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百草村</p><p class="ql-block"> 百草村原名上马村,位于滇池西岸,背靠西山,距昆明城区约33公里。百草村植被茂盛,后山4000余亩的山林生长着重楼、白芨、黄精、金银花等中药材。</p><p class="ql-block"> 1923年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慕名而来,发现村后山中箐沟纵横、踏草皆药,曲焕章十分高兴,随即在村内租房居住,每年秋冬皆到村中采药制药。曲焕章在村中居住期间,苦心钻研试验,反复改进配方,优化升级了“百宝丹”。抗日战争时期,曲焕章捐献3万余瓶百宝丹给抗日官兵,战火中彰显奇效,享誉全国。</p><p class="ql-block"> 1955年,曲焕章妻子缪兰英向国家献出百宝丹秘方,并正式更名为“云南白药”。云南白药作为中药国宝第一号,为推动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曲焕章在村中采药制药的同时还给当地人民群众治病就医并传授识药采药的知识,与当地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曲焕章时常感叹这里“百草百药”,村民为感念曲焕章对村子的贡献,把村名改为“百草村”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百草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优秀传统文化润心,用革命红色文化铸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能,先后获评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生态文明科普示范村”、“绿美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百草村的秀丽湖山自然风光和丰厚历史文化资源在滇池湖畔持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观音山白族村</p><p class="ql-block">美篇背景音乐——白族姑娘爱唱歌</p> <p class="ql-block">白族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白族三道茶;白族传统腊染;白族霸王鞭舞。</p><p class="ql-block"> 白族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的传统茶文化,以“头苦、二甜、三回味”为特色。</p><p class="ql-block"> 2014年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百草村村委会</p> <p class="ql-block">云龙寺</p> <p class="ql-block">百草村龙潭传说</p><p class="ql-block">云龙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龙潭</p> <p class="ql-block">曲焕章与云南白药</p><p class="ql-block"> 曲焕章(1880_1938),原名曲占恩,字星阶,彝族,云南江川县赵官村人。</p><p class="ql-block"> 曲焕章1880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7岁丧父,9岁丧母。12岁随其姐夫学医,后因被诬告,避祸滇南一带,在个旧时腹部长毒疮,疼痛难忍,危在旦夕,幸得当地草药郎中姚连钧用民间土方治愈,即拜姚连钧为师,姚连钧精通外科,医术得武当派道医真传,他见曲焕章聪明好学,逐把毕生所学传给了曲焕章,每如山采药,归而制药配药,曲焕章不离左右,尽得其术。</p><p class="ql-block"> 1916年,曲焕章将虎力散、撑骨散药方,呈送云南省政府警察厅卫生所检验合格,发给证书,允许公开出售。1917年曲焕章到通海开设诊所,挂牌行医时,救治了滇南土匪首领吴学显。1922年,唐继尧主政云南,招安了匪首吴学显,吴学显为报恩,请曲焕章到昆明南祥街开设伤科诊所。1923年曲焕章将虎力散等制成粉状白药,改名百宝丹,同年得到唐继尧亲赠的,“药冠南滇”匾额,吴学显赠以'效验如神’,并委任曲焕章为东陆医院滇医部主任兼教导团一等军医正,而曲焕章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又进一步研制出,一药三丹一子(普通白药丹、重升百宝丹、三生百宝丹和保险子),进一步加强了百宝丹的疗效。 1928年瓶装百宝丹上市,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远销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南洋等地。1933年至1935年,随着百宝丹声誉的不断扩大,省主席龙云又题赠“针膏起癈”,胡汉民题,“白药如神”,杨杰题'百宝丹系百药之王’。蒋介石题“功效十全”等匾额。1938年曲焕章被国民党接往重庆,同年8月被害,终年58岁,曲焕章死后,他的遗霜缪兰瑛将其运回昆明,安葬于西山区团结街道花红园小村后山,其墓地于2003年公布为西山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55年缪兰英把百宝丹秘方献给了人民政府,1956年昆明市人民政府特别为缪兰英召开了表彰大会,并将,百宝丹’改名为云南白药投入批量生产,云南白药这一中华老字号产品,随着社会发展已有创新和突破,而他的创始者曲焕章在中国医药史上,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曲焕章旧居</p> <p class="ql-block">曲焕章旧居简介</p><p class="ql-block"> 曲焕章旧居为老昆明坝子典型一颗印建筑民居,俗称三间两耳,正房三开间,进深三步架,两侧耳房拱护,为土木结构,墙体用土坯砌实,防风防雨,内壁木隔门窗扇,门窗雕刻精美,院落自成天地,占地170平米,建筑面积两层310平米,正脊13.5米、屋檐高9米,原为村民孙济老人的祖宅,曲焕章先生租住采药时,是内战和日本侵华时期,1937年,云南60军、58军出滇抗日,曲焕章先生捐赠百宝丹数万瓶,为抗日贡献一份力量,曲焕章先生采药、制药居住的房屋,解放后被政府没收作为农会开会及办公用房,农会改为生产队后,作为生产队的粮食仓库,南面耳房生产队改造为碾米、磨面的粮食加工房,</p><p class="ql-block"> 1983年土地承包到户,失去了生产队粮食储存仓库的作用,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已出现门窗腐烂、屋面、墙体倒塌等现象,2019年,在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民族宗教事务局及广大村民的支持帮助下,立为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进行修缮保护,房屋也从村民口中的老农会、老仓房、碾米房,变成了纪念馆,一个村、一所房,源于一个人的居住改了村名,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曲焕章先生、孙济老人如在九泉得知,也会感到欣慰。</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春城欢迎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