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元宵节刚过,孩子说机票便宜,一看果真如此,16日买了张合肥至昆明的机票,云南以前没有游览过,填补一下空白,我告知了上海的朋友,原先他准备去福建,后一看机票确实便宜,也购了20日上海至丽江的机票,和我先在大理会合。<div>2月18日,在昆明乘D8714动车下午五点半过到大理,在大理洱海泰安路全季酒店下榻。20日上海朋友从丽江赶到大理,也在此住下。</div> 18日下午17:37列车抵达大理站,出站过天桥,约18点在天桥拍了张大理站的照片。下桥乘公交车到酒店。 得知我到大理,多年前在武汉一次邮展上认识的集邮朋友,在洱海上班,特地下班后,开车到市里酒店接我,然后再开车我们一起到大理古城。她带着闺蜜,到古城梅子井酒家晚餐。<div>一二不过三,前几年一次在新疆、一次在苏州,我俩都“擦肩而过”,而这次在大理相遇了。</div> 餐后,在古城漫步,小王征求我:是在古城逛还是去酒吧?然后在停车场取了车,到城外一酒吧。这也是平生第一次进酒吧,小王告知,这是一个某乐队在此开的,她们看过他们的演唱会,知道他们平时在这里驻唱。<div>近午夜12点结束,小王再开车送我到酒店,然后她们再开车回文笔村,我估计她们回去大约起码要凌晨2点后了。</div> 20日上午,乘公交车再来大理古城,进“洱海门”,登上“天镜阁”,远处仓山尽收眼底。<div>大理天镜阁坐落于洱海东岸罗荃半岛 ,<br>相传南诏时,高僧罗荃在此修行弘法,后渐成寺观建筑群雏形,最初为佛教(或南诏本土宗教融合)修行地,承载宗教祭祀功能。到宋元明清时期,随苍洱地区开发,天镜阁成为观景与文化地标。明代文豪 杨慎(杨升庵) 游历罗荃半岛,登阁眺望苍山洱海,以 “天镜” 喻洱海之澄明、“银苍” 状苍山积雪之素洁,“天镜银苍” 意境自此凝萃,文人题咏不断,赋予建筑文学厚度<br></div><div>历史上因战乱、地震(如明清地震)多次毁坏,现存建筑多为 现代依据古制复建 ,但保留了“临崖观海、对望苍山”的核心格局。</div><div>天镜阁上牌匾:天镜银苍 ,“银苍” 指代苍山(积雪似银),“天镜” 比喻洱海(如镜映天),浓缩大理苍洱交融的标志性风光。</div><div>天镜阁的对联:</div><div>上联:自天坠地 耀大造奇功 镇域拓雄图 三百里湖山归掌握<br>下联:拔地摩天 标坤维峻极 骑箕留胜迹 数千年姓氏著旂常</div><div>在“天镜银苍”牌匾下:</div><div>登樓逺眺東西南北一片風花雪月世界</div><div>依欗静観春夏秋冬四季山水園林家郷</div> 进入古城,大开眼界:借用一句“修女也疯狂”?竟然还都要排着队的登楼,也许,这是大理古城特别的风景? 言归正传,大理古城著名的五华楼。大理古城五华楼是南诏至大理国时期的标志性建筑。<div>五华楼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 856 年),为南诏王宴请西南夷十六国君长及各国贵宾的 “国宾馆”,史载其 “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下可建五丈旗”,规模宏大远超今制。元代忽必烈征大理时曾驻军楼前,并于至元三年(1266 年)赐金重修。<br>因地震、战火等因素,五华楼历经五次焚毁三次重建:<br>明初毁于战乱,后以钟鼓楼易名代之,规模锐减;<br>1960 年代被拆除时出土 70 余块元代碑刻(现藏大理市博物馆);1998 年按明代格局重建,形成今日 “一台三楼”(台座 + 三层楼阁)的形制,高 20 余米,青瓦红柱,翼角飞檐。</div><div><br>8-12世纪东南亚第一大古都</div><div>大理、吴哥、顺化、曼谷等城市是东南亚地区不同历史<br>时期的大古都,尤其是大理作为 8-12 世纪南诏、大理国等中<br>国地方政权王朝的都城,其规模宏大,文化发达、经济繁荣,<br>是当时亚洲经济、文化、宗教交流的中心之一。经研究院专<br>家委员会研究论证,并与同时代东南亚其他建都城市相比较,<br>特此立碑命名。<br></div><div><br></div><div>中华六朝名都<br>千年国际陆港<br>大理是唐、五代,两宋时期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大中六个地方政权王朝的都城,以 500 多年的建都史与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等成为中华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古都城市,是同时连接茶马古道及西南、西北、海上三条丝绸之路的文化、宗教、经济贸易交流中心。