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老克勒"一词解读的责疑]</p><p class="ql-block"> "老克勒"一词在上海由來已久。后经大户人家出身的作家程乃珊定义,众多人附义,定位是富家出身,受过洋学堂高等教育,举止谈吐优雅,服饰得体讲究的人被称为"老克勒",还用该词出自于不同版本的英语谐音作佐证。约定俗成,已成定论,而且这种人只能在上海某个时段内有,以后也不会再有了。</p><p class="ql-block"> 我与程乃珊是出身于同时代但不同阶层的两种人。我对"老克勒"这词的意思解读与之不同。当然,她富我穷,她是名门闺秀阅历深厚,有资格对这词作出正确解读。但我这一介草民说说自己的看法也无不可吧。</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我对"老克勒"的印象是那种混迹于社会各个阶层,知之甚广,低层人不入他法眼,阔家门庭他也未必挤得进的那种人,如寄卖商品的收货人,咖啡馆的常客等等都可被称为"老克勒"。有时上海人对那些"碎玻璃冒着充金刚钻"摆阔死撑面子的人也戏称他们"老克勒"。而对那些真正的高官、富商和他们的子女,人们是不称他们老克勒的,会讲是"大人家"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师,老同事中有过这些人,圣约翰、沪江、东吴、之江大学毕业的老先生,他们温文儒雅,他们之间或与熟人交谈时有时不知如何表述,忽然间会蹦出一个或一句英文,如visa( (签证)。我学生中也有过李家、盛家、贝家、荣家的后人。对以上这些人我们从来不会称他们"老克勒",要讲也是讲"大人家"出身的人。若称他们"老克勒"他们一定会不快。</p><p class="ql-block"> 不是想挑战权威定义,我的认知水平就是如此,我错了?也许。</p><p class="ql-block"> 太闲无聊,天又酷热,说说打发时间,譬如当我热昏说胡话。</p><p class="ql-block"> 好在不是当年语文课交作业,弄不好又要被罚立壁角了,那是我当年的常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