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黎世,这座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城市,就像一本同时翻开古老篇章与新锐画册的书。它既有中世纪老城的鹅卵石小巷与尖顶教堂,也有玻璃幕墙闪烁的当代建筑与先锋艺术空间。</p><p class="ql-block">清晨,从中央火车站出发,先穿过班霍夫大街——一条承载历史与时尚的长廊。百年立面的石雕与橱窗中的前卫陈设彼此对望,像是旧时光与今日潮流在街头微笑致意。</p><p class="ql-block">沿着利马特河向下游走去,圣母大教堂的蓝色尖顶在阳光下温润安静,教堂内的夏加尔彩窗将光折射成柔和的色块;跨到对岸,双塔的格罗斯大教堂宛如城市的守护者,而它身后,是由玻璃与钢筋构成的现代办公楼,倒映着天空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区(Altstadt)的迷宫般小巷,彩色立面、木质百叶窗与攀爬的藤蔓构成油画般的街景。街角的咖啡馆外,老式铁艺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而只需几步,就能走进一间极简风格的艺术画廊,白墙、轨道灯与当代装置艺术,瞬间让人从中世纪穿越到21世纪。</p> <p class="ql-block">穿过古老的城区,步入繁华的市中心。漫步间,我在路旁的一张长椅上坐下,目送一辆辆17路电车缓缓驶过,车铃声清脆悦耳,仿佛为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奏响节拍。眼前的街道,古朴与现代交织,宁静与活力共存,宛如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缓缓展开。</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苏黎世独有的城市风情——温润而不张扬,安静却充满生机,每一次电车的驶过,都带来一份宁静的节奏和温暖的人情味。</p> <p class="ql-block">在苏黎世湖畔漫步,脚下是一座又一座古朴的桥梁,桥栏上挂满了五彩斑斓的爱情锁。微风轻拂,湖水波光粼粼,映照出锁链间交织的誓言与故事。</p><p class="ql-block">我在其中一座桥边驻足,轻轻倚靠着满载爱的栏杆,留下了一帧美丽的身影。这里的每一把锁,都像是时间编织的情诗,见证着无数温柔瞬间,陪伴着湖水静静流淌。</p> <p class="ql-block">从老城区沿着缓坡向上,便来到苏黎世理工大学(ETH Zurich),在露台上,整个苏黎世城与远处的阿尔卑斯群山尽收眼底,学术与自然在此交织出一种令人心安的宏阔感。校园内的长廊静谧而优雅,偶尔有学生推着自行车经过,背包里露出书脊与咖啡杯——那是属于学术之城的日常风景。</p> <p class="ql-block">在露台上腑看苏黎世整個城市美景,再轉身看苏黎世理工大学(ETH Zurich)。这所闻名世界的学府,曾是爱因斯坦的求学与任教之地。主楼庄严典雅,立面沉稳,石阶被无数代学子磨得光滑。看這所大学,感受是一座静静流淌着智慧与岁月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走进了苏黎世理工大学的旧教学楼,寻访那只曾属于爱因斯坦的储物柜。它静静地矗立在一排老旧的木質柜中,表面的漆面被岁月磨出细微的划痕。柜门上还留着昔日的锁扣痕迹,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无数个夜晚,那位年轻的天才如何将笔记、书本、小小的秘密藏匿其中。</p><p class="ql-block">站在柜前,我仿佛能听见时间的低语,感受到那个时代厚重的学术氛围与追求真理的热忱。空气中带着淡淡的旧纸墨香与木质楼梯的陈年气息,让人恍若穿越回一个世纪前的课堂与讨论。</p> <p class="ql-block">沿着林荫道再走不远,便是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相比ETH的理性与庄严,这里多了一份人文气息。