<br>中国古都学会</div> 看看古城,这里是:红龙井。<div>红龙井依托 苍山十八溪(清碧溪等) 水系,是大理古城 “三横三纵” 古水网 的西支核心:<br>起源:南诏大理国时期,苍山雪水已通过沟渠引入城内,红龙井区域为 泉水溢出带(古有 “龙井泉” ,水质清甜);<br>成型:明清时,官方规整水系,红龙井段辟为 公共汲水点 + 景观渠 ,石板渠岸、拱桥(如红龙井石桥)逐步构建,成为古城 “家家流水” 生活的缩影。</div><div>月洞门上一“龍”,一联:</div><div>上联:红尘藏有济世良方<br>下联:井深涌出生命圣水</div><div>上联 “红尘藏济世” 暗合红龙井 “玉白菜治病” 的民间传说(孝子得红龙指引寻玉白菜救母),将市井烟火与济世精神关联;下联 “井深涌圣水” 直书龙井泉脉特质,泉水自苍山深岩涌出,水质清冽如 “圣水”,既写实又呼应白族对水的神性认知。横批 “龙” 字紧扣 “红龙井” 名称由来(传说四红龙守护玉白菜),龙既是水神象征,也呼应白族 “龙崇拜”(如本主信仰中的龙王神)。整联通过 “红尘 — 井深 — 龙” 的意象链,将世俗生活、自然馈赠、宗教信仰熔铸为苍洱水文明的缩影。</div> 漫步古城,突然发现街中有个邮亭,当然让我停下了脚步,关键这里还有风景日戳,选购了一些,也给邮友寄了一些,当然花了一些时间,但值得。 在邮亭,营业员告知,这里到崇圣寺很近,过去打个电动车10元就到了。<div>崇圣寺三塔<br>崇圣寺三塔,我国西南著名佛塔。主塔又名千寻塔,通高 69.13 米,方 9.9 米,为十六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始建于唐代(约九世纪)。南、北小塔各高 42.19 米,十级密檐式八角形砖塔,为宋代所增建(约十二世纪)。三塔鼎立,雄伟壮丽,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1978-1981 年进行维修,发现大量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崇圣寺三塔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6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保护范围:东、南、北三方以现在三塔区域的围墙为界,西以李元阳和段功墓的南北横切线为界。<br>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滇藏公路,南至桃溪河,西至李元阳和段功墓的南北横切线外 30 米,北至梅溪河。<br>云南省人民政府 <br>一九九二年八月</div> 进门,没有几步路就看到主题邮局,这个国内很多景区不同:大都是在景区出口处的。<div>当然,又进去购了些邮品,关键也有风景日戳。</div> 蛙鸣石是三塔景区的又一传奇景物。这里的石头有灵性,能与人的心灵产生感应与共鸣。用小石块敲击此石会发出呱呱之回声,这是对到访者一种赞许:夸赞你就是那位 “叫呱呱,顶呱呱” 的贵人!<br><div>三塔介绍<br>大理三塔,实名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西北角的应乐峰下,屹立在规模宏大、号称 “百厦千佛” 的崇圣寺山门前,塔以寺名。<br>相传,三塔是唐王朝派了尉迟恭韬、徽义和徐立三位工匠来大理设计指导当地人民修建的,尉迟恭韬传说是位神匠,负责塔体的设计、施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 69.13 米,为方形 16 层密檐式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也是唐建筑风格在西南的实践案例。据《南诏野史》记载,塔上有 11000 多尊铜佛,用铜 40500 多斤,负荷非同一般。其中,从主塔中共清理出各类文物 68000 余件,包括南诏国、大理国时期的金、银、铜、钱币、印章、瓷器、铜镜、符文经书等文物,尤以大理国时期的文物珍品数量最多,其中最珍贵的就是大理国塔尖顶部的银鎏金镶珠金翅鸟。