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多彩贵州这个宝藏旅游大省藏着数不清的奇山秀水,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梵净山、马岭河峡谷、肇兴侗寨,除此之外,贵州黔东南的山水间还有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p><p class="ql-block"> 吐槽西江千户苗寨商业化的游客很多,旅游网红蓝战非最近也视频吐槽了苗寨的住宿和摆渡车,三步一个妆造,五步一个酸汤鱼,遍地都是黑猪肉,苗寨对一些游客的体验就是旅拍的商业街,其实所有地域有限却很火的地方都会商业化,来苗寨一不要说来就来,否则住宿就会让你很受伤,二不要留给苗寨的时间只够逛临河的商业街和看一场演出,多点时间就有机会多体验苗族的各种非遗文化和欣赏梯田吊脚楼苗寨风光。 </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全寨共有1468户,6000余人,其中原住居民的99.5%都是苗族,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号称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村寨四面环山,梯田层叠,白水河穿寨而过,形成“山、水、田、寨”交融的独特景观,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而建,又连绵成片,气势恢宏,2011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族历史悠久,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苗族五次大迁徙的最终聚居地之一,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沉淀。很多人以为,西江千户苗寨之所以叫西江,是由于西江穿寨而过,其实此河不叫西江,而是叫白水河,“西江”是当地苗语的音译,是苗族古代西氏族居住在河水弯曲之地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苗族大体上共分为东、中、西三大支系。据考证,苗族先民远古时期曾居住在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后因战争逐渐迁徙至西南山区。雷公山区域苗族内部的自我划分有“长裙苗”“中裙苗”和“短裙苗”之分,都自称为“嘎闹”。按照这一分类,西江苗族属“长裙苗”。</p><p class="ql-block"> 据当地村民口传,西江苗族是蚩尤的后裔,历经多次大迁徙,才到达西江苗寨。西江苗寨的先民原先居住在离此不远的雷公坪,后来在“寅公”“卯公”两位始祖的带领下,来到今天的西江苗寨修村建寨、开山造田,并在此定居下来,历经几十代的繁衍,才形成今天的寨子规模。</p> <p class="ql-block"> 苗寨门口广场,有挪动舞步的迎客仪式,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其中寨中老人居多,时间恰巧的话还会有西江千户苗寨的十二道拦门酒,拦门酒是苗族迎宾最高礼仪,以十二道米酒对应传统文化价值观,象征美好祝福与民族智慧。</p> <p class="ql-block"> 苗族将数字"十二"视为文化完整性象征,代表全年十二个月、十二时辰等时间循环体系,<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道酒均有特定名称与寓意,</span>对应苗族传统美德,如善良、勤劳、长寿、明理、聪明等。</p> <p class="ql-block">西江索道</p><p class="ql-block"> 是景区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尤其是在旅游旺季,能够有效缓解景区内的交通压力,方便游客在西门和北门之间快速通行,“飞天银帽”“高山流水铜像”为游客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成为体现景区人文特征、反映景区文化形象的游览亮点,全长725米,单程运行约3分钟。</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门票为90元,持该门票可以免费参观西江苗族博物馆(需身份证原件)、景区原生态歌舞表演、鼓藏头家、农民画家、苗语角、刺绣坊、蜡染坊、银饰坊、观景台、噶歌古道、田园观光区等多个景点。景区观光车票为20元/人,包含4次乘车机会,可覆盖景区内主要站点。</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p><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是一种原生态的悬空式、干栏式建筑,也叫半干栏或半边楼,苗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把平房抬起来的楼”。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大多为木结构建筑,木制架构主要运用榫卯衔接,不需要一钉一铆,全靠木尖锁眼架牢。楼内枋枋相接,柱柱相连,构成一个结构严谨的三维空间体系,充分运用当地的木、竹、石、泥或其它材料,使建造出来的房屋具有相当的柔韧性。