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宫山闯王文化园

小荷叶子

<p class="ql-block">九宫山闯王文化园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闯王镇高湖村九宫山西麓的牛迹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包含闯王陵、李自成纪念馆等核心景观,通过文物陈列和历史场景还原,展现李自成的生平事迹及明末农民起义历史。</p> <p class="ql-block">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顺政权建立者。</p> <p class="ql-block">关于李自成死难地点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一九五五年湖北通城县将修建传说死于通城太宫山前农民革命英雄挛自成的薹,曾约我为该墓题词。锺龙保先生将这一事件的经过在《光明日报》“史学”双周到第七八期(一九五六年三月十五日》上作了介绍,并附有新基照片。近据《历史教学》编辑部、湖北师专历史系、武汉大学历史系及金毓黻先生的考证,认为李自成死难地点应为湖北通仙县,而非通城县。这一考证,蹦实有据,是可以信赖的。我为通城县李自成基所作的题词,及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说李自成”栖牲于湖北通城九宫山”都是根据旧有的传说,应予以注销并改正。现由《历史研究》编辑部将《历史教学》编辑部等的考证材料汇集发表,以供参考。</p><p class="ql-block">郭沫若</p><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六年五月十八日</p> <p class="ql-block">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從陝北發動革命以抗糧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的战友们特别是丞相牛金星,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関外的大敌,终于为满州人所乘遭受了失败。满人统治北京,暂时和南明妥协,集中力量攻打革命势力致使李自成不得不辗转南下。一六四五年五月李自成率部到达通山不幸在这九宫山为地主的党羽所殺害。年僅三十九歲。革命英雄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廿五日</p><p class="ql-block">郭沫芳</p> <p class="ql-block">闯王陵</p> <p class="ql-block">李自成墓简介</p><p class="ql-block">李自成(1606-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陕西米脂县(现榆林横山区)人。崇祯十六年(1643)在湖北襄阳称新顺王。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改西安为西京。不久李自成率百万大军东渡黄河,占领太原,然后分兵两路,直捣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统治。清顺治二年(1645)5月上旬,李自成由武昌挥师东下,于九江与清军遭遇,败而取道转战通山九宫山下,在李家铺又遭敌围,李自成率众兵杀出,单骑误入葫芦槽,被小源口寨勇头目程九百等袭击壮烈牺牲、年仅39岁。“因乡人怜之”遂葬于九宫山下的牛迹岭。20世纪70年代始建“闯王陵”,1988年,国务院公布“李自成墓”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园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有门楼、牌坊、祭台、墓冢等,基冢前立高2米的大理石墓碑,阴刻郭沫若手书“李自成之墓”。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拨款维修了牌坊、祭台、墓冢、落印荡等遗迹保护范围:以“闯王陵”为中心,西沿小水沟,上至石垒高坑上,至高压线杆止,东沿现在朱大树老屋侧,屋后向西延伸到小龙田埂,再直上桃,茶林至长坪底。陵后上至老长坪(围墙基脚从老长坪直线 通过)。东向地上石棚转直线至高压线杆。陵前以交管所后檐向西走至梨树坑上(停车场包括在内),共计面积111.065亩。建设控制内地带:围墙外50米处。</p> <p class="ql-block">李自成之墓</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书</p> <p class="ql-block">李自成殉难处</p> <p class="ql-block">五月,自成至九宫山。食絶,自率輕酸野惊掠,為土人所殺。</p><p class="ql-block">見王夫之撰《永歷實录·高李列傳》</p> <p class="ql-block">李自成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革命英雄永垂不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