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轮最后一天我们放弃了二刷比萨在船上休整了一天。今早下船中午坐火车来到罗马,稍做休整便顶着36度的烈日三刷罗马。本来只想随便补几个打卡点,结果竟然发现了三个让我们眼前一亮的地方,真是意外的惊喜!第一站是圣母大殿(Santa Maria Maggiore),真的太震撼了!教堂内部特别大,金灿灿的天花板据说是用新大陆带回来的黄金装饰的,满满的历史感。马赛克画保存得特别好,颜色居然还那么鲜艳。站在大殿中间,看着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洒下来,有一种安静、庄严、被包围的感觉。明明人不少,却出奇的安静,连呼吸都不敢太大声。第二个地方完全是个“外表朴素,内里惊艳”的典范——圣母玛利亚天使教堂。外面看起来就是一堵红砖墙,完全不起眼,但一走进去,直接震撼到了!原来它是古罗马的戴克里先浴场改建的,保留了浴场那种高大、空旷的结构,感觉自己瞬间变小了。更酷的是,整个教堂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站在里面,真的有穿越回古罗马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是国立博物馆,人特别少,简直是个宝藏地。雕像、马赛克、壁画都保存得特别好,而且布展很用心,可以慢慢看、慢慢感受,没有那种走马观花的疲惫感。三刷罗马,没想到居然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这座城市,总有办法在你以为已经“看够了”的时候,再给你点新东西。罗马,真是越看越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展厅里,光线从高处洒下,照在那些历经千年却依旧栩栩如生的雕像上。我站在一尊古罗马皇帝的大理石头像前,据说这是奥古斯都神化后的形象,那种威严与神圣感仿佛穿越时空扑面而来。他目光深邃,神情坚定,仿佛仍在注视着这片曾经属于他的帝国。</p> <p class="ql-block">走进另一个展厅,中央摆放着一尊洁白的大理石雕像,身后是拱形的砖墙,背景简洁而庄重。雕像后方是一个圆形的凹陷区域,像是某种仪式空间的缩影。前方的石棺上雕刻着繁复的浮雕,描绘了多个历史场景,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在讲述一个个被时间掩埋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奥古斯都的大理石头像。他被安置在展厅中央,底座上标注着“Ritratto di Augusto”和“Portrait of Augustus”,用双语讲述着他的身份与历史。站在他面前,仿佛能感受到那段辉煌帝国的余温,那种权力与神圣交织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罗马圣母大殿是罗马四大宗座圣殿之一,拥有崇高的宗教地位,仅次于圣彼得大教堂。它是全球所有圣母主题教堂的“母堂”,也是教宗在特定节日亲自主持弥撒的场所。大殿不仅是朝圣者的重要目的地,更是天主教世界中敬礼圣母玛利亚最核心的圣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的穹顶高耸入云,阳光从天窗洒下,照亮了那些精美的壁画和雕刻。金色的装饰在光影中闪烁,仿佛诉说着信仰的力量。柱子上的花纹繁复而精致,地面的大理石瓷砖在脚下延伸,通向那庄严肃穆的祭坛。</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两侧的石雕静静伫立,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拱形的天花板下,阳光透过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远处是蓝天和绿树,仿佛在提醒我们,历史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与我们共存。</p> <p class="ql-block">华丽的天花板上,金色的花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中央的彩色玻璃窗将光线折射成斑斓的色彩。人们在教堂中缓缓移动,或拍照、或沉思,整个空间充满了庄重而宏伟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为什么罗马总能一次次地给人惊喜——它从不重复自己,它只是静静地等待,等你准备好,再去发现它的另一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