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老兵的胸怀

水刅木乙点点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水刅木乙点点</p><p class="ql-block">美篇/号码:62889605</p><p class="ql-block">网络空间图侵权即删</p><p class="ql-block"> 清晨在晋商公园遛弯儿,偶遇一长者。攀谈间,我被这位抗美援朝老兵的话燃到了,问他“台湾还不想回来怎么办”?老兵眼睛一瞪,声音陡然拔高:“那就打!咱们30多个省扎堆了还能怕它?没解放台湾就是没有完成任务,现在要是让我上,我第一个报名!”这位老兵叫蹇兆增,胸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胸牌已经磨损边角,却仍像一团火焰在跳动……</p> <p class="ql-block"> 那天在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室,老兵又说起了这话时,手里正攥着个搪瓷缸,缸子上“赠给最可爱的人”几个字掉了漆,他却摩挲得发亮。周围的年轻人都愣住了,有人小声说“爷爷,您都九十多岁了”,他脖子一梗:“九十多咋了?当年我19岁上朝鲜,腿肚子比现在还抖呢,不照样往前冲?”</p> <p class="ql-block"> 蹇兆增是山东人,1951年揣着娘给的两个窝头参的军。那会儿村里刚土改,他分到了二亩地,正盘算着开春种点红高粱,征兵的锣声就响了。村支书说“美国兵打到鸭绿江边边了,再不拦着,咱这新分的地还得被抢走”,他当晚就把窝头塞进包袱,跟着队伍走了。到了朝鲜,才知道仗有多难打。他在38军113师当通信兵,背着电话线拐子在山头上蹿,敌机扔炸弹时,就往弹坑里钻。那次在龙源里,他被炮弹震晕了,醒来时发现左腿被弹片划开了个大口子,血冻成了冰碴,手里还攥着没接完的线头……</p> <p class="ql-block"> “那会儿就是一个念头,线断了,前线的命令传不出去,战友们就得白白送死。”他用刺刀挑开冻住的裤腿,咬着牙把线接好,爬着回了阵地,后来腿上就留了道像蜈蚣似的疤痕,永远也退不了了……</p> <p class="ql-block"> 上甘岭战役时,他所在的连队守坑道,水喝完了就舔岩壁上的霜,粮没了就嚼树皮。有个17岁的新兵哭着喊着说想娘了,他掏出怀里揣了半个月的硬馒头——那是出发前娘塞的,早就冻成了石头,他掰了一小块塞给新兵:“嚼,嚼碎了就不想了,等咱把美国兵打跑,回家让你娘给你蒸上一大笼屉白面馍,让你管够吃!”可那新兵没等到回家,第二天冲阵地时被流弹掀掉了半个脑袋,可手里还攥着那半块馒头。</p><p class="ql-block"> 1953年回国,他把军功章压在箱底,去了工厂当钳工。有人问他“当英雄啥感觉”,他总说“我不是英雄,埋在朝鲜的才是”。但厂里的年轻人都知道,老蹇师傅有个习惯,每天下班前都要把车间的红旗擦一遍,擦得比自家桌子还亮。</p><p class="ql-block"> 去年孙子带他看《长津湖》,看到冰雕连那段,他突然捂住脸,肩膀抖得厉害。孙子以为他不舒服,他摆摆手:“没事,就是想起咱连的老李和小王,那年冬天在黄草岭,他趴在雪地里当狙击,第二天冻成了冰坨,手指还扣着扳机呢。”</p><p class="ql-block"> 你说,他为啥对“台湾”俩字这么上心?他总跟社区的孩子讲,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在村里听广播,播音员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他爹抱着他哭,说“再也不用怕被地主欺负了”……</p> <p class="ql-block"> 可后来到了朝鲜,他才明白,国家站起来还不算完,还得站得稳、还得立得住,还得让所有的地方都回到娘怀里。“当年咱打美国,不就是怕它把朝鲜当跳板,再来欺负咱?现在台湾不回来,就像家里的孩子迷了路,咱能不管?”</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他腿脚不好,走两步就得歇,却总往社区的党史课堂跑,给孩子们讲“为啥要抗美援朝”。有孩子问“爷爷,现在有导弹有飞机,还用得着您上?”他就瞪眼睛:“我上不上是一回事,这股子劲不能断!当年咱拿着步枪打飞机,靠的就是‘不能输’的劲,现在守家卫国,照样得有这股劲!”</p><p class="ql-block"> 想想也是,老兵的嗓门里,藏着的哪是冲动?是打过硬仗的底气,是看着国家从穷到富的自豪,更是打心底里觉得“家不能散”的执拗。</p><p class="ql-block"> 那些埋在朝鲜的战友,那些他守护过的土地,那些他盼了一辈子的“团圆”,都在这声“我第一个报名”里了。这股子劲,该传给咱这代人吗……</p><p class="ql-block"> 跟老爷子多次话聊之后,我觉得把他的话做成文字版,编进美篇,一定是个双精选的文章!就这样,一个新的美篇飘飘,“滴儿”的一声,就进到了你的屏上!点开看看吧,边看边想吧……</p><p class="ql-block"> 2025年08月0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