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拾翠之三

寂而常照

<p class="ql-block">闽江是福州的母亲河,流经市区,两岸风光旖旎,夜游体验尤为独特。夜幕下的闽江两岸灯光璀璨,游船可观赏中洲岛欧式建筑群、解放大桥灯光秀及两岸现代建筑与历史遗迹交融的景象。船上还提供茉莉花茶茶艺表演,可体验茶香与江风交融的惬意。 ‌</p> <p class="ql-block">沿着闽江边走,我来到了一座桥前。桥的这头是现代高楼林立的城市,而桥的那头却藏着几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蓝天白云下,桥身简洁而优雅,仿佛是一条时光隧道,将过去与现在轻轻连接。</p> <p class="ql-block">闽江畔的景色让人沉醉,一座欧式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解放大桥的中洲岛上,其中一座尖顶教堂尤为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闽江两岸景色苍翠,历史人文古迹众多,公园密集,是休闲运动的好场所。</p> <p class="ql-block">江面上,一艘小船缓缓驶过。船上的乘客静静地坐着,仿佛不愿打破这片刻的宁静。现代化的高楼与桥梁在背景中若隐若现,而前景的树木枝叶则像一幅天然的画框,将这幅画面装裱得恰到好处。江水如镜,映出天光与建筑的倒影,仿佛时间在这一刻也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江水静静流淌,倒映着周围的景色,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为这片宁静增添了几分层次感。树影婆娑,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闽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江中的植被郁郁葱葱,桥的身影清晰可见,仿佛是这片宁静中的唯一动感。几只小鸟轻轻掠过水面,留下一串涟漪,也留下了一瞬的灵动。</p> <p class="ql-block">天空中云层厚重,蓝白交织,仿佛是大自然的画笔随意挥洒。河水静静流淌,将天空的光影一同揽入怀中。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这片宁静伴奏。</p> <p class="ql-block">江面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波光,对岸的高楼倒映在水中,仿佛是现实与幻影的交错。湖边的绿色植被随风轻摆,远处的现代化建筑群静静地伫立着,现代与自然在这里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宁静的气息,让人不禁放慢脚步,沉浸在这片美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江面平静如镜,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水面上,斑驳的光影仿佛是大自然随手洒下的金粉。远处的高楼大厦静静地矗立在湖边,而水中的倒影却仿佛将它们带回了另一个时代。</p> <p class="ql-block">闽江大桥与鳌峰大桥之间,一座木质结构的桥横跨在江上,桥边挂着红色的灯笼,随风轻摆,仿佛在向行人招手。背景中,城市的高楼大厦静静伫立,而桥下的江水则缓缓流淌。几艘小船停泊在岸边,仿佛在等待下一次的启程。古朴与现代在这里交织,仿佛是时间的交汇点。</p> 万寿头陀寺 <p class="ql-block">原址位于闽江北岸坞尾革新街(今台江区解放大桥南端),与法助禅师故居相邻。迁建后新址地处闽江南岸龙潭角仓前路,东邻临水夫人祈雨处遗址,西接上渡立交桥匝道,形成"一寺望两桥"(解放大桥与闽江大桥)的空间格局。</p> <p class="ql-block">万寿头陀寺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现存清代风格主殿面宽五间、进深17米,采用福州特有的屏风式牌楼墙。山墙为硬山封火式样,梁架结构融合穿斗与抬梁工艺,檐下施三跳斗拱承托屋面。迁建后新增大雄宝殿与藏经阁,建筑群依山势形成三重台地格局,山门可见"万寿头陀寺"石匾,门前保留元代建桥时使用的石构件。</p> 陈靖姑祈雨庙 <p class="ql-block">陈靖姑信俗肇始于宋而盛于明清,香火一直传承不断。据明万历《古田县志》载,陈靖姑生于唐代,传说她是福州仓山下渡人,24岁时脱胎祈雨,为解除旱情、拯救百姓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身后被尊为儿童妇女保护神,仓山下池许真君庙附近的一座旧木屋也被当地人视为陈靖姑祖屋加以供奉。</p> <p class="ql-block">陈靖姑被誉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妇女儿童保护神”,是福建最有影响力的陆上女神。2008年,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仓山下渡出生,脱胎祈雨拯救苍生。