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民国票据

静水阿南

<p class="ql-block">应“欧兔先生富氧会客厅”周总的邀约,今天下午有幸去位于颐和路上的颐和公馆欣赏民国票据,据悉这里的民国票据是目前国内不可多见的。</p> <p class="ql-block">走进公馆大门,仿佛一脚踏入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公馆内古木参天,石板小径蜿蜒向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幽静的回廊,我们走进了一间布置典雅的房间。深绿色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古意盎然的山水画,木质小桌上摆放着一只素雅的花瓶,几根细长的枝条在瓶中轻轻摇曳。整个房间散发着一种沉静的氛围,让人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原始票据就陈列在这间屋子里。一张张泛黄的纸张上,红色的印章依旧鲜亮,手写的字迹工整有力。民国36年、民国27年……这些数字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故事。我细细端详着一张“益记洋纸墨行”的发票,上面不仅有详细的货物清单,还有邮票和印章,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这些票据内容丰富,有的是公司之间的货款收据,有的是个人之间的借贷凭证,甚至还有银行支票和工资发放单。每一张票据背后,都是一段真实的生活片段。比如那张中国银行的支票,支付的是张兆祥之父张庭的工资,金额为1000元,时间定格在民国某个平常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张手写的纸条,记录着筛子、淘米篮、菜篮等日常用品的清单,总计金额八元五角。这些琐碎的数字,还原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图景,让人不禁感叹,历史并不遥远,它就藏在这些细节之中。</p> <p class="ql-block">除了票据,还有一些信件和手札,内容涉及茶叶交易、物品赠予等。这些文字虽已泛黄,但字里行间仍能感受到书写者的情感与用心。尤其是那封“发奉墨香”的信件,字迹清秀,用词考究,仿佛能闻到纸张上残留的淡淡墨香。</p> <p class="ql-block">雨花石</p> <p class="ql-block">木雕狗</p> <p class="ql-block">炮弹壳底座</p> <p class="ql-block">难得一见的明城墙砖拓印</p> <p class="ql-block">法国琉璃果盘</p> <p class="ql-block">古有红袖添香,今有靓女沏茶。</p> <p class="ql-block">坊间有: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之说,今日游览,受益匪浅,感谢内敛帅气,谈吐不凡,年轻有为的周总邀约!这次参观不仅让我领略了民国票据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历史从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它藏在一张张票据、一封封信件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解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