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苗寨田园梯田风光</b></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吊脚楼民宿在1号风雨桥附近,因为防火要求,配备了不少安全装备,逃生绳、手套、灭火器等,离梯田很近所以第一时间欣赏到了层叠的梯田景观,感受苗家人顺应自然、勤劳智慧的农耕文化,梯田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千户苗寨的一大特色。这里的梯田顺着山势蜿蜒,层次分明,形态各异,非常有治愈力。</p> <p class="ql-block"> 水田中秧苗葱绿,远处山峦上的层层梯田犹如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缠绕山腰,又如天梯,一直通往山巅上那片云,寨民们有的犁田,有的种瓜点豆,用勤劳的双手实现丰衣足食。</p> <p class="ql-block"> 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田园美拍的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 夏季,荷花盛开,为苗寨增添了别样的美丽,取景收费。</p> <p class="ql-block"> 田园风光区人气最旺的水上粮仓、还不算旺季依然人头攒动,歌舞升平。</p> <p class="ql-block"> 欣赏完田园风光,重头戏是穿过商业街去观景台附近的饭店品尝高山流水长桌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高山流水长桌宴</b></p><p class="ql-block"> 长桌宴已有千年历史,用于婚嫁、节日等场合,西江的长桌宴结合苗族饮食文化与建筑特色,形成独特的社群聚餐形式,常与“高山流水”敬酒仪式搭配呈现。 苗族长桌宴是苗族人欢度佳节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历史,如今也用于迎接前来苗寨旅游观光的游客,进入饭店小巷迎接我们的是苗家的拦门酒,身着苗家服饰的姑娘们热情地向你敬酒,并伴随着音乐起舞。</p> <p class="ql-block">打糍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糍粑</span>是贵州省苗族百姓过年时必须制作的美食之一,都喜欢吃糯食,过苗年或春节必须打糍粑,这已经是苗族的传统习俗,长桌宴开启前可体验<span style="font-size:18px;">打糍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鸿运当头</span></p><p class="ql-block"> 苗族长桌宴中的红皮鸡蛋是苗族待客的最高礼仪之一,被称为“鸿运当头”,敲击额头三下寓意好运降临,打碎食用则象征岁岁平安,红鸡蛋与拦门酒、芦笙舞共同构成完整的迎宾仪式,红皮鸡蛋使用天然植物染料染色。</p> <p class="ql-block"> 十几米长的木桌一字排开,空气中弥漫着酸汤鱼的醇香和糯米酒的芬芳,这便是苗家待客的最高礼仪——长桌宴。这种起源于苗族祭祀活动的宴饮形式,如今已成为展示饮食文化的活态舞台。</p> <p class="ql-block"> 鲜艳的桌布上,酸汤鱼、腊肉、苗家豆腐等特色美食琳琅满目,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瞬间勾起你的食欲。酸汤鱼作为长桌宴的 “重头戏”,选用新鲜活鱼,搭配苗家秘制酸汤炖煮而成。红亮的汤汁、嫩滑的鱼肉,酸香开胃,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p> <p class="ql-block">高山流水 </p><p class="ql-block"> 西江从2008年起将传统敬酒文化发展为“高山流水”仪式,通过游客与当地人互动传递祝福,成为乡村旅游的标志性体验。随着一阵悠扬的芦笙响起,长桌宴正式拉开帷幕。身着五彩苗绣盛装的苗族姑娘们,唱着婉转的敬酒歌,缓缓走到宾客身旁,她们各拿一只碗,由高到低连成一线,最下的碗直接连着客人的碗,酒液如瀑布般流入宾客口中,配合着"你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的劝酒歌,将苗族热情好客的天性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贵州长桌宴与高山流水是苗族传统宴饮文化中最高规格的礼仪组合,分别以集体共餐的盛大形式和独特的敬酒仪式闻名,据当地老人讲述,这种独特的敬酒方式源于古代苗王犒赏将士的典故,如今已成为连接古今的情感纽带。</p> <p class="ql-block"> 当第一碗酒递到你嘴边,热情的歌声与豪迈的敬酒方式,让你无法拒绝这份盛情,只能笑着一饮而尽,客人需坐姿接受敬酒,双手不可触碰酒器,否则需饮尽全部酒(通常为11-12℃的香甜米酒)。</p> <p class="ql-block"> 苗寨酸汤用糯米粉发酵,搭配贵州当地野生西红柿,历经6道工序慢慢熬制而成,略带酸味,幽香沁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观景台</b></p><p class="ql-block"> 观景台是来西江千户苗游客必到的地方,苗寨最经典的风光当属在高处俯瞰布满山头的密集建筑。凭栏遥看对面,苗寨全貌尽收眼前,千户苗寨的“千户”并不夸张,足足有一千余户人家。密密麻麻的吊脚楼比邻而居,从山脚向山顶铺展开去,似乎快把两座山头包裹起来,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在大山的背景下,吊脚楼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吊脚楼似在听苍山滴翠的声响,大山也在静听银饰碰撞发出的天籁之音。