</div><div>崇圣寺三塔简介<br>背靠苍山,面朝洱海;风风雨雨一千多年;历史上的崇圣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经历代扩建,气势雄伟壮丽,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了巅峰,因此,大理国也被誉为 “妙香佛国”。当时的崇圣寺也是全东南亚唯一一个开过金光的佛寺,被誉为 “佛都”;据说,大理国 22 位国王中有 9 位在崇圣寺出家为僧。相传在民间,大理国国王朝拜不同庙宇,其中就有地母庙,民间称之为 “地母娘娘庙”,相传,她也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古人自然崇拜中的人物之首。正所谓古代有一个成语:皇天后土,无论是在唐宋还是明清时期,都有她的身影,因此有很多这样的庙宇出现。<br>三塔原来是崇圣寺的一部分,相传地母庙始建于塔之前的一座庙宇,而三塔则是已有千年历史的遗迹,三塔又名千寻塔,舍利塔之说,据说顺时针转塔三圈象征着吉祥,此塔也是中国著名的佛塔之一,正所谓 “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传说中还有镇风水之说。过去曾说过苍山十九峰,峰峰都有塔,塔塔有金鹏,这与大理民间传说有众多的龙的神话,用金鹏克龙是一致的。现存的塔还有弘圣寺塔、白塔、蛇骨塔等。</div> 傍晚,上海朋友到大理,和我原先的标价住下,我们俩就乘公交车到大理古城。<div>在古城的一家餐厅晚餐,要了“风花雪月”啤酒,还点了“水性杨花”一道菜,“酒足饭饱”后,在古城逛夜景。</div> 逛了约一个半小时,晚十一点半,打道回府,回市里酒店。 21日上午,在大理石洱海公园边,见到了游览洱海的一块告示牌,询问之下,要手机预约和等大巴车到这个点,正巧,也有游客在询问,我们一聊,决定我们俩和对方俩,拼车先去洱海边的喜洲。<div>观光车信息:<br><div>环洱海巴士西线、环洱海巴士东线<br>西线站点:大理古城、磻溪、喜洲古镇、蝴蝶泉、双廊古镇<br>东线站点:大理古城、阳南溪(生态廊道)、大理港码头、洱海国际生态城、理想邦 / 金梭岛、罗荃半岛、文笔村、双廊古镇。<br></div></div> 上午十一点半过,抵达喜洲。<div>喜洲白族古建筑群:全国最大文物保护单位<br>喜洲是大理地区著名的白族聚居村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上为隋代 “大厘城” 所在地,唐、宋时为南诏大理国重要城邑,明、清两代为滇西重镇。清末民初,当地民族经济迅速发展,多数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民居于此时兴建。现存 “杨家院、董家院、严家院” 等,在保持传统的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格局的同时,吸收了西方及江南民居的装修艺术,形成独有的民族建筑风格,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科学价值。1987 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保护范围:杨、董、严三家大院以现有围墙为界。<br>建设控制地带:东以沙村、城北村,南以城南大路,西以大理二中,北以惠济河为界。<br>云南省人民政府 立<br>二〇一五年九月</div> 白族第一镇<br>萬年青 - 古榕<br>白族的 “风水树”,树龄 500 余年。每年 3-10 月,白鹭、池鹭、牛背鹭、夜鹭等各类鹭鸶翔集树上安生营巢,生息繁衍,多时达一二千只,是大理白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br>保护范围:<br>执行《喜洲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br>大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br>大理市喜洲镇人民政府 大理喜洲苍园图书馆依托 喜洲传统白族民居 “苍园” 而建,其历史可从建筑溯源与功能演进展开:<br>1. 建筑诞生:清末民初的商帮民居<br>清末民初,喜洲因茶马古道商贸兴盛,形成 “喜洲商帮”,当地家族(如严家等)财力雄厚。 苍园作为白族传统民居兴建 ,遵循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的白族建筑格局,同时吸收西方建筑元素(如门窗装饰、空间布局),是喜洲 “中西合璧” 民居风格的典型代表,见证喜洲商帮的繁荣与建筑艺术的融合创新。