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十四</div><div><br> 下午三点四十分,列车到达兰考南站。</div><div> 走出车站,在站前广场拍照留念后,我们乘公交车进入兰考县城中心区,在永兴宾馆登记住宿。永兴宾馆位于兰考火车站附近,在此住宿,一来游览方便,二来回程乘火车便捷。</div> <h5> 兰考南站</h5> <h5> 兰考南站广场一角</h5> <h5> 兰考南站留影</h5> 住宿安排好后,我们在房间休息。晚饭后,在兰考站广场散步,观赏车站夜景。 <h5> 兰考站夜景</h5> <h5> 兰考站夜景</h5> 兰考县,隶属河南省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开封市东部。兰考县是一座知名度很高的县城,它曾因贫穷而出名,也曾因黄河决口而闻名,更因为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而让全国人民所知晓。<br> <h5> 焦裕禄</h5> <div>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淄博博山县,1946年元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6月调洛阳矿山机械厂任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调兰考,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其时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侵袭,焦裕禄从到兰考的第二天起,就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对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和蹲点调研。焦裕禄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焦裕禄经常因肝部疼痛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焦裕禄临终前对组织上的要求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焦裕禄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其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受到广泛称赞,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div> 我们这一代人,深受焦裕禄事迹的教育。1966年2月,当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人民日报》刊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时,我们还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有一个期望,能亲往兰考,实地参观焦裕禄工作奋斗过的地方,感受焦裕禄精神。这次出游,我们特意将兰考作为其中一个旅游目的地进行了安排,以实现几十年的期望。 <h5> 兰考一瞥</h5> <h5> 兰考一瞥</h5> <h5> 兰考礼堂留影</h5> <h5> 夫妻合影</h5> <h5> 夫妻合影</h5> <h5> 朋友合影</h5> <h5> 同学合影</h5> <h5> 同学合影</h5> <h5> 同学合影</h5> 当踏上兰考土地那一刻起,我们就深切地感受到焦裕禄对兰考的影响力,这也更加激发起我们重温焦裕禄事迹、进一步感受焦裕禄精神的意愿。 <h5> 兰考一瞥</h5> 4月4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焦裕禄纪念园,拜谒焦裕禄烈士墓、参观焦裕禄纪念馆,向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致以诚挚的敬意,探寻他那不朽精神的源泉。<br> <h5> 焦裕禄纪念园</h5> 焦裕禄纪念园(原焦裕禄烈士陵园)始建于1966年2月,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城北黄河故堤上,占地91.7亩。2006年5月,焦裕禄纪念园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8月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 <h5> 焦裕禄纪念园</h5> 焦裕禄纪念园主要纪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等。 <h5> 革命烈士纪念碑</h5> <p class="ql-block">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纪念园焦裕禄烈士墓南部小广场的中心,1993年5月建成。纪念碑高19.64米(寓意焦裕禄同志1964年逝世),由碑体和碑座两部分组成,碑体正面刻有毛泽东主席手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正面、两侧分别是“解放兰考”、“访贫问苦”和“查三害”浮雕,背面为落款“中共兰考县委员会、兰考县人民政府 一九九三年五月”的碑文。碑文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兰考,地处豫东平原,黄河之滨,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 “民主革命时期,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作为兰考的解放事业,英勇不屈,前仆后继,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篇。</p><p class="ql-block">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九六二年,焦裕禄来到兰考,为根治风沙、盐碱、内涝,带领群众,迎难而上拼搏苦干。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光辉业绩,永垂青史。</p><p class="ql-block">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在四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显得洁净无暇。</p> <h5> 革命烈士纪念碑</h5> <h5> 浮雕:解放兰考</h5> <h5> 浮雕:访贫问苦</h5> <h5> 浮雕:查三害</h5> <h5> 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h5> <div> 焦裕禄烈士墓坐北朝南坐落在堤顶中间,位于纪念碑北侧最高处,烈士墓用汉白玉长条石砌成,长4.9米,宽2.3米,高1米。墓盖由汉白玉外镶,四周鲜花环绕。墓前立有汉白玉石碑,碑高2米、宽0.6米、厚0.18米,正面镌刻着“焦裕禄烈士之墓”,碑首镶嵌烈士的瓷像,碑阴记载烈士的生平事迹。