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海水青青的岛”(经典军歌欣赏 背景手拍/洞头海上阳台)

杨振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海上南泥湾》是由李新宁、何兆华作词、张锐作曲、庄如珍演唱的军旅题材通俗歌曲,因为深受同一时期广大上山下乡老知青所喜爱,所以应该说也是一首优秀的知青歌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海上南泥湾》这首诞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经典歌曲,歌词对仗工整,旋律优美动听,既有卫国戍边的豪情,又蕴含海上仙境的浪漫,经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女高音庄如珍的演绎,于1974年成为时代强音和经典军旅歌曲。当年庄如珍以民族唱法赋予作品新生,其军装飒爽形象与清澈嗓音,至今仍能将听众带回激情燃烧的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真正经典始终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在流行曲泛滥的今天,重温这首尘封老歌,女高音的清澈颤音仍能唤醒我们对那个火红年代的集体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海上南泥湾》收录在《战地新歌》第三集。《战地新歌》是国务院文化组革命歌曲征集小组编选的革命歌曲集,共五集,出版于1972年至1976年期间。《海上南泥湾》以其优美的曲调和深刻的意境被当年广大歌迷尤其是北大荒知青所喜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i>一一《海上南泥湾》早期视频版,同本文背景同名歌曲,演唱者庄如珍</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i>一一笔者收藏的《战地新歌》歌本之一,《战地新歌》(第三集) 1976年农场分场宣传队参加总场农场全场文艺汇演获奖人手一本奖励</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附 : 《海上南泥湾》歌曲主创人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作曲张锐(1920-2016)云南昆明人,著名二胡演奏家兼作曲家,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曾任南京前线歌舞团团长。歌剧《红霞》中《凤凰岭上祝红军》等插曲音乐,《海上南泥湾》等歌曲曲作者。张锐女儿张卓娅为原总政歌舞团著名作曲家,《小草》《两地书,母子情》等歌曲曲作者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词作者李新宁、何兆华。李新宁生平不详。何兆华,国家一级词作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上海音乐学会会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原唱庄如珍(1936年-),江苏扬州人,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员。1953年参军后加入南京部队前线歌舞团,任歌剧歌唱演员,后曾任总政歌舞团副团长。她的演唱风格融合民歌与戏曲特色,嗓音明丽清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作《海上南泥湾》《拔根芦柴花》等等。</b></p> <p class="ql-block">本文背景照片为笔者洞头“海上阳台”日间手拍。温州市洞头区(洞头列岛)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海上花园”之岛。洞头海上阳台在洞头本岛的东屏街道蓝港社区的海岸线旁,壮观的波浪形观景平台——“海上阳台”绵延407.5米,占地约7000㎡,总投资6700万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i>一一文及手拍(除篇头1幅及篇末4幅的海上阳台夜景照片取自网络外)/杨振东 使用华为手机)</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