<div>园内有一:嚴子珍先生捐建圖書館紀念(左上图)碑</div><div>“资金为办事之母,人才为办事之父。”<br>苍逸图书馆由严子珍先生1938 年出资兴办的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公共” 之意,意味着读书不再是精英或统治阶级的专属,“读书开智” 属于民众,是为了民众。<br>严子珍<br>苍逸图书馆创始人<br>严子珍 (1870-1941),大理喜洲人,喜洲商帮 “永昌祥” 创始人之一,别号苍逸老人。严先生经商获得成功后,致力于喜洲的平民教育。华中大学能在喜洲落脚扎根,与严子珍先生有直接关系。他欢迎华中大学到喜洲来办学,并协调当地诸乡绅将喜洲文庙、大慈寺、张氏宗祠,包括自家的严家祠堂、喜洲小学、苍逸图书馆等地都借作华中大学校舍和师生宿舍。</div><div>杨白仑<br>苍逸图书馆第一任馆长<br>杨白仑 (1909-1998),大理喜洲人,清华大学毕业取得理学学士学位。作为五台中学 (今大理二中) 的首任校长,杨先生探索新的办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在当时学界独树一帜。不仅如此,杨白仑先生协同其兄创建了酒精厂,倡议集资了 “万花溪水电站”,成为云南第一座乡镇自办自用的水电站,为他主建的喜洲碾米厂提供了能源。喜洲的近代教育与近代工业格局的形成,皆与他密不可分。</div><div><br></div> 喜洲,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大院。<div>严家大院<br>严家大院有一百多年历史,从清末起建至民初竣工,建筑面积 3066 平方米,是典型白族民居 “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 的建筑风格,大院由南北走向布局。1936 年又在东南角的后花园建起洋楼一幢,并建有防空地下室。严家大院的大门 “大夫第” 是典型的殿阁式造型,二门 “司马第” 却采用了法式建筑的三角形和巴洛克式建筑的弧形门拱。可见严家走南闯北把西方的文化点滴带回了喜洲。在明清时代的制度,五品以上的官衔可称 “大夫” 也可称 “司马”。严子珍于清朝倒台 “后知后觉”,因此有资格称 “大夫” 和 “司马”。严家大院 1987 年被云南省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严家大院曾经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其实,也是几经磨难,“文革” 时整座院落曾经遭受严重的破坏,有幸的是有一批有识之士,看到这一笔厚重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决心使之在新时代放出耀眼的光芒。其中,就有卓识远见的独秀集团董事长杨绍元率先树起了维修保护的大旗,申报中央两年获得维修批准后,投入大量资金,提供了一个修旧如旧的成功案例。紧接着在独秀集团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寻访西南各省征集了一批严家旧藏物件,并依据其原貌回归从前的格局,把 “一进四院” 的每一间房屋布置成耳目一新的博物馆。<br>严家大院的主人严子珍在整整一百年前 “富可敌国”。这四个字用在别人身上那叫 “贴金”,而用在严子珍身上叫 “名副其实” 。这里的钱,堆成山、锈成砣。其影响力之大,过世时,惊动龙云,甚至蒋介石。<br>走进严家大院,古人高超的建筑智慧一定会让您叹为观止!<br></div> 严家大院・三方一照壁介绍<br>“三方一照壁” 是白族民居的一种建筑形式,即由三方三开间硬山顶的楼房和一堵照壁组合而成。白族民居以西方为主房,南北两方为厢房,照壁设在正对主房东面,为一高两低造形,与穿过北屋东厦的大门形成合院,俗称 “三方一照壁”。<div>严家大院・四合五天井介绍<br>“四合五天井” 是白族民居中的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即由三开间四方硬山顶楼房、四个双漏阁、四个小天井和一个大天井组成,俗称 “四合五天井”。其建筑有单檐吊厦和重檐大出厦等形式。楼上由多组 “美女窗” 封闭前廊厦台、楼下为开放式前廊,整个院落上下贯通,形成了 “走馬转角楼” 的格局。