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姨

吴强

<p class="ql-block">  三姨年轻时一定是敢做敢为的。</p><p class="ql-block"> 1951年初夏,她在山东省立徐州三中上学的时候,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瞒着家人,报名参军。多亏外公开明,不但没有反对,还鼓励她效花木兰,御外侮,保家邦。从此,她与军旅结下不解之缘,更与山东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我开始记事时,就知道三姨在济南工作,是一名妇产科医生,三姨夫在济南军区服役,是一位少时从军的“老革命”。</p><p class="ql-block"> 三姨第一次给我留下记忆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她和三姨夫带着表弟回乡省亲之旅。那一次,大姨带着表姐,五舅带着表弟们,也从外地赶来合肥团聚。</p><p class="ql-block"> 三姨说着一口纯正山东话,嘴边常挂着:这是么儿?你弄么儿?他们一家已经是标准的山东银。这让当时的我很恍惚,难道三姨不是萧县人吗?直到听了她跟姨舅们关于家常、关于过往的聊天,我才明白她乡音已改,乡情未变。</p><p class="ql-block"> 因为三姨一家的到来,这么多亲戚姊妹相聚,当然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不过,当时普通家庭是没有这样接待能力的,至少睡觉的问题就很难解决。好在我们住在舒城路小学,彼时又是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支几张凉床,架几把躺椅,一切都解决了。因为人多,吃西瓜要抢,稍慢即无,所以小孩们都是吃着嘴里的,看着桌上的。我们一大家人还去了逍遥津公园游玩拍照,取美景,摆pose,大人小孩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我工作不久,出差丹东,回程要换乘火车,便毫不犹豫地把地点定在了济南。这是我第一次到山东,也是第一次到三姨家。</p><p class="ql-block"> 她家在英雄山部队干休所,稍做安顿,三姨老两口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坐了一夜火车的我,游玩济南的景点。</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我们去了金牛公园。到了门口才知道,这里原来竟是济南的动物园,可能在他们的心目中,我依然还是一个小孩子吧。进了动物园,三姨特意领我去看“天下第一牛”的雕塑,它的作者韩美林是一个在安徽工作过的山东人,又与外公有旧,我知道三姨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第二站,必须要去大明湖了。时近中秋,水面已无“四面荷花”,不过“三面柳”和“半城湖”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大明湖公园门前广场的值勤人员,他们制服上的帽徽是荷花,肩章是柳叶。三姨带我去大明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去“荷香村”,那里的匾额是外公题写的。外公题写的匾额留世甚少,不在安徽,却在济南,他在齐鲁大地还有过许多艺术交往,我想,这些都应该是三姨在山东的缘故。</p><p class="ql-block"> 短暂的泉城之行,让我感受了三姨和三姨夫的热情周到,出于感激,我把从东北带回来的野生山珍一骨脑地都送给了他们。回到家后,我妈直埋怨我:你也带一点回来啊。</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次见到三姨是2016年清明节祭祖,我们从合肥、三姨从济南分别出发回萧县。三姨夫已经不在了,三姨由表弟陪同。我们去了萧场村的祖屋,三姨坐在院中,回忆着儿时往事,历数着家长里短。大表舅招待,中午大家在刘套镇吃了一顿地道家乡菜。我们晚上住在徐州,三姨她们在宾馆房间聊得很晚。</p><p class="ql-block"> 谁也没有想到,徐州分别之后不久,三姨就抱病卧床,再也不能回乡了。</p><p class="ql-block"> 今年入夏,三姨在济南走了。她从当时隶属于山东的家乡走出,又在山东的省会归去,不知道这是不是上天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追忆往昔,我脑海里浮现的三姨,依旧是乡音已改,乡情未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