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青城满都海<br>作者 特立(TERRY)</h3> <h3>(1)满都海公园是1973年在呼和浩特新城南城墙外所建,因此最初带着文革色彩叫做“东风公园”,停建多年后于1997年建成。后来在公园西南隅的绿树环绕的花坛丛中掩映着满都海·彻辰夫人的立式雕像。满都海雕塑体型匀称高大、身披斗篷,端庄健美,容貌优雅,目光深邃炯炯有神凝视远方,让人肃然起敬!<br>这座公园之所以改名为“满都海公园”,是为纪念历史上的蒙古族女政治家、军事家满都海对呼和浩特的历史功绩而命名的。据记载,满都海·彻辰夫人是蒙古汪古部人,生于明代正统十三年即1448年。满都海十四岁嫁给满都鲁汗后,不久其丈夫去世。1480年,33岁的满都海以曾叔祖母的身份嫁给6岁的巴图孟克(达延汗)辅佐其登基。达延汗是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嫡孙皇族唯一合法的王位继承人。 <br>满都海是蒙古土默特部落丞相卓尔斯拜帖木尔之女,与其父经历了蒙古各部落间此起彼伏、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的厮杀和宫廷内部的联姻争斗。她天生睿智、能文擅武,胆识过人,从小跟随叱咤风云的父亲练就一身武艺高强的过硬本领。<br>在满都海·彻辰夫人的培育、熏陶和辅佐下,达延汗十六岁开始理政,逐步稳定了可汗王位,最终于1510年征服了四分五裂的漠南蒙古各部,奠定了蒙古的统一大业。</h3> <h3>(2)满都海·彻辰夫人是中外历史上少有的,具有远见卓识、深明大义、文武双全、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提起满都海,从小唱着成吉思汗和满都海牧歌谣长大的蒙古族孩子们都知道她的名字。呼和浩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满都海公园如今也经历了五十二个春秋。蓦然回首,笔者不由得忆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城南门外那片混杂沼泽湿地的柳树林。<br>抗日和内战过后,绥远省归绥市(呼和浩特前身)周边冷落萧条,满目疮痍,尸骨遍野,惨不忍睹。绥远城(今日新城前身)四堵城墙除了西城墙已成残垣断壁,其他三堵城墙还算完整,但城外遍地风沙弥漫。春夏之交,站在南城墙上可以看到从东向西蜿蜒流淌的小白河,流经桥靠村口的大拱桥与南护城河交汇。护城河沿岸草丛茂密,鱼翔浅底,蛙声此起彼伏,河沿以南的夹杂着几个坟头的松散柳树林枝繁叶茂显出一派生机。<br>此时,共和国初年的青少年们最感兴趣的就是,时常从西南城墙角的大豁口登上城墙远眺,观赏城外的朦胧远景,俯瞰城里城外人们的生活场景;要么此起彼伏地狂呼乱叫或向城外远方投掷石块;要么模仿古战场上的勇士们呐喊厮杀,舞枪弄棒玩耍战争游戏。像东南方远处树林环绕的讨号板村、徐家沙梁、布塔齐村和西南大片盐碱地、戈壁滩或芦苇湿地混杂期间的碱滩、双树村等尽收眼底。</h3> <h3>(3)从新城鼓楼穿过南城门向南伸向远方的石子大马路以东就是年代久远的桥靠村和东瓦窑村。沿马路两侧稀稀拉拉,长有一些不规则的高大杨树或榆树。每当黄昏来临天色变暗,成群的黑老鸹就唧唧嘎嘎好一阵落满枝头才能安静下来;第二天清晨又从枝头嘎嘎唧唧飞去。树上的鸟巢重又空空荡荡,地面留下落地的干枝枯叶和满地乌鸦粪便。每当黄昏日落晚风吹来,几座孤坟附近时不时从地表冒出淡蓝色灵火,此起彼伏随风飘移,一片凄凉恐怖的景象。