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不静”中得“静趣”——以三叩《元倪墓志》为例

云岫阁

<p class="ql-block">  白蕉曾云:元氏墓志如幽兰,习之者当存静气。</p> <p class="ql-block">  今年暑假,在旅游之隙,端坐云岫阁,握笔第三次通临《元倪墓志》,断断续续,竟有月余,因心不静,感觉难以精进。</p> <p class="ql-block">  我想,此刻的“不静”,恰是古人所谓“躁极见静”的契机。北魏碑刻本就诞生于战乱年代,其中浑穆之气,正从纷乱中淬炼而出。</p><p class="ql-block"> 现不妨以旅人视角,与元倪墓志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本次我试用“局部夸张法”进行通临,来理解北魏笔法密码。发现原帖中那些看似平淡的笔画,其实都藏着鲜活的“笔势呼吸”。</p> <p class="ql-block">  《元倪墓志》比较特殊。不仅仅是在元氏墓志中,即使把它放到“墓志”这个大板块中也是较突出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儒雅,健美,舒朗有致,极尽收放之能。</p> <p class="ql-block">  🌱🌱它不同于常见的方笔切入,它选择了起笔露锋入纸,弧线应用熟练,字形长扁相间,不难看出书者在帖学上用功不浅,而刻工又生动逼真的还原了书写的笔触,使得其中的行书笔意活灵活现,笔画间顾盼生姿,与众多碑刻作品拉开了距离。 </p> <p class="ql-block">  🌱🌱仔细观察,它的中宫松而不散,笔画间留有呼吸感,但重心稳健。 </p> <p class="ql-block">  🌱🌱章法布局疏朗有致,字距大于行距,整体清雅。</p> <p class="ql-block">  习书如扫庭,日日勤拂拭, </p><p class="ql-block"> 非为积尘埃,但得明镜心。</p><p class="ql-block"> ~~~ 临习偶得</p> <p class="ql-block">  作者:云岫阁,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