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和阮仪三教授的“刀下留城”

知愉

<h1><b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的风尘,穿越千年,依旧在平遥古老的街道里穿行。我们行走在这古色古香的巷道中,仿佛已回到古代。在无声的诉说着平遥古城的前世与今生。</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平遥,已有着2800多年历史,在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西周大将尹吉甫曾驻兵此,秦统一六国后</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叫“平陶”,</b><b style="font-size:22px;">西汉改名为京陵,到</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北魏</b><b style="font-size:22px;">始光元年(424年)</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时才改名为“平遥”,一直至今。</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在历史上,无数古城的城墙都已荡然无存,而平遥古城墙却历经沧桑,至今依然屹立。平遥古城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城池。可以说没有同济大学的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阮仪三教授,就没有今天的平遥古城。1963年,为编写《中国城市建设史》,刚刚毕业的阮仪三到山西考察,首次来到平遥。</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文革结束后,1981年初,同济大学建筑系接受山西省建委的委托,到山西做城市总体规划。阮仪三又一次来到平遥考察。</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20世纪80年代,全国都高喊着“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口号,大规模地开展“破坏性的建设”。无数古城古镇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当阮仪三教授看到平遥制定了一份“平遥县总体规划”,要在古城内纵横开拓几条大马路,城中心开辟广场,在原有的市楼周围环形的交叉口,还要建设新的商业大街。</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当阮仪三等人赶到平遥后,看到城墙上已经扒开了一个口子,正在拓宽马路,从西大门到沙巷街180米长道路两旁的传统民居已经被拆掉了,130多幢建筑无一幸免。</b></h1> <h1><b>  </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阮仪三等人当即向平遥县政府紧急建议,立即停止这种“建设性破坏”工作,并和山西省建委商定,由他们来帮助平遥县重新做总体规划。</b></h1><h1><br></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1983年6月,阮仪三为平遥完成了第一个古城保护规划 ,就带上图纸 坐夜车赶到北京,去找时任文化部文物组组长罗哲文、建设部总顾问郑孝燮。郑孝燮先生在规划方案上写下“这个规划起到了‘刀下留城’的作用 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评价 。</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山西省政府很快批复了这个规划 并要求平遥县建设必须按照规划来实施。 文化部拨了八万元专款(相当于现值八百多万)支持平遥维修平遥古城。</b></h1> <h1> <b>  平遥城墙始建从明洪武三年(1370)开始,并非是从西周始建的。经历代不断的改、扩建、形成现存规模。城墙呈方形,围城面积有2,24平方公里,建有城门六道,瓮城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墙高10米左右,城墙底宽9-12米,顶宽3-6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墙顶外侧建有2米高的挡马墙,内侧筑有的女儿墙,上有敌楼共72座,垛口3000个。</b></h1> <h1><b>  </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阮仪三教授事后回忆说: “平遥这件事,也就是我才能保得下来,我帮平遥解决了实际问题,出钱,出力,出人。有人说我阮仪三怎么那么会骂人的,可我主要是做事的。”</b></h1><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平遥古城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小巷构成。东大街、西大街和南大街两边商铺清一色飞檐翘角,灯笼在风里晃悠,</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历史上就是繁盛的商业街,清朝时南大街控制着全国一半以上的金融机构。</b></h1> <h1><b>  </b><br></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平遥古城是明清古城的活样板、古建筑的博览地,是晋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幸亏阮仪三教授的刀下留城式的抢救,古城内还留存着300余处文物、近4000处传统建筑,其中不乏有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还有保存完好的明清街道、市楼等,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平遥是山西省晋中市的一个县级市,面积较小,人口较少。但是,平遥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却是十分丰富的。2024年平遥古城全年接待游客1012万人次‌,仅门票收入达1.34亿元,大大提升了平遥的经济实力,实现了旅游人次与消费收入的双增长。</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老陈醋是平遥古城的特产之一,造假现象也严重。新京报曾报道平遥有不法商贩将本地醋厂高价出售“三年陈醋”或“五年陈醋”。更糟的是有些醋厂藐视食品卫生法,的醋缸里竟然漂浮着死苍蝇,但却仍然的对外售卖这些不卫生的醋。阮仪三教授能够抢救古城,但不能抢救商业道德。</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和中国所有景区一样,没去之前,想象是那么美好,去了后,可能会感到失望,平遥古城商业气息比较严重,卫生也不那么关注,城墙根下堆着未清理的垃圾,砖缝里塞满烟头和奶茶杯。主街两侧的“明清建筑”里,喇叭里的促销声震耳欲聋。</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平遥的民宿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古城内,古城主街上的,古城外的民宿。这三种类别的酒店民宿,三种不同的价格和服务。我们的旅游管家选择一家城内的,价格不菲,但我们几个上海游客感觉还是不大太满意,主要是服务和卫生太差。认为平遥的民宿应向江南的民宿多多学习了,我就不多诟病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在人世间行走,看不尽万家灯火,品不完苦辣酸甜。历史给人们带来的感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有时候,人生就像古城,你可以品味它的历史的辉煌,也要接受它的贫瘠和苦难。当你莅临平遥和其他古城、古镇,也应感谢一下陈从周、阮仪三这些真正的保护古建筑的专家</b></h1> <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