</div><div>严家大院・小洋楼介绍<br>建于一九三六年的小洋楼,是严家大院主人当年走南闯北接触了西方文化之后,在自己后花园内建造的西式洋楼,整座楼房的设计、施工人员都是从上海等地聘请,建筑材料都是从香港购买,经海路、滇越铁路、公路,最后由马帮运至喜洲所建成,俗称 “花园五号”。此楼曾接待过军事理论家、第一任驻苏大使杨杰将军,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周钟嶽,著名作家老舍、著名画家徐悲鸿等政要名人。<br>严家在修建 “花园五号” 洋楼的同时,又恰逢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飞机已抵达滇西上空,为保家人安全,继而在花园东南角修建了面积为 15 平方米的藏身室作为防空之用。</div><div>严家大院・六合同春介绍<br>由白族民居中 “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两个不同形式的院落和六方硬山顶楼房组合而成,俗称 “六合同春”。“六合” 者取其谐音为鹿与鹤,鹿寓意有福有禄,鹤象征着长寿,因此,“六合同春” 院落寓意合家吉祥福禄长寿之意。</div><div>严子珍简介<br>此中堂系当年严家院主人严子珍主要休憩待客之所。<br>严子珍,号镇圭,别号苍逸老人,白族,云南大理喜洲人,生于 1871 年,卒于 1941 年。严子珍系喜洲书生杨基遗腹子,自幼与母相依为命,曾以卖水为生,受尽世态炎凉,尝遍人间艰辛,后随生母董氏改嫁入严家,继父严承园为其取名字珍并随严姓,13 岁随继父在下关 “永兴祥” 商号学习经商。因聪颖勤奋,吃苦耐劳,经商有道,深得继父垂青,故将商号交由其独立经营。期间,严子珍与江西商人彭永昌、喜洲同乡杨鸿春在原 “永兴祥” 基础上创立了 “永昌祥” 商号,并在大理府城、昆明、丽江、维西和四川的会理等地设立分号,生意占据川滇商界半壁江山。1903 年,严子珍马帮不断往返于昆明、保山等地贩运茶叶、洋纱、烟草、生丝等,将买卖越做越大。14 年后,“永昌祥” 由严子珍单独经营管理,其率严氏家族几十人马,殚精竭虑,不停奋斗,1917 年起的 24 年间,“永昌祥” 经营日益昌盛,生意不仅遍及川滇,还扩展到海外,总资产已达 100 多亿元,创造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商业传奇,成为喜洲著名的 “四大家” 之首。<br>我们现在看到的严家大院,就是严子珍在积累了巨大财富之后,于 1907 至 1917 年间先后建成的,同时期他还在洱海边修建了一座非常壮观的别墅 “海心亭”。这些建筑设计精致,做工考究,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经典。今天,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国内外游人、建筑学者、文化历史学者前来参观和考察研究。<br>严子珍是云南白族地区爱国民族资本家,堪称少数民族天才儒商,其交际甚广,上至达官显贵、文化名流,下至乡里平民,均真诚相待,既有经商交际天赋,又注重人才培养,热心公益,时常资助乡里,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仅在世时事业步步辉煌,也赢得后世景仰。蒋介石曾题送 “令问有彰” 吊帖,赞其美名显扬;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也题词 “梓里矜式”,称其为乡梓楷模。</div> 这是喜洲转角楼,是喜洲古镇具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其特点:<div>空间适配性:转角而生<br>依街道拐角布局,平面呈转角形态,巧妙衔接两条街道,是白族民居适应商业街区的典型设计,彰显 “因地就势” 的营造智慧。<br>结构韵律:木石交融<br>层级:多为 两层木质楼阁 ,底层石材垒砌(防潮稳固),上层木材构屋(轻盈通透);<br>屋顶:翘角飞檐,瓦当层叠,延续白族建筑 “灵动屋脊” 的韵律感;<br>稳固性:木质框架结合砖石墙体,兼顾美观与实用,历经岁月仍立。<br>装饰细节:古雅精致<br>门窗:镶嵌 彩色玻璃(喜洲 “美女窗” 元素) ,光影透过时添朦胧美感;<br>木构:梁枋、斗拱等处多有 雕刻(花卉、几何纹) ,虽经风化仍显工艺;<br>外墙:石灰斑驳,留存岁月痕迹,古旧质感与周边建筑呼应,构成喜洲 “旧时光” 氛围。