<br>随着一九五二年南门外建起内蒙古师院和农牧学院,一九五四年呼和浩特定为内蒙古首府,一九五六年各中高等院校包括内蒙古大学(1957年)和林学院(1962年)先后建起。为培养少数民主知识分子,于一九五七年紧挨着师范学院北侧建起设备齐全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到一九六零年呼和浩特中小学和各行各业初具规模,整座城市充满生机。由于这几所大学和附中使新城南门外这大片沼泽混杂的柳树林也逐渐兴旺起来。</h3> <h3>(4)一九六四年春末,内蒙古师院附中的南洋归国华侨,善良的生物老师吴洁上生物课,时常带领学生们去内大北面有沼泽水潭和遍地青草的小树林里采集蚂蚱、蝴蝶和蜻蜓做标本,捕抓大个青蛙做生物实验。同学们在吴老师的引领指导下,男女同学个个脱掉鞋袜挽起袖子和裤腿,在蛙卵密集,蝌蚪成群,蛙声不断的水边或草丛中,伴着女生吱哇的尖叫声抓住碗口大的灰绿青蛙回到附中实验室;用乙醚麻醉青蛙,然后开膛豁肚,进行解刨,在显微镜下了解生命的起源与新陈代谢过程。回想起来那是多么有趣而开心的学生时代啊!<br>不久,全民皆兵备战备荒,各中学开始军事化管理,内蒙古师院附中的师生唱着军歌:“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一练手中抢,刺刀手榴弹。瞄得准来投呀投得远,上起了刺刀叫他心胆寒!抓紧时间加油练,练好本领准备战。不打垮反动派不是好汉,打他个样儿叫他看一看!”在附中方圆四五里地时常进行不定期的军事训练。<br>新城南门外那片树林沼泽地就成了学校军事训练的最佳场所。一天夜里,学生们在宿舍睡觉正香,突然午夜三点吹响集结号。他们个个睡眼惺忪,连滚带爬起了床,迅速打起背包集合起来,穿过内大校园进入那片小树林。按照军训规则,听号角声和信号弹指令,同学们时而穿越小树林,时而在草地上匍匐前进,时而卧倒在地就近躲藏……,然后唱着“日落西山彩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军歌从林中走出完成了军事训练任务。在军训过程中,虽然同学们个个先是冷得发抖,接着汗流浃背,然后筋疲力尽,但是在沼泽湿地摸爬滚打别有情趣!</h3> <h3>(5)一九六五年春,在石子马路以东的桥靠村头开始兴建内蒙古医院,由于翌年六月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建设工程搁浅下来。内蒙古医院直到一九七零年才断断续续完工。内蒙古医院对面已经形成的以树木、花草和湖泊为主的休闲花园也遭到十年的冷落。除了新城东北城墙没被拆除,其他城墙都被先后拆除,南城墙也毫不例外。但南城墙地基作为一条平坦宽阔的土路地面(乌兰察布路前身)保留下来。<br>十年浩劫后,整个社会众望所归,力图大治,一切都在迅速好转。人们的物质、文化、经济、精神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呼和浩特的市容市貌也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呼市除了青城公园外,好几个大型公园像雨后春笋出现,如满都海公园,乌兰夫纪念馆,阿尔泰游乐园,成吉思汗公园,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等,但新城南门外的满都海公园是修缮装饰最优雅的人文公园。<br>满都海公园东临内蒙古人民医院,南靠内蒙古大学,西邻内蒙古图书馆,北与横隔在乌兰察布西路(原新城南城墙遗址)北侧的原内蒙古党校遥遥相对。除了附近几所大学中学的师生员工和家属外,远近居住的呼市居民都时常光顾这片高雅的绿色公园。