陈靖姑,这位传奇人物,诞生于福州仓山区下渡。她曾在闾山深造法术,最终与原福州府古田县(现今宁德古田)的刘杞结为连理。</p> <p class="ql-block">陈靖姑金身应邀前往台湾省,参加了盛大的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这一盛况可谓空前绝后。更令人瞩目的是,屋檐下精心悬挂着三块匾额,这些匾额均由台湾地区的友宫及忠实信徒远道而来,以表敬意。据闻,在台湾地区,主祀陈靖姑的宫庙多达500余座。</p> <p class="ql-block">阳光明媚,一座悬索桥横跨江面,桥上行人络绎不绝。背景中的高楼大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桥下的江水则显得略显浑浊。岸边绿树成荫,微风拂过,带来一丝清凉。这座桥仿佛是城市的动脉,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也连接着每一个匆匆而过的行人。</p> <p class="ql-block">悬索桥的结构清晰可见,桥上有人缓缓行走,背景中的高楼大厦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桥的四周绿树环绕,仿佛是城市中的一片绿洲。站在这座桥上,仿佛能感受到城市的脉搏,也能感受到自然的呼吸。</p> 广慧庵 <p class="ql-block">闽江浩浩荡荡流经福州南台帮洲段时,那里有一处突出地形,洲渚胜境,如鳌似葫。明朝末期,从闽江上游溪船运来福州的木材、大米、香菇、竹笋、纸张等,便涌聚在帮洲这个集散地,然后转运供应各地。</p> <p class="ql-block">有一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连日大雨,山洪暴发,从闽江上游漂下木排。当地乡贤罗敷率领七姓乡众持械拉排。忽见木排上竹篷里,僵卧二人。一人已死,另一人奄奄一息,后经抢救苏醒,语毕,瞌然而逝。帮洲乡民被这两位闽北木商,为了开发闽江水上商贸,发展内地经济,不远千里,冒着浪危礁险,将木材运来福州的这种不畏艰险的精神所感动,便将葛、马两位木客遗体葬于岸畔,并利用其木材建庵塑像,予以纪念,尊称将军。这便是福州如今有名的“九庵十一涧”中“九庵”之一的“广慧庵”(原名“广惠庵”)之来历,以示当地乡民具有广惠恩泽之优良传统,并对隔江相望的凤岗里“三十六宅”以及葛、马故乡之建瓯等地都产生影响。自清以来,广慧庵的规模数度扩大,十分壮观,至清同治六年(1867)面积已扩至2000多平方米。前殿与大殿之间为广阔的天井与戏台,两旁是酒楼,专供妇女观看戏剧演出,天井则是男士观众的场地。大殿两侧还有偏殿,供奉有功于民的乡境大王以及“拿公”与大殿“五圣”等。</p> <p class="ql-block">拿公”历史上也实有其人。据清代林枫《榕城考古略》记载:“拿公,卜姓,籍邵武之拿口镇人。”他在一夜发现水井里有蜂蛇,井水发黑,知其有毒,便坐在井旁等待汲水者,并告诉人家不要在此用水。可是许多人都不相信,拿公只好现身亲试,才喝几口井水,便立即中毒,“须臾面黧色,须发尽落,物化”。于是乡人感其牺牲自己、挽救乡民的精神,便在广慧庵里予以供祀。</p><p class="ql-block">另外,“五圣”者,相传他们分别是张、钟、刘、史、赵五位书生,皆“里中秀才”。他们赴省里考试时,发现井中有毒,便“众议守井,勿令人汲”。但是,许多人都以为他们“妄说”,不信。于是,姓张的带头说:“吾等当舍身救人,及汲水共饮,集体毒死。”张等五位书生去世后,人们感其献身之精神,“合城感之,塑像以祀”。</p> <p class="ql-block">广慧庵历代以来留下不少文物古迹,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大量被破坏散失。目前尚存大殿一座,以及石柱戏联一根,上刻“同治丁卯年季春立”字样,联文是“还将旧事从新演”。此外,还有四角形、方角形、圆形的石础40多个,四边浮雕精美,有花卉、鸟兽、人物等,如刘海钓金蟾、李铁拐抱葫芦、金狮戏球、麒麟呈祥、骏马飞奔等,栩栩如生。其中,水族中的鳖、虾、乌贼、螃蟹、水鸟等为其他宫观所罕见,具有较高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如今,大门口的三副对联格外醒目。它们分别以“帮洲”地名、“上和”境名和“广慧”庵名作为对联藏头。第一副是:“广辟孤洲三族鳌渚独占七氏获胜境,慧察群域五圣龙艟首跸六社忝建宁。”这是西班牙籍爱国华侨刘岩先生敬献的。第二副是:“上千年古迹屹立江表漫镌万民憧憬,和万家新葺复振洲际重显千秋巍峨。”这是美籍侨眷林显扬先生敬献的。第三副是:“帮成仰十邑广辟献惠船米名列前茅,洲兴仗二将上下调和葛马功居先锋。”这是美籍爱国华侨林英俤敬献的。</p> 桥梁公园 <p class="ql-block">桥梁公园周边有尤溪洲大桥、华龙园等景点,附近商场、餐饮配套较完善。</p> <p class="ql-block">福州闽江桥梁公园(简称“桥梁园”)是福州市唯一以桥梁建筑史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公园,位于台江区西江滨大道尤溪洲北引桥下,占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始建于2004年5月。 ‌</p> <p class="ql-block">尤溪洲大桥引桥下的桥梁园,环境优美,不但可以观赏跨越闽江宏伟壮观的尤溪洲大桥,还可欣赏众多的名桥模型,真是人们观光赏识的好去处。在桥梁园中仿造了国内外的著名桥梁的模型让游客观赏。</p> <p class="ql-block">园内通过微缩模型呈现19世纪至21世纪初的中外著名桥梁,包括三县洲大桥(国内最大跨度斜拉桥)、厦门海沧大桥、美国金门大桥等。 ‌</p> <p class="ql-block">厦门海沧大桥位于厦门市西港中部,主桥长1108米,主跨648,是我国第一座特大型三跨钢箱梁悬索桥,也是世界第二座采用全漂浮连续结构的大型悬索桥。1999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伦敦塔桥,建于19世纪90年代,是伦敦的著名景点之一,耸立于泰唔士河上。全长270米,主跨76米,主跨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开启桥,边跨为钢吊桥。</p> <p class="ql-block">白色的悬索桥横跨在绿色植被之间,桥身简洁,桥面干净整洁。桥下是茂密的树木与灌木丛,仿佛是城市中的一片静谧之地。远处的建筑物若隐若现,仿佛在提醒人们,这里虽是自然的角落,却也与城市的喧嚣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悬索桥横跨在公园的草坪之上,桥身由多根细绳交织而成,仿佛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桥下是整齐的草坪,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远处的树木与灌木丛环绕着这片绿地,仿佛是城市的绿肺,为人们提供着片刻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美国金门大桥模型。美国金门大桥,位于美国旧金山,桥长2.7公里,主跨1280米,建成于1937年,跨度曾领先世界达30年,位列世界笫七,该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悬索桥,该桥为“世界笫八奇迹”。</p> <p class="ql-block">上海卢浦大桥</p> <p class="ql-block">小桥横跨在溪流之上,桥旁一块石碑静静伫立,碑上刻着文字,仿佛在讲述着一段被遗忘的故事。桥下的小河由石头堆砌而成,水流潺潺,仿佛在低语。远处的高架桥与绿植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是时间的交错点,让人不禁驻足凝望。</p> <p class="ql-block">悉尼海港大桥,建成于1932年,桥全长1149米,拱架跨废503米,该桥位于悉尼杰克逊海港,与悉尼歌剧院相映成辉,是悉尼的代表性建筑之一。</p> 粉黛乱子草 <p class="ql-block">粉黛乱子草在福州的观赏地点主要集中在闽江沿岸的多个公园,最佳观赏期为9月至11月,花期约20天。</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总在季节流转时藏起惊喜——一场盛大的粉色浪潮,正沿着乌龙江畔、闽水之滨、海湖之交温柔蔓延,悄然改写秋日的色谱。</p> <p class="ql-block">粉嫩小花如繁星坠地,在绿茵上织出绵延不绝的锦缎。与它们相伴的,是花期绵长的紫色蔓马缨丹,如同泼洒的颜料沿江岸流淌,粉紫交织绘成天然的印象派画作。</p> <p class="ql-block">江风拂过,万千粉瓣轻盈摇曳,似少女的裙裾翩跹起舞,引得蜂蝶与游人共醉其间。沿步道徐行,层层叠叠的花浪渐次铺展至天际,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云端锦霞之上,心绪也随之轻盈飞扬。</p> <p class="ql-block">这种毛茸茸的植物在十月秋凉中晕染出朦胧烟霞,比西湖更辽阔的粉色海洋随风起伏,漫步其中如坠温柔梦境。</p> 历史文化长廊 <p class="ql-block">不管是迎着晨曦初露的朝霞,还是追寻着绚丽多彩的余辉,只要沿着江水悠悠,一去东流的闽水江畔,举步漫游在福州闽江公园北园闽风园景区,人们总会伫立在《福州历史文化长廊》前仔细观赏,回眸闽都历史、重温福州文化源流,体味其广博的精神内涵。</p> <p class="ql-block">翘首凝眸镌刻在花岗岩巨石墙上“福州历史文化长廊”八个阴刻大字,笔力苍劲、桀然夺目,</p> <p class="ql-block">长廊显示了八闽古都特有的文化内涵,展示给人们一幅史诗般的画卷。浮雕墙体采用花岗岩筑砌,总长220米,由十个组雕组成。</p> <p class="ql-block">长廊运用长卷式石刻浮雕艺术形式,让现代人穿越时光隧道,触摸祖先的神器与图腾,解读城市的发轫和安靖,文明的滥疡与分脉,民风的氤氲与养成,事件的肇始与奇功,人物的建树与风流。</p> <p class="ql-block">东冶为汉代闽越国都城冶城的别称,始建于前202年闽越王无诸统治时期,城址位于今福州市屏山东南麓冶山一带,秦代设为闽中郡治所。