<br>功能迭代:商居传承<br>历史角色:典型 “前店后居” 模式 —— 底层临街做商铺,上层供家族居住,见证喜洲商帮 “贾儒共生” 的生活场景;<br>当下价值:成为喜洲地标,部分改造为文创店、展馆,承载旅游体验与文化展示功能,续写 “活态传承” 故事。</div> <div>喜洲还有一家网红咖啡,遗憾没有时间在这里喝一杯。</div>依托 白族传统民居 改造,保留斑驳墙面、复古窗饰(如墙身的几何纹理),承载喜洲历史质感;新添的现代招牌与老建筑碰撞,形成 “新旧交融” 的视觉记忆。<br>田园式休闲场<br>户外区:白色遮阳伞、围栏围合出松弛氛围,适配喜洲 “田园古镇” 调性,游客可在此喝咖啡、赏景(周边大概率临稻田或水道,延续喜洲田园风光);<br>功能:既是咖啡消费空间,也是 网红打卡点 —— 老建筑 + 清新布置,契合文旅传播需求。<br>作为喜洲 “老建筑改造新业态” 的典型,它呼应古镇 “保护与开发并行” 的思路:既留存白族民居的物质形态,又注入现代生活方式(咖啡、休闲),让历史建筑成为游客体验喜洲慢生活的载体。<br>简言之,麦田咖啡是 “白族老房 + 现代咖啡 + 田园氛围” 的融合体,缩影着喜洲 “古建活化” 的文旅特色。 到大理,蝴蝶泉,必到之。<div>它因 自然景观(蝴蝶聚集)+ 白族爱情传说 逐渐闻名,明代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已对其景观记载;近代因电影《五朵金花》传播进一步成为知名景点。其自然存在早于人文开发,景点属性是自然与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div> 我们也“寻梦·蝴蝶泉”,有意思的是,《五朵金花》电影,在景点大屏幕上放映,看到此景,当年看的电影,历历在目。 “向星辰许愿 在蝶泉相见”蝴蝶泉景色。 当然,蝴蝶泉里有蝴蝶展。 蝴蝶展,中各种名贵蝴蝶品种。 在文创店,有蝴蝶标本做的书签,购买了几枚。 上午游览了蝴蝶泉,下午到距大理古城约 40 公里的“苍洱风光第一镇”之誉的双廊游览。<div>双廊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洱海东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集苍洱风光之精华,素有 “苍洱风光第一镇” 美誉。</div><div>双廊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唐宋时为南诏大理国重要军事要塞与水军基地,曾是唐天宝战争、清杜文秀起义的古战场,现存毗舍战场遗址、正觉寺等 14 处历史文化古迹。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此留下足迹,杨慎(杨升庵)、李元阳等文人亦在此留下诗篇,李元阳的 “天生翼石似金梭,欲织银苍水上波” 生动描绘了双廊景致。</div><div>历经洱海治理工程(如 2017 年关闭 628 户客栈整顿),双廊构建 “户收集 - 网输送 - 厂处理” 截污体系,拆除违建 5.6 万平方米,水质连续三年为 “优”,2022 年洱海主要入湖河流优良率达 100%大理市人民政府。如今旅游业提质升级,形成 “艺术 + 生态 + 民俗” 的多元体验模式。</div> 一进镇,洱海边,就是很多拍片 双廊镇的洱海边:千姿百态。 洱海边 涨点见识:水性杨花。 这个牌子很有意思:别减肥了,猪八戒走了十万八千里也没有瘦下来,何况他还是吃素。<div>这里的虫子,品种不少,就看你敢不敢吃?</div> 双廊镇二部,一排排民宿,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 是不是想在这里住上三~五天? 夕阳下的洱海边 这洱海边的民宿,是否很诱人啊? 对集邮者来说,这里也诱人。关键,这里还有“双廊风光 云南大理”风景日戳可盖,相当不错。 晚上(虽然这里天还没有黑)七点过,乘旅游大巴回市里。 21日,购买了第二天游览洱海的双层巴士票。 22日我们的第一站:小普陀。<div>在洱海里,小普陀岛可以说是“袖珍小岛”。小普陀岛虽然小,但名气很大,在介绍大理的画册中少不了有它。小普陀岛周长只有200多米,全由石灰岩构成。小普陀岛的形状很像一颗圆形的印章,因此又叫海印;传说洱海里面蛟龙很多,常常掀起狂风恶浪,这块礁石就是观音菩萨用来镇住蛟龙的大印。大概是在明朝崇祯年间,附近的渔民捐资在小普陀上修建了一座两层歇山顶的楼阁 ,在里面供奉了观音菩萨的塑像,因此老百姓就称它为观音阁。</div> 小普陀又名 “观音阁” 史上距岸边 200 米,出水面面积约 200 平方米,后扩成现状,距岸减至 30 余米。