因此满都海公园被一片浸润着浓郁的文化氛围渐入佳境,对呼市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满都海公园成为首府呼和浩特不可多得的一道亮丽风景。</h3> <h3>(6)为把满都海公园修缮的更加完美,园内除了上世纪50年代保留下来的5000多株干粗叶茂的高大杨、柳、榆树等,又引进了一些其他南方树种。园内东南角增添有儿童游乐场、蒙古包等设施;八座造型各异的袖珍小桥连接着园内三大湖区;游人悠闲自得穿梭于三座造型各异的回廊,奇山异石连成曲径,亭台楼阁掩映在灌木丛中。沿湖花草秀色,绿满岸边的垂柳倒映在黛绿湖面上;小桥流水,湖光山色,美不胜收。<br>西南一隅竖立的满都海·彻辰夫人雕像,园内面对乌兰察布路奉献哈达的蒙族姑娘和入园正门西侧的蒙古族取水姑娘雕塑是公园点睛之笔,把满都海公园点缀的妩媚动人!满园的串串彩灯、吊灯、景观灯、仿古灯及环湖迷你灯,一到夜晚,灯火辉煌,各种魔幻彩灯五光十色灿若繁星。<br>园内的十六景区让游人尽情逍遥:音乐爱好者聚拢在西南湖畔各显身手,曲曲动听的入时音乐回荡在满都海上空;成双作对的青年男女划着小船穿梭在弧形桥洞或游弋在明镜般的湖面上;穿戴整洁高雅的舞者沿着湖边排列有序演练时装猫步或各种新潮舞姿;思静者手持鱼竿在静谧一隅悠闲垂钓或入迷阅读;书法爱好者以大地为宣纸,湖水作笔墨潇洒抒发笔韵;唱戏练歌、打拳练腿的爱好者都在各自喜聚之地切磋技艺各得其所;喜打扑克的一帮一伙各自在练摊,就连陀螺爱好者也在小片空地上尽情挥舞着抖杆抖线旋转陀螺……!满都海公园在护工们长年累月的辛情修缮之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满园春色的新景象!让我们携手共创把青城满都海公园变得更美丽吧!</h3> <h3>作者简介:熊崇岐,笔名特立(Terry),1978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外语系,1982年毕业后先后在中学中专任英语教员,后期在内蒙古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仍然当英语教员,职称副高。在几十年学校任教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满园桃李。擅长俄语的他曾在内蒙古供销学校兼任俄语课,并几次赴俄罗斯当俄语翻译。<br>他热爱文学艺术和音乐,写过诗作过画也创作过歌曲,曾经读过不少世界名著,退休后又拿起笔杆开始写作,已刊出《欧洲梦幻之旅》《烟花三月下扬州》《新疆旅游日记》《荒毛地》《归绥市》《归绥市的城门》《青城电影》《抓壮丁》《蓝宝石的故事》《图瓦的祭奠仪式》《伊尔库茨克奇遇》《图瓦中医诊所》《老三届的考学之路》《母爱永恒》《难忘的学校乐队》《墓葬文化》《果戈里故事简介》《刘汉及其家人》《师生情》《珠海圆明新园》《惠州打工》《五十年代绥远城》《龙的故事》《绥远城西街》《神游深圳》《炼狱》《大串联》《士兵之歌》《冰海沉船》《悲惨世界》《陈年往事》《教育的诗篇》《绥远城的满族》《乡村女教师》《话说归绥城门》《从历史走来的青城》《经典电影的魅力》《齐纳尔巴图》《远去的欧洲系列》《战争与和平启示录》《复活》《共产党员》《草原恋》《唐·吉诃德》《山西大院》《呼唤真善美》《台湾三叔》《伊尔库茨克火车站》《哈姆多瓦农庄》《电影名人瓦尔特》《满族服饰》《吃水不忘打井人》《流浪者观后》《索菲亚大婶》《中西方墓葬文化》《遥远的高头窑》《没落贵族与新兴豪门》,再写一篇《青城满都海公园》以飨读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