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滇川之旅——Day13成都漫记从诗韵到烟火

ppg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阳光透过酒店窗帘的缝隙溜进来时,我正从一场无梦的好眠中醒来。没有闹钟的催促,这种“自然醒”的惬意,大概是开启假期最好的方式。下楼去吃早餐,酒店定制餐厅果然没让人失望——粥品软糯,食物精致,还有本地口味的面条,搭配着新鲜的水果与饮品,一家人吃得心满意足,也为接下来的成都市区游攒足了力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我们直奔杜甫草堂。穿过古色古香的门坊,仿佛瞬间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园内草木葱茏,翠竹掩映着青瓦粉墙,曲径通幽处,偶有鸟鸣清脆。行走在茅屋遗址、工部祠间,那些课本里熟悉的诗句仿佛有了具象的依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思,“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清丽,都在这亭台楼阁、流水花木间静静流淌。孩子好奇地打量着古朴的陈设,听外公讲着诗圣的故事,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诗意。</p> <p class="ql-block">  离开杜甫草堂,市井的烟火气渐渐浓郁起来——我们来到了宽窄巷子。窄巷的精致,宽巷的从容,还有井巷的静谧,构成了这片老成都记忆的缩影。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是鳞次栉比的老宅院,如今多改成了茶馆、小吃铺和手工艺品店。沿街的吆喝声、茶馆里的川剧唱腔、小吃摊飘来的麻辣香气交织在一起,热闹却不嘈杂。我们则一路逛吃,糖油果子的甜糯、三大炮的软糯、兔肉的鲜香,轮番挑逗着味蕾。最特别的是带孩子体验了采耳,师傅们手法娴熟,小绒毛在耳道里轻轻游走,酥麻又舒服,孩子一开始还有些紧张,后来竟舒服得眯起了眼,看来享受应该是人的天性。</p> <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天气稍微凉爽了一些,我们前往武侯祠。这里是三国文化的浓缩地,红墙竹影的小径早已是网红打卡点,行走其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刘备殿、诸葛亮殿内,神像肃穆,匾额题字苍劲有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精神,“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深,那些课本里、电视剧里的三国故事,在这里变得立体而厚重。从武侯祠出来,隔壁便是锦里。比起宽窄巷子,锦里更多了几分民俗的热闹。红灯笼挂满了街巷,皮影戏、蜀绣、竹编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我们带着孩子在锦里的池塘边停下,看色彩斑斓的锦鲤在水中悠闲游弋,小家伙兴奋地指着最大的那条喊:“快看,那里有条金色的!”传说看到锦鲤会有好运,我们也跟着默默许下了心愿。</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暮色降临。晚上的重头戏,自然是一顿正宗的成都火锅。找了酒店附近当地人常去的老店,锅底一端上来,红油翻滚,辣椒、花椒的香气瞬间扑鼻。毛肚、鸭肠、黄喉、兔肉……新鲜的食材在滚烫的红汤里“七上八下”,捞出来裹上蒜泥香油,送入口中,麻辣鲜香瞬间在舌尖炸开,辣得过瘾,鲜得地道。孩子不能吃辣,点了份清汤锅底,也吃得津津有味。一家人围坐炉边,边吃边聊,热辣的火锅驱散了一天的疲惫,只剩下酣畅淋漓的满足感,真是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从诗韵悠悠的草堂,到烟火气十足的宽窄巷子,从三国风云的武侯祠,到灯火阑珊的锦里,再以一顿热辣的火锅收尾,成都的多元与魅力,就这样一点点浸润在心头。这座城市,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生活的鲜活,让人来了就不想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