小普陀呈方形二层四角起翅飞檐土木结构楼阁,灰瓦白墙,依势建在礁石上,二楼观音像,近代在一楼建成弥勒佛像,是当地民众朝拜祭祀之地。 明朝后期,当地民众为祈求观音保佑,在此建成此观音阁。几百年来,当地民众每逢家有喜忧之事情,都要拜祭观音菩萨,忧事祈求菩萨消灾解难,喜事禀报观音菩萨共同分享。 小普陀能起定位作用,使用三点一线的方法,就能很快在深海找到微小的标识和丰沛的渔场。阁顶四角飞檐上的铃铛声响轻重缓急,可足不出户,睡卧在床即能判断风向,风力,决定能否出海,可惜文革中被摘除,虽经重置,但已没有当年效果。 小普陀小巧玲珑,镶嵌于碧波中,宛若一天然盆景,见着无不为之惊叹。身在其中,观海听涛,性静情怡,耳边渔歌浆唱,如置身仙景。阁上一树,置根于礁石缝中,无土生长,几百年来仍平风吹雨打,一岁一枯荣,枝繁叶茂,无不让人称奇。 小普陀拍摄最佳时间:<div>日出时刻(清晨 6:00–8:00,随季节调整):<br>朝霞映染湖面,光线柔和金黄,小普陀在逆光中轮廓分明,水面波光粼粼,若冬季还能捕捉海鸥与晨光共舞的动态。<br>日落时刻(傍晚 17:00–19:00,随季节调整):<br>余晖洒在洱海,天空、岛屿、水面层次丰富,色调暖调浪漫,是拍 “金色洱海” 的绝佳时机。</div> 观海长廊<br>作为环洱海生态廊道的一部分。观海长廊于2018 年 3 月启动建设,历经两年多施工,主体工程于2020 年 9 月全面完工。<br>这一生态工程全长 129 公里,涵盖小普陀所在的海东片区,通过修复湖滨湿地、建设慢行步道(含观海长廊段),将洱海与周边村落物理隔离,既保护生态又提升游览体验。目前游客看到的临湖步道、观景平台等设施,均属于该廊道的建设成果。 下午一点,乘双层大巴,到文笔村。<div>大理洱海畔的文笔村,是海东镇下辖村落,背靠文笔峰、面朝洱海,集山水灵韵与白族风情于一体。</div><div>坐落在洱海东岸,北邻金梭岛,南近小普陀,背倚文笔峰(因山形酷似毛笔而得名),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占据 “观山望海” 的绝佳区位,是环洱海生态廊道上的重要节点。</div><div>村口 “文经笔纬” 牌坊,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白族建筑的精巧,是游客打卡地标。</div> 进文笔村,沿环海东路赏景。 朋友小王在文笔村上班,得知我们来,特地出来到路上接我们,并带我们一家最佳观景酒店,这里确实能拍出很好的片。 窗外,如此美景,留个影。<div>黄沙发揽住慵懒,洱海泼蓝漫窗沿。尔等目光漫过山海,文笔村的时光,慢成掌心暖 。</div> 文笔村的风掀开水色褶皱,小王带着热忱,在酒店顶楼同我们把时光摊成漫卷。云影栖于肩头,笑声漫过栏杆 —— 这帧相遇,是洱海递来的扉页,尽藏山海温软 。 小王继续陪我们到了文笔村的另一家酒店,告知这里位置更佳,并此酒店也很好。 被朋友小王领着,闯进文笔村这家临海酒店,大窗把洱海囫囵兜进室内。咖啡配着光影,尔等惬意瘫坐,我们倚窗嘎山湖,螺旋梯缠着绿植往上攀。洱海边的下午,就该这样被懒懒散散的松弛感填满 。 下午一点下大巴进文笔村,近四点离开,要乘下一班大巴到下一站:临别文笔村,洱海赠我一枚 “V”—— 是光缕泼墨的告别印,也是风景写给旅途的赞语 。 下午四点一刻,乘大巴来到洱海游最后一站:理想邦。<div>这座 “东方圣托里尼” 将浪漫与人文融于山海之间,无论是拍照打卡、文化探秘还是放空发呆,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时光。</div> 大理理想邦,踞洱海东岸,因蓝白地中海建筑群落,获 “东方圣托里尼” 美誉。依山叠建的拱廊、穹顶与白墙,借势苍洱风光,勾勒出阶梯式浪漫;天空之镜、悬崖咖啡馆框住湖山,白族市集与非遗体验晕染烟火,是山海间的文艺栖所 。 那,来看看希腊的圣托里尼:<div>圣托里尼(Santorini),希腊爱琴海南部 基克拉泽斯群岛(Cyclades) 中的火山岛,因独特地貌、标志性建筑与浪漫氛围闻名:源于远古火山喷发,形成 月牙形环礁 —— 中央是深邃的火山口海域(泻湖),岛屿边缘则是陡峭悬崖,为建筑提供了 “空中观景台” 般的选址基础。</div>白墙蓝顶:拜占庭风格教堂与民居,纯白墙体反射烈日,蓝顶呼应天空与海洋,构成 “圣托里尼色” 视觉符号(经典画面多出自 伊亚小镇 和 费拉小镇 的蓝顶教堂)。房屋沿悬崖而建,露台俯瞰爱琴海,极致海景与建筑融为一体。