</p> <p class="ql-block">该城北起越王山南麓,南至云步山,建有宫殿建筑群及排水系统,出土“万岁未央”瓦当、大型铁器等遗存,作为都城沿用至前110年闽越国灭亡。</p> <p class="ql-block">枯木庵树腹碑位于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雪峰寺东南枯木庵内,主体为高3.2米的千年柽杉枯木,树腹中空形成天然岩洞状空间。其内壁存有唐天祐二年(905年)楷书题刻19字,记载寺僧建造佛庵及水池的史实,另有宋至明时期26段历史人物题刻。记载“维唐天祐乙丑岁造庵子及作水池约伍仟余功于时廉主王大王。</p> <p class="ql-block">空海入唐之地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松港街道的赤岸村。 ‌唐贞元二十年,日本高僧空海随遣唐使船队漂流34天后,在福州长溪县赤岸镇(今霞浦赤岸)获救并滞留41天,后赴长安求学。 ‌</p> <p class="ql-block">嘉靖三十四年,调至浙江御倭前线,任宁绍台参将。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徒,组练新军,配以精良战船、兵械;又创造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称为“戚家军”讨论。嘉靖四十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p> <p class="ql-block">次年奉调援闽,将福建境内倭寇主力消灭殆尽。因功升署都督佥事。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卫,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兵。</p> <p class="ql-block">郑和与他的庞大船队,为何选择福建,选择闽江的一隅驻泊候风?为何不直接穿越海峡,奔向南海?郑和船队从明初京城所在的江苏启航,经福建长乐,集结闽江太平港候风开洋。所谓候风,是要等到冬季东北季风南下时,船队顺风踏浪,直下南洋西洋……更重要的是,驻泊候风期间,郑和有长达数月的足够时间,招募集训船员、修固福船、补给物资。</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p> <p class="ql-block">1919年,福州社会各界发起“支持国货抵制洋货”运动。南公园内建立了国货陈列展览馆,馆前立有一方石碑,上刻“请用国货”,左下侧刻署“福建促进国货公会宣传部制”。南公园大门前的马路因此被命名为国货路,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侯德榜,闽侯县人。化学、化工、土建和机械工程专家。历任重工业部化工局顾问,化工部副部长等职。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发起福州战役,采取三路迂回包抄战术,右路29军切断敌军南逃路线,左路31军封锁闽江口,中路28军突破北郊防线。战役核心战斗集中于猪蹄峰与万寿桥:8月16日245团在猪蹄峰突破国民党军竹制鹿砦防线,副营长魏景利在万寿桥激战中牺牲;8月17日拂晓完成合围后,福建省主席朱绍良等人乘机逃台,福州宣告解放。</p> 闽水园 <p class="ql-block">闽水园位于三县洲大桥上游段堤外滩地,紧靠白马河出口的西岸侧,江滨大道南侧原外太坞公园旧址处,是福州市江滨大道系列主题公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青铜雕塑“闽水魂”,以闽江放排工激流勇进的艺术形象,表达了闽江文化所蕴涵的阳刚之气。</p> <p class="ql-block">结合地方文化背景和场地特点,通过主题雕塑“闽水魂”和“闽水谣”等园景构思,力求表达 “闽山巍峨,闽水悠悠,闽都秀色,闽人风采”的造园立意,成为富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和新型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浮雕墙“闽水谣”,则以长卷画幅的形式,记叙了闽江两岸的风土人情,表现了闽江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进一步升华了人水相依的造园主题。</p> <p class="ql-block">闽水魂兮,数八闽儿女激流勇进之神韵;闽水谣兮,唱武夷山水人杰地灵之胜慨。想旧日,洪魔肆虐,摧残民生,浊浪翻卷迷泪眼;看今朝,江堤巍然,城固金汤,花红柳绿映笑颜。化水害为水利,变荒滩为公园;闽人理水之劳作,伟绩丰功传万年。</p> <p class="ql-block">闽水悠悠,历载闽人悲欢情愫;闽水浩浩,孕育闽都物华天宝。昔闻筏工荆溪搏浪,今叹健儿闽江抗洪;有福之州,在水一方;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两岸多少沧桑事,尽在闽水不言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