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七千里之二十八——叠溪海子

浮光掠影——何任伟

6月13日早餐后,告别镇江关,驶上返回成都的旅程。 松州·镇江关,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的镇江关镇,地处松潘县东南部,位于 “九环线” 上,距松潘县城 45 千米,213 国道穿境而过,是去革命老区毛儿盖、茂县、松潘县的必经之路。<br> 地处青藏高原向川西平原过渡的边缘地区,境内最高点位于老包草梁,海拔 4400 米。<br> 川青铁路和G213 国道穿城而过。<br>  关于镇江关的传说:相传镇江关有一村庄叫樊家庄,唐代设松州城后在此设樊江关。唐朝贞观年间,樊江关一农户家里生了女儿樊梨花,她被梨山老母收为徒弟,成为武艺高强的巾帼英雄。樊梨花曾被父母许配给马拉墩土官杨凡并镇守樊江关,后与薛丁山私定终身,献出樊江关。薛丁山征西平乱有功,朝廷改樊江关为 “镇江关”,一直沿用至今。<br> 国道G213线穿行在岷江河谷。 叠溪海子附近现存 3 座明代羌碉,上面是其中的两座碉楼。 叠溪海子,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东南五里处的一个湖泊。<br>  资料显示,1933 年 8 月 25 日 ,叠溪发生 7.5 级地震,叠溪城及附近 21 个羌寨全部覆灭,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 11 个堰塞湖,叠溪海子就是其中之一,是由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湖面海拔 2258 米,最深处达 98 米,平均深度 82 米,蓄水量达 1.5 亿立方米,湖面面积 350 多万平方米。 <br> 蚕陵重镇景区,蚕陵重镇指的是阿坝州茂县叠溪镇,该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br> 名称由来:黄帝娶蜀山氏女子为妃,生下儿子蚕丛,他是养蚕专家,被称为蚕丛氏。蚕丛建立古蜀国,在如今叠溪镇蚕陵建都,名叫蚕丛都。黄帝的妃子死后葬在蚕丛山下,蜀山更名为蚕陵山,蚕丛都更名为蚕陵之都,“蚕陵” 的称谓便被沿用下来。<br>建制沿革:西汉元鼎年间置蚕陵县,东晋后废置,隋唐时期先后隶属汶山郡、翼州等行政区;三国蜀汉时由霸陵县更名;五代十国升为蚕陵郡;明朝初期蚕陵设置千户所;清朝时更名为蚕陵重镇,后改称叠溪营。<br> 蚕陵重镇石刻:国道 213 线茂县的深山丛林中,有一块长 6 米、高 4.1 米的巨大岩石,上有楷书横刻 “蠺陵重镇” 四个大字,右侧题记 “光绪戊寅年孟秋”,左侧落款 “渝州温存厚书”。<br>  叠溪古城遗址:叠溪海子下淹没的叠溪古城是世界上唯一保留完好的地震毁灭的古城遗址,城墙、寺庙、石狮和悬崖壁画等遗迹至今仍清晰可见,见证了蚕陵重镇曾经的辉煌。<br> 在叠溪海子逗留一会儿后,我们继续赶路,于12:10到达彭州市,梁振库、张源和鞠桂玉三位招待我们吃了丰盛的午餐,之后告别同学、朋友,与马联卿、周连生两位同学一起,于16:00许安全回到成都家中。<div>  至此,为期20天、行程3680公里的川西高原自驾游圆满结束。感谢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挚友的同行陪伴!大家相互关照、关心、共同出谋献策才让此次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