伊亚小镇的日落被誉为 “世界最美日落”,黄昏时金色余晖洒向海面与白建筑,游客扎堆守候。 来看看大理洱海边的“圣托里尼”。<div>大理洱海边建设 “理想邦” 的核心动因在于以建筑美学驱动文旅创新,通过融合地中海风情与本土文化,打造差异化旅游。</div><div>大理旅游业长期依赖 “风花雪月” 的自然景观,亟需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型。理想邦以高端度假聚落为定位,引入圣托里尼式蓝白建筑群,结合洱海独特的 “山海剧场” 地貌,形成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网红打卡地,填补了大理高端度假市场空白。项目通过私人定制酒店集群模式,整合 70 年产权住宅、商业、康养等多元业态,既满足投资者需求,又解决旅游旺季住宿供不应求的痛点,成为大理文旅升级的标杆。</div> 初窥理想邦,白墙沿坡漫展,蓝顶探云,浪漫序章启幕。<br> 酒店门前二块牌子:圣托里尼网红打卡点、哇!这里超出片的!转了一圈,要拍出片,一定要进这类店,当然,不是免费的。 进门,花56购一杯咖啡,上楼,才能拍出效果。 掷金五十六,获层台俯瞩之权,竟为浪漫意绪,赢取一纸通牒 。 云隙漏晖,洱海横陈,白墅偎波,远山若画笺舒展 。 洱海泼的白墨,洇开半坡屋影。 风停云驻,白居垂眸,洱声轻漫过阶前,时光在此敛了声息。 蓝顶如穹,接住洱海漫上来的静。白屋凝云,棕榈轻掸风絮,泳池敛着天光。一檐一瓦间,浪漫在山海褶皱里悄然安歇 。 白墅如浪漫卷坡头,洱海作笺托远岫。人在其间,恍若踏云游,把圣托里尼的梦,种进洱湾褶皱里 。<br> 云筛碎金落洱湾,岛卧波心,白墅漫成浪漫标点。 玻璃梯探向云边,人立梢头。理想邦把云梯栽在屋顶,等风絮来赴一场与天的对谈 。 白墙褶皱里,藏着半阙地中海的诗。 圆窗裁梦,蓝顶枕波,洱海衔山,静成一帧地中海的遐想 。 白浪褪作建筑骨,在洱畔漫出柔弧。曲面如云絮凝固的褶皱,每道弯都藏着地中海的梦。蓝空为幕,洱海作镜,这方白墅把浪漫揉进骨血,任时光在曲线里轻旋 。 白浪漫坡,洱海衔山。光缕漏云隙,洒在这方揉进浪漫的白褶皱里,时光慢成地中海絮语 。 玻璃切分云与海,灰墙白墅衔连天地。洱波漫向远山,风绕建筑褶皱,偷藏半阙开阔诗 。 白墅是云絮裁的碎片,轻轻落在洱湾边。风挠过曲面,逗得棕榈晃脑袋,洱海把蓝天揉成波粼。山影远远打盹,光像跳跳糖,在白墙上蹦出细碎的甜,连呼吸都浸着海风的清 。<br> 白墅是云裁的糖霜,漫覆洱湾坡。蓝顶偷蘸洱海的蓝,成俏皮标点。风挠棕榈叶,远山浅眠,连呼吸都裹着海的清甜,浪漫在褶皱里轻晃 。 蓝顶蘸洱海的蓝,白墅漫成坡上云。 云筛碎金吻洱波,白墅漫成浪漫褶皱,蓝池跳着海的心跳。 白墅是云絮跌碎的褶皱,漫覆坡沿。蓝顶偷蘸洱海的釉色,成俏皮标点。洱海漫成银缎,远山在云里打盹,风挠过曲面,把浪漫缝进每道弯,呼吸都裹着海的清甜 。 白墅裁云漫坡,蓝顶偷啜洱蓝,山影枕岸,风挠浪漫褶皱 。 白浪卷堆坡上,蓝池藏着洱海碎光,仙人掌懒腰伸,风撵云絮跑~<br> 蓝顶像颗蓝莓糖,白墅堆成棉花山!风呼呼挠得建筑晃,洱海哗哗唱,远山懒趴趴~ 云墅层叠韵霭绵,蓝甍凝靛意悠骞。<br>风梳洱水涟轻起,远岫偃卧瞰澜旋。 云隙漏金吻蓝顶,洱海拥山默,白墅枕风眠 。 云撕金片撒坡上,蓝顶蹦出糖果光。洱海哗哗晃,白墅跟风晃。 蓝顶蹦出蓝莓甜,白墙抹了奶油边!云扯金片贴门上,洱海瞅着花撒欢,远山瘫成棉花团~<br> 这张唯一的定格里,蓝顶蘸着黄昏甜,白墙凝住风的软,身旁身影把理想邦的浪漫,熬成岁月里最暖的糖罐✨<br> 素垣蜿蜒接澄池,沧波遥映远山姿。红衣凭栏留影处,风牵云絮漫成诗 。 云上天籁酒店叠成白浪,蓝顶啄破晴空,圣托里尼风在坡上晃。 洱海晃成银绸带,远山蒙层灰纱帐,彩气球蹦成甜糖果,游人追着风景逛。 云絮扑在白墙上,蓝顶蘸着糖霜亮。<br>洱海晃成银箔纸,山尖描道浅金妆 。(理想邦) 灰石板扯成绸带飘,蓝风车转着薄荷甜,草顶扣个编帽玩,云朵追着游人跑~(理想邦) 白墅堆成云蛋糕,鹊桥驮着甜梦跑,云朵偷瞅游人笑,风挠得拱门洞腰。 蓝顶风车转着薄荷甜,白墙堆成棉花团,云朵追着游人拍,风挠叶片晃圈圈~ 白墙叠成奶油山,店铺偷藏墙角边,行人追着阳光逛,风挠灰墙晃悠悠~(理想邦) 暮色给白墙褪尽喧嚣,蓝顶仍悬着半盏甜光。理想邦的门缓缓合起,将白日的欢语碾成风里细沙。洱海漾着碎金追来,又被山影推回褶皱。我们踏碎石板上的黄昏,每步都碾着 “再会” 的谎 —— 蓝顶在暮色里渐成剪影,却把半程温柔,烙进归程的风,(理想邦・别,拍摄于18:15)。<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