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走进剑桥大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简称“剑桥”,是一所坐落于英国剑桥郡剑桥市采用传统学院制的顶尖研究型大学。学校是罗素大学集团、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剑桥大学医疗伙伴联盟成员,衍育了科技聚集地“硅沼(Silicon Fen)”,被誉为“金三角名校”、“G5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剑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现存第四古老的大学,前身是一个于1209年成立的学者协会,设八座文理博物馆,馆藏逾1500万册的图书馆系统及全球最古老的出版社,即剑桥大学出版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剑桥大学位列2024QS世界大学排名第二位,2025QS世界大学排名第五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王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是剑桥大学内最有名的学院之一,成立于1441年,由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设立创建,因而得名“国王”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初创立时只有1名院长和70名学生,全部来自伊顿公学。当时国王学院是专门为亨利六世所创的伊顿公学的毕业生而建立的,不收其他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显示国王的雄厚财力,学院建立之初就追求宏伟壮观的建筑,而其建筑群中最著名的当属国王学院礼拜堂,它耸入云霄的尖塔和恢弘的哥特建筑风格已经成为整个剑桥市的标志和荣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又见康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剑桥大学城,隐藏着一片如诗如画的后花园,这里不仅有华丽的庭院,还有精心修剪的草坪。而剑河上的桥梁更是这些花园的点睛之笔,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后花园”。徐志摩笔下的《再别康桥》就是描绘了这片后花园的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王学院礼拜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国王学院礼拜堂是剑桥古建筑的典型代表,由亨利六世亲自设计,耗时近100年才于1547年建成完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礼拜堂的扇形拱顶天花板以22座扶壁支撑,1515年由名匠瓦斯泰尔建造;西门上的皇冠与都铎蔷薇的纹章细节,反映出亨利八世的英国霸权梦想;墙壁上的16世纪彩色玻璃窗都是以圣经故事为主要情景。礼拜堂中的屏隔是都铎式木工的绝佳典范,分隔前厅和诗席班,屏隔上方巨大的17世纪管风琴箱饰有两尊手持喇叭的天使。祭坛后还有一幅装饰画,为1634年鲁本斯为比利时白衣修女修道院所绘的“贤士来朝”(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以及分隔礼拜堂前厅与唱诗班的屏隔,其上饰有天使的管风琴,和扇形拱顶天花板都是参观重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王学院唱诗班(The Choir)在亨利六世建造礼拜堂同时设立,每年圣诞节举行的弥撒音乐会都会BBC向全英国转播,是世界知名的圣诞音乐会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剑桥大学三一学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一学院是剑桥大学中规模最大、财力最雄厚、名声最响亮的学院之一,拥有约600名大学生,300名研究生和180名教授。该学院是由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于1546年所建,其前身是1324年建立的米迦勒学院(Michaelhouse)以及1317年建立的国王学堂。学院中依然保留着的最古老的建筑可一直追溯到中世纪时期国王学堂所使用的学院钟楼,还在为学院报时。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一学院的荣誉成就:20世纪诞生34位诺贝尔奖得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9年我们在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我们又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门右侧的绿草坪中间,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苹果树,据说几百年前,这棵树的远祖结出的一个苹果落到牛顿头上,从而启发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院大门入口处有亨利八世的雕像,威严的国王左手托着一个象征王位、顶上带有十字架的金色圆球,右手却举着一根椅子腿。据说,本来亨利八世右手中握的是一根象征王权的金色节杖,雕像竣工不久,不知是哪些玩恶作剧的学生,悄悄地爬上去,把节杖抽出来,这根椅子腿取而代之。奇怪的是,几百年来,竟然没有任何人去管它。剑桥人不仅听其自然,而且还津津乐道地不断向新生和游人介绍这个“精彩”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体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体钟建造于2008年,是剑桥大学800周年校庆的献礼,位于基督圣体学院泰勒图书馆外,正对国王街。设计者为英国科学家约翰·C·泰勒(时年88岁),耗资100万英镑,采用24K镀金工艺。2008年9月19日,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为其揭幕。该钟不仅是计时工具,更被《时代周刊》列为“2008年最佳发明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吞噬者”的哲学隐喻钟表顶部有一只名为Chronophage(希腊语“时间吞噬者”)的机械昆虫雕塑,其外形融合蝗虫与神话生物特征。昆虫伴随时间流逝缓慢爬行,吞食每一秒时会发出咀嚼声,并眨眼示意。这一装置象征时间对人类生命的无情吞噬。钟顶刻有拉丁文格言“mundus transit et concupiscentia eius”(“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强化了关于生命短暂与时间不可逆的警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前往伦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使用高德地图导航</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9公里,55个红绿灯,平均165米一个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伦敦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全称英国航空伦敦眼,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首座、同时截至2005年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为伦敦的地标及出名旅游观光点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伦敦眼于1999年年底开幕,当时赞助商还是英国航空公司因此又称千禧之轮,总高度135米(443英尺)。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因舱内外用钢化玻璃打造,所以设有空调系统。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25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时30分钟。“伦敦眼”为庆祝新千年而建造,因此又称"千禧摩天轮"。乘客可以乘坐"伦敦眼"升上半空,鸟瞰伦敦。“伦敦眼”在夜间则化成了一个巨大的蓝色光环,大大增添了泰晤士河的梦幻气质。伦敦眼还为2015英国大选亮灯,红灯代表英国工党,蓝色代表保守党,紫色代表英国独立党,黄色代表自由民主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伦敦眼是为了庆祝公元2000年而兴建的,原定获准运作5年,由于总投资额为1.2亿美元的英国“伦敦眼”摩天轮2000年建成开放。第一年,就吸引世界游客300万人次左右,伦敦旅游市场经济效益增加了10%,同时还带动伦敦旅游就业约1万人,截至2002年7月,伦敦眼已累积总乘坐人次达850万。当地市议会于是决定长期保留伦敦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乘坐伦敦眼,俯视伦敦城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伦敦地标之一:碎片大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伦敦眼俯视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大本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伊丽莎白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丽莎白塔,旧称钟塔,俗称大本钟位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联合王国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的附属钟塔,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伦敦大本钟,是威斯敏斯特宫报时钟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按照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设计,安装在西敏寺桥北议会大厦东侧高95米的钟楼上。时钟的表盘镶嵌在直径23英尺(7米)的铁框里,支撑着312块猫眼石,看起来像彩色窗户。表盘的周边以镀金装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塔由奥古斯塔斯·普金(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设计,并由爱德华·登特及他的儿子弗雷德里克建造,是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每到国会期间,钟面会发出光芒,根据格林尼治时间,每隔1小时报时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2年6月2日,包括三大主要党派高级成员在内的331名议会成员支持将“钟楼”改成“伊丽莎白塔”的议案,用以纪念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同年6月26日,大本钟正式更名为“伊丽莎白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威斯敏斯特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译为西敏寺),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教堂。1540年之后,成为圣公会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v),威斯敏斯特教堂(也译作西敏寺)与威斯敏斯特宫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乘坐伦敦地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伦敦地铁(英语:London Underground,本地人简称为“The Tube”)是英国伦敦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地铁车辆在伦敦市中心地底运行,至郊区在地面运行,其中地面运行线路占55%。伦敦地铁在英文中别称The Tube(管子),名称来源于车辆在像管道一样的圆形隧道里行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伦敦已经建成总长408公里的地铁网,其中160公里在地底,共有12条线路、275个运作中的车站,每日载客量平均高达304万人。2004至2005年度总载客人次为9亿7600万。按照线路长度计算,它总长408公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