红顶与白墙相映成趣,教学楼之间散落着雕塑与草地,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在樓道閱讀區读书、在广阔的藝術大廳午餐,讨论,或小憩。图书馆的窗户透出温暖的灯光,像在向外界低语,这座城市不仅是金融与科技的中心,更是一片思想自由生长的土壤。</p> <p class="ql-block">从苏黎世理工大学(ETH Zurich)所大学走出时,正值午后。回望山坡上的学府,钟声与陽光一同照在學院的頂上,仿佛为这段学术之旅盖上了温柔的封印。</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苏黎世理工大學后,走在苏黎世美术馆的路上,电车在阳光中闪着光,叮的一声,像是轻轻提醒你慢下来。空气中混合着湖畔吹来的凉意与咖啡馆里溢出的奶香,让人不由得放松呼吸。</p><p class="ql-block">推开美术馆的大门,外面的喧闹仿佛被一瞬收起。午后的人流不多,展厅显得格外安静,只有零星的脚步声与墙上画作的色彩在空气中回荡。光线从高高的窗户倾泻进来,落在莫奈的水面上,令画中的波光仿佛在晃动。贾科梅蒂的雕塑立在角落,被阳光拉出细长的影子,像一个沉思的旅人。</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时刻,时间似乎变得柔软。你可以在一幅画前停留很久,直到窗外的光线悄悄偏向金黄。走出美术馆时,天色已渐渐收敛了白日的明亮,湖面的风带来一丝凉意,提醒你——这场与艺术的邂逅已悄然来到尾声,但它的余韵,会在傍晚的街巷中一直伴你回去。</p> <p class="ql-block">這幅Irène Cahen d’Anvers (Little Irene) 1880是布爾勒收藏展覽館(Emil Bührle Collection)的收藏,借給蘇黎世美術館永久典藏</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看完展览,我顺着指引走到礼品店。那里不只是纪念品的角落,更像一处小型的艺术延伸——架子上整齐叠着印有画作的丝巾、素描本,以及几件极简设计的T恤。我的目光停在其中一件上——纯白底色,正中印着一句紅色的字:Art is like oxygen。</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想起馆中那些让我屏息的瞬间:贾科梅蒂雕塑的孤影、梵高笔触里的风声、色彩在画布上流淌的节奏。或许正如这件T恤所说,艺术并不是生活的奢侈品,而是让生活得以继续的空气。</p> <p class="ql-block">走出苏黎世美术馆,暮色已悄然笼罩苏黎世。晚餐时分,我推开一间于酒店內的中式風味餐廳,幽香与暖光一同迎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酒店餐厅装饰雅致,融合了日式的简约清雅与中式的温润细腻。墙面点缀着淡墨水韵的山水画卷,搭配木质格栅窗棂,透出一股恬静的禅意。桌椅线条流畅,布置得井然有序,几盏柔和的纸灯笼散发出温暖的光晕,映照着餐厅内淡雅的色调。即刻感受到了视觉上的宁静与舒适。</p> <p class="ql-block">品尝了酒店的地道的蔬菜炒面,面条爽滑,蔬菜鲜嫩,锅气裹挟着淡淡的香葱与蒜香,香气四溢。<span style="font-size:18px;">旁边的炸春卷金黄酥脆,咬开时,内馅的鲜香与外皮的脆响交织成一曲美妙的味觉交响。</span>再<span style="font-size:18px;">轻轻夹起</span>一块梅菜扣肉,入口即化,软糯中带着浓郁的家乡味。那一刻,仿佛家的温暖悄然流淌心间。</p><p class="ql-block">这一餐,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旅途中的一抹慰藉,让人深深感受到远方故土的温柔与思念。</p> <p class="ql-block">夜色渐临,踏着回酒店的步伐,脑海里依旧闪烁着苏黎世的建筑线条与湖畔的柔波,大学里的书香气息与美术馆流转的光影色彩,和交织着味蕾上那份细腻的余韵…</p><p class="ql-block">当这一天的建筑、文化与艺术之旅画上句号时,我深切地感受到——旅行不仅是欣赏风景,更是用所有感官,去触摸每一座城市独有的温度与灵魂。</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