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25~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龍年冬游(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清晖园,</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大良龍氏</span></p> <p class="ql-block">在大良的街头巷尾,流传着一个关于书香世家的传奇——大良龙氏。这个家族十几代人都将读书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他们不仅培养出了文武双全的七位进士,还有二十八位举人,这些数字背后,是一段段寒窗苦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从明朝到清朝,再到中华民国,大良龙氏始终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在经济、政治以及宗族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从普通的耕读人家,逐渐成长为岭南地区著名的科宦世家和地方大族。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龙氏宗族的发展脉络,还揭示了他们在各个时期的科举成就和发展趋势。</p> <p class="ql-block">明代景泰年间之前,龙氏家族迁居广东,六世祖龙现跟随堂兄龙喜定居顺德大良。这里山明水秀,适合耕作也适合读书,于是他们决定在此扎根。随着时间的推移,龙氏家族繁衍生息,分为东门房和碧鉴房两支。到了明景泰三年,龙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根基,并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p> <p class="ql-block">这段历史讲述了明代景泰至明末清初期间,龙氏家族在立县功臣中的贡献及其政治地位得到官方认可的过程。龙氏不仅在地方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获得了朝廷的认可,为家族赢得了荣誉。</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一幅描绘龙氏家族史的历史文献,红色花朵与一只鸟的插图点缀其间,下方是砖墙和木制栏杆。文献中详细记录了龙漱、龙词、龙宣和等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钟灵毓秀 贤才迭兴”这一标题下,详细介绍了龙氏宗族如何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支持子弟勤奋苦学,从而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文中提到了龙澈、龙炯、龙宣和、龙元倍等人,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龙氏子弟奋发图强。</p> <p class="ql-block">整饬宗族的过程中,龙氏家族不仅购买了大量的沙田用于教育和建祠,还设立了书田、管理族产租务,为发展族内的慈善、教育、祭祀等活动积累了经济实力。同时,他们还修祠堂、编族谱、撰家规、制章程,加强了宗族的凝聚力。在这个过程中,龙氏的儒学教育和科名成绩逐渐提升,为后来的辉煌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清代早中期,龙氏宗族在中山、番禺、顺德等地拥有大量沙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清代中期,龙氏大宗祠敦厚堂历经九十多年终于建成,分支宗祠也陆续落成。族人以各大小祠堂为中心,购置资产,使龙氏宗族的实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龙氏宗族倾尽全力支持子弟求学,他们购置大量祠堂资产,成立宗祠银库,设立固定资金激励和资助教育。无论是科举时代还是后科举时代,龙氏都采取了多种措施,从物质和精神上激励族人求学。这种重视教育的传统,使得龙氏家族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取得佳绩。</p> <p class="ql-block">龙氏族人非常重视读书和科举,他们设立了文昌会、太公分猪肉仪式、正月祭祀活动、开筵演戏、成立宗社等传统习俗和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族人的凝聚力,还激励着他们追求功名。族谱中记载了这些传统,见证了龙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大良龙氏科名图录”详细记录了从十三世到二十七世的科举人数变化,分为明、清两代。图表展示了进士、举人、贡生等不同科举身份的人数分布,反映了龙氏家族在科举考试中的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在龙氏家族中占有重要地位,龙应时在其子廷槐高中进士后,回忆起旧时“膝上授经膝下谈”的情景,深感苦尽甘来。《槐儿南宫报捷感赋》这首诗,以及相关的文字描述,展现了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和对子孙教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龙氏家族中涌现出许多重要人物,如龙葆诚、龙凤镳、龙柏龄、龙德中、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等。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为地方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双塔映辉的画面,象征着龙氏家族在文化传承中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龙元倍、龙元俨和龙建章是龙氏家族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为龙氏家族增添了光彩。</p> <p class="ql-block">《龙氏族谱》静静地躺在书架上,记录着家族的历史和荣耀。族谱不仅是家族的记忆,更是后人了解先辈、传承家风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清代后期,龙氏家族在支持地方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清咸丰四年(1854),顺德县城响应太平天国运动,龙氏23世祖龙元儒主导练团练,为维护地方安宁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清晖龙家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辉煌成就,他们不仅重视祭祀文昌帝君,还修建了家塾建筑,为族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些举措,使得龙氏家族在文化传承中占据了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龙廷槐的画像旁,记录着他辞官后在家乡热心地方公益的事迹。他倡设管理沙田的“容桂公约”,筹集资金资助本地贫寒读书人。他的儿子龙元任同样在文化领域有着卓越贡献,擅长文章、工声律、善书画,热衷园林雅集。</p> <p class="ql-block">结语:宗族财富的累积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使龙氏子弟得以潜心经史,博取功名,在全族范围内形成崇尚道德文明、追求读书入仕的大家风范。教育引领着龙氏宗族的价值取向,促使宗族形成独有的精神风貌。文脉由此鼎盛,其轨迹与成就,颇具启迪价值。同时,龙氏也为顺德文化教育捐资出力,通过介入地方社会建设、修建文塔、重整文社,奋为人先,不仅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更以切实细致的为事风格,实现乡中文教事业的延续与振兴。大良龙氏的青云之路,一路走来,春风得意马蹄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下榻如家酒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