姐赛前肌肉拉伤,简单喷上药剂、吞下止痛片,便咬着牙站上赛场,在墙上前后奔忙的身影,每一步都带着隐忍的坚持,却从未有过半分退缩。</p><p class="ql-block"> 张姐、江姐、赵姐,豆姐,聂姐更是如此,一旦踏上赛场,便仿佛重返十八岁的花季,眼里的光芒、跑动的活力,丝毫不减当年。她们用经年累月的经验稳住阵脚,用不服输的劲头点燃斗志,既是团队的定盘星,更是新生代的榜样。新老相携,才让这场胜利更显厚重。</p><p class="ql-block"> 当然,豆姐在场边的专业指导更是定海神针。她总能精准捕捉战局变化,用清晰的指令梳理攻防节奏,关键时刻的战术调整如同拨云见日,让团队在胶着中找到破局之道。新老力量的默契配合,正是这场胜利最坚实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 那场与冠军失之交臂的比赛,终场哨响时,没人垂头丧气。场边有人喊“亚军也很棒”,可我们心里清楚,这不是安慰。当一群被年龄定义“该退休”的人,凭着三五天的磨合,凭着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儿,在从未有过女性身影的赛场上拼到最后,奖杯上的“亚军”二字,早已盛不下。</p><p class="ql-block"> 比赛是短暂的,四天的比赛转瞬即逝,但留在我们心中的美好将持续到永远。离场时,暮色已经漫过球场。有人说,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最后一次。可谁又在乎呢?当一群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一群人,能在篮球场上笑着跑、拼着抢,能让石岭杯的历史里第一次留下女性的名字,能让那些细碎的温暖变成支撑彼此的力量,输赢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用行动告诉世界:热爱从来不受年龄的限制,就像篮球场上的每一次起跳,都只为触摸更高的天空,无关岁月,只关热爱!!!</p> 放眼未来 <p class="ql-block"> 一场比赛的终场哨响,或许为一段征程画上了句点,但涉县女子篮球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篇。这片赛场从不是孤军奋战的舞台,而是需要老队员以经验为灯,照亮前路;中年队员以韧性为桥,承上启下;年轻队员以冲劲为火,点燃希望。传帮带的接力,是技术的传承,更是拼搏精神的延续。当阶梯式的成长脉络愈发清晰,当每一代女篮人都能在自己的坐标上发光,涉县女篮的版图定会不断延展,让那抹灵动的篮球色,在岁月更迭中愈发鲜亮,蒸蒸日上,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编辑:天行健</p><p class="ql-block">供图:聂红英 王桂花 史念北 石瑛等</p><p class="ql-block">单位:涉县铁道桥逸健电竞女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