墓区是16米见方的平台,墓北面为高7米的屏风墙,上面镶嵌着毛泽东主席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墓区和广场周围广植松柏花草,外面是泡桐林。</div> <h5> 焦裕禄烈士墓</h5> <h5> 焦裕禄烈士墓</h5> <p class="ql-block"> 墓区广场平整开阔,两侧分别竖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和习近平词碑。还有两座题词碑,分别刻有董必武、郭沫若撰写的长诗。整个墓区松柏参天,庄严肃穆。</p> <h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正面)</h5> <h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背面)</h5> <h5> 习近平词碑</h5> <h5> 董必武诗碑</h5> <h5> 郭沫若碑诗</h5> 在焦裕禄墓前,我们默默伫立并缓步绕行一周,以表达对焦裕禄的敬仰。此时,现场还有当地学校和单位组织的悼念活动,参加活动的人们神情凝重,在焦裕禄烈士墓位前献上鲜花并深深鞠躬,以表达哀思。 <h5> 悼念活动</h5> <h5> 悼念活动</h5> <h5> 悼念活动</h5> 拜谒完焦裕禄墓,我们走进了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属国家二级博物馆,位于墓区西侧,为现代化新式建筑,1994年4月建成,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馆正面三层,大门正上方镶嵌着江泽民题写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纪念馆正门前的焦裕禄事迹群雕反映了焦裕禄在兰考心系百姓、根治“三害”的革命精神。 <h5>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外景</h5> <h5>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外景</h5> 馆内分序厅、展览厅、贵宾室和放映厅等主要组成部分。序厅正面立焦裕禄铜像一尊,两侧分别有焦裕禄当年带领广大人民战天斗地的劳动情景画面。展厅1300平方米,展出内容分前言、序篇、神州赤子、临危受命、执政为民、干部楷模、今日兰考五个部分,计版面、照片300余幅,遗物90余件。纪念馆通过大量珍贵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焦裕禄初到兰考时,面对风沙、内涝、盐碱“三害”肆虐,兰考人民生活困苦的严峻局面,没有丝毫退缩,毅然决然地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自然灾害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展览中,焦裕禄那打着补丁的衣物、用过的旧藤椅等实物,见证了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彰显了他一心为民、克己奉公的高尚品质。他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都洒在了这片土地上。为了治理风沙,他带头查风口、探流沙;为了治理内涝,他趟着洪水察看水流走向;为了改良盐碱地,他亲自带头在盐碱地里翻淤压沙。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心里装着全县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用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兰考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焦裕禄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留下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却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此后数十年,兰考人民战天斗地,“三害”问题得到彻底根治。 <h5> 焦裕禄塑像</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板</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板</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板</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板</h5> <h5> 观展</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板</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板</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品</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板</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板</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板</h5> 196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焦裕禄为革命烈士。2009年9月,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品:革命烈士证明书</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板</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品:文件</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品:文件</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品:文件</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板</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板</h5> <h5> 焦裕禄纪念馆展板</h5> 在焦裕禄纪念园,看到的每一件实物、听到的每一个故事,都引起我们深深的震撼。焦裕禄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全体党员干部的楷模。焦裕禄主政兰考期间,呕心沥血整治“三害”,大力种植泡桐树,为兰考人民的幸福安康无私奉献自己。焦裕禄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样的精神财富,无论时代怎么发展都不会过时。 <h5>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外景</h5> 此次清明节赴焦裕禄纪念园拜谒、参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升华,这次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br> 诗云:<br> 天翻地覆慨而慷,易取守难人性藏。<br> 春暖微醺游子醉,裕禄肃穆泪盈眶。<br> ——魏宙峰 • 在兰考焦裕禄纪念园 <h5> 茁壮成长的泡桐树</h5> <h5> 绽放的泡桐花</h5> <div><br></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十五</div><div><br></div> 离开焦裕禄纪念园,我们来到焦桐广场。广场的核心景观是一棵当地现存最古老的泡桐树。 <h5>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焦桐标志碑</h5> <h5> 焦桐广场宣传牌</h5> 泡桐树,是一种在我国华北平原上很常见的用材树。它躯干挺拔,根系发达,叶如蒲扇,花似杯盏。泡桐成材周期较短,一般10年左右就可长成合抱粗的大树。由于泡桐树的速生特性,人们能见到树龄20年以上的泡桐树极少。然而,在兰考县县城北不远的一块田地里,却生长着一棵高达26.4米、树冠可荫近百平方米、需两人方可合抱的泡桐树。这棵泡桐树到今年已有62年树龄,不但巍然屹立着,而且还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一年四季总有人前来一睹它的雄姿。这棵不同寻常的泡桐树被当地人称为“焦桐”,是原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 <h5> 焦桐广场宣传牌</h5> <h5> 焦桐</h5> <h5> 焦桐简介碑</h5> 1963年3月的一天,焦裕禄和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挖坑栽树,一个村民拿起一棵瘦弱的小树苗准备扔掉,焦裕禄连忙拦住,将这棵小树苗种上。不过,因个头“不合群”,这棵“特殊”的树苗,最终没有种到成行树木之中,而是由焦裕禄亲手种在了一旁。该树当时仅高2米,经魏姓农民两代人持续养护和群众自发守护,如今已华盖如云。兰考人民为缅怀焦裕禄,就称这棵泡桐为“焦桐”。<br> 岁月沧桑,焦桐见证了兰考从贫困落后到脱贫摘帽、快速发展的全过程,成为焦裕禄精神的化身:其主干笔直象征清廉,根系深扎体现务实,花期短暂隐喻奉献。作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焦桐激励着兰考人民不断前行。“焦桐”现为开封市古树名木,编号“汴兰林0001”。 <h5> 焦桐广场宣传牌</h5> <h5> 焦桐</h5> 1962年12月6日,一个寒风呼啸的日子,焦裕禄带着上级的重托,来到风沙、盐碱、内涝三大自然灾害严重的兰考县出任县委书记。在对全县的冬季生产和救灾工作做出初步安排后,12月8日,焦裕禄带着县委办公室的干部,开始深入基层,一边访贫问苦,一边调查研究,寻找和探索从根本上改变兰考面貌的途径和方法。9日晚上,他住进了城关区老韩陵村饲养员肖位芬的牛屋。在拉家常式的交谈中,他向肖位芬请教治理“三害”、改变兰考面貌的办法。肖位芬说道“‘要想富,种桐树’,这是俺们这流传的一句俗语”,“泡桐长得快、根系发达,能吸水、能固沙,成林后还能挡风”。肖位芬老人的一席话提醒了焦裕禄,也开启了他种泡桐治沙增收的思路。他查阅了有关资料、请教了专业技术人员,泡桐树具有三年成檩、五年成梁的速生特性,其根系有深入地下4米可形成固沙网络的生物特性,能对风沙进行生态治理。泡桐树枝叶可入药、树干可制作家具用具等木制品和乐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在分析总结大量栽种泡桐的有利条件和好处后,确定了种植泡桐治沙的方案。于是,以焦裕禄为首的兰考县委果断决策,一场大力恢复和发展泡桐林治沙增收的战役在兰考大地上打响。 <h5> 焦桐广场宣传牌</h5> 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大力栽种的泡桐树蓬蓬勃勃地成长起来,两三年后,兰考境内的泡桐树和同时种植的刺槐等防风固沙植物就长成了蔚为壮观的林带,实现了防风固沙的初衷。加上焦裕禄任职时力主推广的用淤泥压沙等措施,兰考的300多个大沙丘和几十处“风口”全被制服。经深翻后的土地,又成了肥沃的良田。焦裕禄累死在兰考这片热土上,兰考人民继承焦裕禄的遗志,将泡桐树不惧恶劣环境、努力活出生命本色的特性与焦裕禄精神合二为一,把泡桐当成了寄托对焦裕禄哀思的载体,奋力改变家乡的面貌。 <h5> 焦桐</h5> <h5> 盛开的泡桐花 </h5> <h5> 焦桐广场一角</h5> <h5> 焦桐广场一角</h5> <h5> 道路两旁的泡桐树</h5> <p class="ql-block"> 可以告慰焦裕禄英灵的是,经他大力推广栽种的泡桐树,在他身后为兰考几十万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泡桐材质优良,易于加工,用途广泛,兰考泡桐更是木质疏松度适中,透气、透音性能好,是制作古筝、琵琶等乐器音板的最佳材料。如今,乐器制作已成为兰考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国90%的民乐音板产自兰考,兰考的泡桐还制成了家具,板材远销国内外,形成了全县500多家企业、4万多人就业、产值100多亿元的“泡桐经济产业链”。</p><p class="ql-block"> 焦裕禄称得上是兰考人民的“福星”,他给兰考人民留下的泡桐,成了兰考人的“摇钱树”、“绿色银行”,是兰考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源。兰考人民谁能不记得他呢?焦裕禄逝世后,兰考历届县委、县政府在他的精神鼓舞下,始终把林业生态建设放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每年都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绿化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p><p class="ql-block"> 如今,泡桐树成了兰考的“形象大使”,这种被焦裕禄看好的树种,即使历经沧海桑田,在兰考大地,仍将成为“永久的风景”。“焦桐”不老,它的浓荫将继续泽被后世,为兰考人民带来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p> <h5> 焦桐广场随撷</h5> <h5> 焦桐广场留影</h5> <h5> 焦桐广场留影</h5> <h5> 焦桐广场对面的焦裕禄干部学院</h5> <h5> 焦裕禄干部学院(局部)</h5> <h5> 坐落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的焦裕禄塑像</h5>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3b4l1a" target="_blank"><i> </i>乙巳仲春游记(十三)</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on95lv" target="_blank">乙巳仲春游记(十五)</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