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百年经典《月亮与六便士》,在2018年就买了一直存着,前阵子朋友推荐才拿出来,发现已覆了一层薄灰。一直想不通月亮和六便士是什么关系,一个高高在上,一个能轻而易举握在手里的东西。和《面纱》一样,作者通过名词把主旨提炼出来,同时名词也是悬念,读者边读边想这个名词在作品中的位置和意义。</p><p class="ql-block"> 主人公查尔斯 斯特里克兰德原本有着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家庭,但在40岁时突然抛妻弃子放弃一切只身去往法国。从“作者”帮他的妻子去找第三者之路,开始了他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特里克兰德的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全书以斯特里兰德为核心人物,一切作者有意或无意的寻找相遇,都如心引力法则一样,由不同的人给了他指引,从而凑成了真实的斯特里克兰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作者最开始受</span>斯特里克兰德的妻子之托去往法国寻找“第三者”,发现斯特里克兰德没有第三者,只是为了创作之梦,宁愿受穷受饿也坚持;善良的戴尔克发现斯特里克兰德的才华,帮助斯特里克兰德、将斯特里克兰德引荐给作者再次相遇,让我们看到这个冷酷、个性的画家。而后戴尔克遭遇妻子移情别恋,但却原谅斯特里克兰德时,感慨他的宽容,他对艺术天才的包容和珍惜;在多年后,作者偶遇帮助过斯特里克兰德相遇的船长,了解他为买画布画笔打小工、节食的遭遇;最后斯特里克兰德和土著女孩爱塔生活在一起,医生对斯特里克兰德生命尽头的继续讲述,他对艺术的执着,让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 关于月亮。</p><p class="ql-block"> 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来说,优渥的是生活是外在,他的躯壳包裹在财富、温馨和安逸中,而只是躯壳。也许40岁后的四十年一样不会变,但精神世界同样是荒芜的杂草。对于别人来说的梦想、精神世界,是世人抓不到、遥不可及的月亮。当然,他为了这个月亮失去了一切积攒的财富、温馨的家庭和安逸的生活,但同时也逃离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为心灵寻找道路是艰苦的,居无定所、食不果腹是肉体的痛苦,而在画的过程中,他内心的蒸腾、充盈,一定是他人不能理解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阅读时我有疑问,为什么他不卖画去维生。后面想想,也许他认为世俗不能理解,也不需要得到被人的认可,因为他的内心是强大富足的,创作的过程最重要,那样的灵感、激情比作品最后创作的价值更有价值。</p><p class="ql-block"> 他画了一幅又一幅,在画画过程中治愈自我,如同在阅读在写作中治愈一样,我画出来、写出来是为了满足自己,跟别人没关系,就像在这里写随笔不发到朋友圈一样,我只为我写,不为让别人看,有缘看到有共鸣是缘分,创作自由同时也是我的心灵自由,出售会受到评判,而他不需要这种评判和认可,自然无需出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的内心强大和执着,在他死的时候完成最后的壁画应该也是幸福的,得到了心灵的满足,还有一个相知的爱人毫无怨言、毫不索取、充分理解的陪伴,一如苏东坡与王朝云,她理解他,她欣赏他,给他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找自己的心,无条件的支持。这样的幸福和幸运。</p> <p class="ql-block"> 关于“六便士”。</p><p class="ql-block"> 六便士≈0.6元人民币。当然,不是指最低生活保障,而是世俗定义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初看斯特里克兰德的妻子,会因这个善良体贴原本幸福的小女人被抛弃而心疼,但实则,她希望作者去帮她找第三者,是不希望失去稳定的经济来源,希望确实有第三者而让人们对她产生怜悯而收获更多的机会。但当发现自己输给“月亮”,她知道他回不来,她抵得住第三者,却挡不住他追求理想的心。她没有追去法国,更不要提支持,所以她和斯特里克兰德不是一路人。在斯特里克兰德去世后,作者回到英国,去世后斯特里克兰德的画价值连城,名声大噪,他的妻子作为遗孀转身变为丈夫的代言人,孩子们更是夸耀父亲对他们的爱。由恨到“爱”这样的转变,都为了画卖个好价格,得到他们需要的“六便士”。</p> <p class="ql-block">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度量衡和货币、黄金作为从古至今的硬流通,金钱是亘古不变的财富代表,而现今,除了实际的金钱,还有它衍生出的权利、地位、名誉等。这些都是“六便士”。</p><p class="ql-block">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躲避于竹林,逃避庙堂纷争,放弃金钱权利而追求精神,但最终也因司马家族的手段瓦解,这是精神对抗金钱的悲剧,但大家仍佩服早期他们的境界气节。</p><p class="ql-block"> 也有大批为积攒财富搜刮民脂民膏的各时代贪官污吏,因为追求财富是他们的目标和意义。</p><p class="ql-block"> 现代职场的KPI、内卷、晋级同样也是为了“六便士”,金钱和权利带给人们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物质目标就能满足心灵,但人心如沟壑,欲壑难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孩子得了98分,家长会说:这两份为什么会丢?得了100分,会认为就应该如此。永不满足。</p><p class="ql-block"> 面对从小到大的以100分和考名校为目标努力,到长大后为晋升、金钱而拼破头,人们一辈子都在像夸父一样奔跑。这样物欲横流的时代,“六便士”比“月亮”更让人心安,或者说理所应该去追求,但最后失去心灵的方向。在这样追逐的过程中,勾心斗角、心力疲惫、失去自我,还记得自己的爱好、梦想和追求吗?</p><p class="ql-block"> 保持一颗静心,常问问自己要的是什么,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享受做事的每个过程,活在当下,感悟当下,体验当下。对于得失——只是体验:得到,原来是这样!失去,原来是这样!健康平安是福,随喜赞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