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竹

曾众

<p class="ql-block">作者:曾 众</p><p class="ql-block">美号:285951748</p><p class="ql-block">图片:手机自拍</p> <p class="ql-block">  7月下旬,又恰逢闰六月,气温高位运行,酷暑难耐。百度查了一下周边避暑地点,神秘的​黑竹沟引起了我的兴趣。导航显示195公里,有成乐高速、乐雅高速相通,路况较好。且位于小凉山深处,总面积约180平方千米。 ‌植被丰富,海拔1370米,应该比较凉爽。而且久闻其名,一直都想目睹尊容。于是说走就走。</p> <p class="ql-block">  途中,通过抖音联系了黑竹沟镇古井村沙玛杨提家的民宿,距景区仅20分钟的车程。下午抵达云上古井。40多个民宿,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外观设计,体现了浓郁的彝族文化特色。房前屋后的花椒树结满了红花椒,让游客学到了新知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进入景区停车场,然后乘坐观光车,首先游览了马里冷旧景点。高山之上,竟然溪水密布,草甸广阔,很有草原牧场的场景,真是与众不同。极目眺望,马放南山,白云缭绕。随处可见一级植物珙桐等珍稀树种,以及千年以上的古树。下午又乘观光车前往蜂巢岩森林公园。行走在原始森林里,呼吸着远古的气息。长约3公里的石梯步道,起起伏伏,沿着峡谷向前延伸。溪水的轰鸣声时近时远,更增添了大山的幽静。完整、系统的保持了最原始的生态群落状态。</p> <p class="ql-block">  用一天的时间,深度游览黑竹沟,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看看黑竹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可是,非常遗憾的是,所见到的竹子,不仅面积小,而且数量也很少,竹子的品种就更少了,绝大多数是绿色的毛竹、刚竹居,黄色的小琴丝竹很少,而黑竹却没有看到一根。相比长宁县漫山遍野的竹子,那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对比洪雅县柳江镇中山村的黑竹数量,真是大失所望。顾名思义,既然若大的景区以黑竹命名,应该是很有代表性的。可事实却截然相反,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曾经一场持续的低温,将竹子全部冻死,形成了大面积的黑竹。</p> <p class="ql-block">  查当地县志,过去此地为彝族聚居地,彝语原名“斯合”“斯豁”(意为瘴气或死亡之谷)。彝语对这个地方还有两种称呼。一是玛洛啦哒‌:“玛洛”意为竹子,“啦哒”指山谷,即山沟内生长有大量墨绿色的箭竹。‌‌二是嘿祖啦哒‌:“嘿”意为雾,“祖”指长期停留,“啦哒”指山谷。即常年被浓雾长期笼罩的峡谷。‌‌但本意均与黑竹相去甚远。‌1952年成立西河乡,1954年改为西河彝族自治乡,1966年设置西河公社,1981年更名斯合公社,1984年3月1日,设为斯合乡。1992年建斯合镇。2002年10月‌更名为黑竹沟镇。2020年5月18日‌撤销原哈曲乡,并入黑竹沟镇。</p> <p class="ql-block">  虽然在黑竹沟景区没有看到黑竹,但通过这个名字,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竹子并不是都是绿色的,还有黄色、灰色、黑色的。‌苏东坡还曾经用朱砂创作《朱竹图》,开创“朱竹画”流派。正如有红豆杉树,那么就有白豆杉树。鸡有黄色的,也有黑色、白色、红色、麻色(黄麻、棕麻、褐麻)以及芦花色等。羊有白色的,也有黑色、棕色、红色、灰色的。光有红色的,也有橙、黄、绿、蓝(或青、靛)、紫色等。日光与月光相互交替,从不相互排斥。花有百样红,但彼此从不相互嫉妒。大自然的包容性,成就了植物动物的多样性、差异性,但也包括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性。包容性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无原则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