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王志远丨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光是一台最好的疗伤机。有些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变得淡化模糊,失去了伤痛,但有些事情随着时光的飞去却变得更加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见中原大旱,又见多灾八月,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五十年前那场世纪洪水大劫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不长,在我的记忆里好像短暂的一瞬,那悲惨的景像就在眼前。五十年很长,长得如一根没有尽头的丝线,从那段艰苦岁月一直连接到现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究竟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年前,美国Discovery节目编排了名为《世界历史上人为技术错误造成的灾害TOP 10》的专题节目。包括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化工厂泄毒事件等。当报导从第十名倒着报到第一名,人们无法置信地发现:世界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人为灾难,居然就是这次震惊中外的“75.8”特大洪水事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人拍的片子,且事隔多年国内官方都讳莫如深或轻描淡写略有记载,仅凭美国记者民间探访揣测,应该说有很大的虚假成分。但是不是世界十大人为灾难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向全世界揭开了这场世纪洪灾惨烈而悲壮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在河南东南部新蔡县,发源于豫西南桐柏山区五峰山的汝河和发源于豫西伏牛山区舞阳县的洪河,都从驻马店市泌阳县境内南北流过,经遂平、西平、汝南,最后汇于新蔡县班台三岔口,两河班台以上流域面积11663平方公里,下游经安徽阜南王家坝附近洪河口最后注入淮河。由于新蔡县地势低洼,加之班台以下大洪河流域上宽下窄,中下游地势落差小,水流不畅,历史上十年九涝,被形象地称为"洪水招待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5.8”洪水,顾名思义是1975年8月发生的洪水。那年我虚岁12岁,周岁11岁,己是当时顿岗公社利民大队(现沈岗村委)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记忆己无异于常人,有些印在心底的记忆足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阳历八月,骄阳似火,正是学校放暑假,我们农村孩子撒欢玩的日子。那时还是大生产队,大人白天下地挣工分,我们这帮孩子整天无所事事,不是到处戳马蜂窝,就是下群沟凫水掏螃蟹,或结伴去别的生产队瓜园偷黄瓜。父亲和母亲怕我一个暑假学习“放了羊",建议我到三四里远的东风大队(现黄冢庙村委)楼子坑姨家去玩几天,顺便也好给两个姨哥哥学习点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人走在去往姨家的路上,龟裂的土路热的烫脚,灰尘厚的能埋过脚脖,两边的玉米、大豆、高粱等庄稼在烈日下显得无精打彩,都耷拉着叶子。己经很久没下雨了,路过的村头大树上不时有社员求雨拴的红布条,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扎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姨家住了两天,大人们忙着给庄稼浇水抗旱,我和两个哥哥也玩的不亦乐乎。第三天吃过午饭,在大队当民兵营长的姨夫突然从公社开会回来了,他挨家挨户通知说,上边发大水了,现在都往西河堤上搬,上级命令说只保人和牲畜,粮食能搬多少搬多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看着天上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脚下黄土飞扬,开玩笑地说: "大晴天跑水反,不会是上边搞防汛演习吧?" 看到姨夫严肃的表情,不像是在开玩笑,大家都慢不经心地返回家准备搬家了。</p> <p class="ql-block">洪水说来就来了,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大姨哥用架子车第一趟把猪、鸡和盆盆罐罐往一里外的西河堤转移时,河水还在河底,一副波澜不惊死气沉沉的样子。等到半个小时后的第二趟,河水突然间就平槽了,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水头也不知哪来的劲,一浪高过一浪肆无忌旦争先恐后往下游狂奔,哗哗的流水声离岸几十米都能听到,惊悚的有点吓人。待我姨哥拉第三趟东西,准备在河堤上搭建临时庵子时,水已从河堤外东北方向汹涌而来,只听有人吆喝: "田庄开埂了,快跑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时在西河堤上守看转移物品的我(第三趟大姨哥嫌我不利索,没让我跟。现在想想他可能是怕我出意外),眼看尺把高的滔滔洪水伴随着哧哧的水流声从田庄方向一路撒着欢儿向南扑来,我惊呆了片刻之后,转而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对着堤上的群众大喊: "快看哪,发大水了,真好玩!"周围群众没一个理我,个个都露出凝重的神色。也就一颗烟的功夫,洪水己漫过村庄、冲过公路,向楼子坑这边,向我们所在的堤下狂奔而来,刚才还是渴的冒烟的土地一个劲猛喝,水蒸气混合着黄土的气味夹杂着咕噜噜的气泡在水面上肆意弥漫,洪水像打了兴奋剂似的,蹭蹭往上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过了好大一会儿,姨夫检查群众转移情况路过临时安置点,看谁家还没转移上来,派人再下去催催。同时他安慰大家说,田庄不是开埂,是洪水涨的太快,低的地方漫堤了,正在抢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完姨夫的情况通报,大家才稍微平静了一下,还好,亏得是漫堤,要真是这个时候决堤了,还有一部分群众没转移上来,十多米高的落差整个东风大队都要遭受灭顶之灾,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p> <p class="ql-block">东风大队和洪汝河交汇处的班台大队是邻居,一个河东,一个河西。我们在河提上的这个群众安置点,离班台大闸也就两里路的样子。从我们这儿往班台大闸看去,河堤上临时搭建的庵棚一个接一个,绵延几里地看不到尽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屋漏偏遭连阴雨,刚转移到河堤的头夜,老天似乎和我们这些灾民开了个玩笑,淅沥沥的中雨竟然下了一夜,给无助的灾民凭添了一丝忧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在继续涨,雨在继续下,大部分灾民守在自家庵棚里黑灯瞎火一夜未睡,他们担心,水照这样涨下去大堤也难保证安全,还得想办法转移,但下一站去哪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有人发现班台大闸以北500米,离我们临时安置点以南200米处,大堤漫堤了。但面对埂外一人多深的内涝,河内溢满的洪水,取土筑堤的巨大困难,只能让干部群众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洪水一点点漫过河堤,一寸寸冲垮堤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午9时许,内外巨大的落差和怒吼的洪水彻底冲破这段满目苍夷、"内忧外患“的大堤,像脱缰的野马,露出它狰狞的面目,一路狂嚣着向堤下的吴湾大队蔡庄、水庄、黄潭等村庄冲去,两丈多高的水头似一头发疯的黑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掠地,"催城拔寨",合围粗的大树连根拔起,上千斤的石滚、石磨顺水漂流。分分钟还在眼前的电线杆、杨树林,瞬间被洪水淹没,只露个树稍和电线横杆,麦洁垛、门窗户、来不及转移的猪牛羊如一叶小舟在水中横冲直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远处的村庄不时传来沉闷的声响,被洪水浸泡的房屋一间间、一座座应声倒下,溅起几朵浪花,冒起几股白烟,然后一切又归于平静,只闻垮坝处震耳欲聋的流水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洪水冲毁的大堤从开始的几米猛然间撕裂到十几米,二十几米,直至50多米,它如一个血盆大口,贪婪的吞噬着我们静谧的庄园,肥沃的土地,鲜活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洪水的巨大力量,在它泛滥时你可窥见它的张牙舞爪,在它退却后你更能直接感受到它的狰狞面目。四十天之后,当洪水完全退却时,决堤下方出现一个两篮球场大小的深坑,深达两丈有余,三里以内的土地均被刮地半尺。它犹如一个巨大的疤痕,刻印在这片洪荒土地上,时时提醒人们: 敬重自然,崇尚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