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阳河》畔说《青歌》

人间正道是沧桑(宋胜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宋胜利</p><p class="ql-block">和郑勐教授第一次见面,是在他的画室。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赞美文人墨客。郑勐教授的琴棋虽未領略,可他的书画却使我大开了眼界。对于画,只是自己感官觉得很美,而心里却道不出个所以然来;而对于文章,虽未是登峰造极的评论家,但对于文章内容的深入人心与否还是会生出几句感慨的!</p><p class="ql-block">看书对我而言,最注重的就是写景,抒情,而其次是看内容。也许,这种读书方法有些不妥,违背大家风范,但对于嗜书如命的我来说,这却是一种习惯了!</p><p class="ql-block">当捧起教授的大作《顺阳河》时,我才知道了这条河的出处。我为身为富平人的自己孤陋寡闻而面红耳赤。在此之前,我还真未听到过附近有条名叫“顺阳河”的河流,更甭提演绎在这条河附近村子里人们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故事了。</p><p class="ql-block">《顺阳河》读起来很是享受,很是舒服遐意!不仅是故事情节的感人至深,还有顺阳河畔的和风细雨,郁郁葱葱的树木、盛开前夕的花花草草,以及成熟在及的庄稼等的景物描写。而其中对有些故事发生前的那一段景物的描写,也曾叫人唏嘘不已!如顺阳河畔多变的天,殷红的云和那怨天尤人的雨。每一次出现的征兆,都会带给人们不安;每一次闪变,都叫人手足无措;每一次变故,都带给人无法言喻的哀殇。</p><p class="ql-block">长篇小说《顺阳河》的精彩之处不光体现在情景交融,故事的梗概上,而更多的是挖掘出了人与人之间最原始、最本挚的共性,尤其是在感情上。长达30多万字,多达500多页的一部长篇小说,仅凭只言片语的一篇文章介绍是远远不够的。还好郑教授在他的作品《顺阳河》扉页上对其内容又作了简述,现借用一下,起码让读者在阅读前对《顺阳河》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秦名将王翦的故乡频阳大地,有一条顺阳河,它在日</p><p class="ql-block">月交替照耀的历史岁月里,见证了流域的沧桑巨变。作家</p><p class="ql-block">郑勐用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文学笔触,让“见证”</p><p class="ql-block">充满了神奇。《顺阳河》记述了渭北平原顺阳河两岸任家、</p><p class="ql-block">王家、张家、尚家等几个家族,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p><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初的发展史。通过任凤钰与国民党军官和普通农</p><p class="ql-block">民之间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以及她尽心抚养非亲生五、</p><p class="ql-block">六个孩子的过程,塑造了一个经历坎坷,但善良淳厚、精</p><p class="ql-block">明能干的农村妇女形象。同时描写了任凤才从一个糕点铺</p><p class="ql-block">掌柜成长为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干部的经历。小说描述了一</p><p class="ql-block">系列小人物的成长经历、感情纠葛和命运沉浮。多层次、</p><p class="ql-block">多角度展现了关中平原解放前夕、解放初期、三年困难时期、</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初期等,各个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现</p><p class="ql-block">象,再现了当时社会不同领域的生活场景。塑造了近百个</p><p class="ql-block">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热情讴歌了现实生活中微如烟尘的</p><p class="ql-block">小人物身上所蕴含的真善美。丰富的地方特色饮食、物产</p><p class="ql-block">和地域文化,在笔端流淌。人物用生命与心血化成的人生</p><p class="ql-block">轨迹,真实而又生动。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文学品位。</p><p class="ql-block">比起郑勐教授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青歌》,小说《顺阳河》的年代感显得更久远一些。尤其是任凤钰与国民党军官和普通农</p><p class="ql-block">民之间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是那样的凄美!其中精彩的描写我只能津津乐道地紧随着著作者的笔耕,不辍地深入,在身临其境中淋漓尽致地共享着昔日顺阳河畔的故事。快乐着主人公们的快乐!幸福着主人公们的幸福!感悟着主人公们别离的痛楚和苦涩!</p><p class="ql-block">如果说《顺阳河》中的主人公们曾在沧桑中历经了含辛茹苦。那么小说《青歌》则讴歌了一群有志的年轻中专生们为实现梦想而勇于拼搏,敢于担当的在岁月中燃烧的激情。</p><p class="ql-block">正如作者郑勐教授在《青歌》后记中写的那样,他写道:那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年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年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是一个充满情怀和理想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自由翱翔、文艺百花争艳的年代。人们的心理是年轻健康的,感情是真诚朴实的,灵魂是浪漫单纯的,笑容是灿烂的,爱情是美好的。</p><p class="ql-block">对《青歌》的情有独钟,是近距离的感受,感受着这群20世纪80年代前后初中专生们的群体生活,隐约间仿佛也尝试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在涓涓细流的《顺阳河》畔,惟妙惟肖的共享着郑教授在《青歌》段落中的景物描写,为以张仁俊为首的那群中专生们的爱情在花开花落的氛围里涕零感叹!为他们劈荆斩棘,攻坚克难不拔的坚韧精神大大点赞。</p><p class="ql-block">在长篇小说《青歌》的感召下,引得不少大咖老师磨拳擦掌,写下了一篇篇堪称经典的评论。在跃跃欲试中,我只能用有限的文笔为这群80年代的天之娇子、国之栋梁的中专生们.写下深深的祝福!</p><p class="ql-block">人间正道是沧桑2025年8月8日(夏末秋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