</p> <p class="ql-block"> 随着夜幕的降临,对面的苗寨逐渐隐匿在夜色之中,唯有密密麻麻的灯火在闪烁,勾勒出牛头的轮廓,其壮美与辽阔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吊脚楼渐渐消融于茫茫夜色中,而漫山遍野的灯光闪烁,如梦如幻,简直成了灯的海洋,神秘而幽静,娇媚而迷离。万家灯火把白水河染成了五颜六色,仿佛一座梦幻的星空之城。</p> <p class="ql-block"> 观景台在高峰期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围满游客,与群山相融的西江千户苗寨成为一道靓丽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苗服旅拍</b></p><p class="ql-block">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以各种银饰为主要佩饰,这构成了苗族身体佩饰的一大特色。在他们眼里,银饰不仅可避邪的神物,更可给人带来吉祥幸福。</p><p class="ql-block"> 苗族银饰制作技艺是苗族民间独有的传统手工艺,银饰种类繁多,包括银梳、银镯、耳环等,每一件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 银饰同时也财富的象征,苗族世代传习着一种习俗,将家中所有的财产都换成白花花的银子,投入熔炉,锻造成丝,编制成花,錾刻成衣,每一件都像艺术品一样精致,一套完整的盛装银饰可达8-10公斤,其银饰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工艺精致,在中国各民族中是首屈一指的。</p> <p class="ql-block"> 拍一套“苗疆少女”“苗疆汉子”写真,已成为游客打卡西江千户苗寨最热门的方式之一,也是西江吸引年轻游客的“活招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苗寨璀璨夜</b></p><p class="ql-block"> 白天,这里是古朴典雅的苗寨,芦笙悠扬、银饰叮当,浓郁的苗家氛围弥漫在空气中,到了晚上,这里就变成了恍若现实版的“千与千寻”,千家灯火、万点星辰,浪漫而梦幻。</p> <p class="ql-block"> 苗族是从千百年来的战争、逃亡、迁徙、奋斗中走过来的,而今西江的美丽和社区的进步发展就是对这种苦难历史的最好慰藉和回答。</p> <p class="ql-block"> “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这是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对西江千户苗寨的赞美,只因为这一句话,足以令人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余秋雨苗寨题字</span></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是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拥有吊脚楼、长桌宴、苗绣、银饰、蜡染、芦笙、铜鼓、牛角、美人靠、苗族歌舞和农耕文化等苗族文化元素和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绣品上常有龙、凤、鸟、鱼等吉祥图案,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绣法多种多样,包括平绣、堆绣和贴布绣等。</p> <p class="ql-block">苗族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系统展示苗族历史、迁徙、生活习俗、服饰银饰、宗教信仰等,深入了解苗族文化精髓。</p> <p class="ql-block">风雨桥</p><p class="ql-block"> 寨内共有九座风雨桥,不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起到“关风蓄气”、“挡风遮雨”的象征作用,也是休憩和社交的好地方。第三座风雨桥名为“僦哟妃”,又叫“游方桥”或“情人桥”,一到晚上就会有很多当地的青年男女用情歌对唱的方式进行感情交流,互诉爱慕之意,约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苗寨清晨</b></p><p class="ql-block"> 清晨,苗寨展现出宁静与祥和的氛围,雨后山间的村落美得让人心醉,早晨的生机勃勃与舒适感,远胜于夜晚。清晨雨后的苗岭,薄雾弥漫在整个村寨,小河的潺潺流水,公鸡的啼鸣声此起彼伏,走在村寨里,你能感受到那种浓郁而古朴的悠闲农居生活。</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村寨之中,仿佛是在自家门前闲庭信步,一种不经意的自然与不刻意的舒适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姑妈”篮球赛</p><p class="ql-block"> 少数民族妇女自创的特色体育活动,初时因参与者以外嫁返乡的妇女(当地人称“姑妈”)为主,而得名“姑妈篮球”。该项目拥有一套特定的比赛规则:没有走步违例,球员可以抱着球跑;只要不是故意犯规,原则上不会吹罚,常规比赛时间结束,双方比分相同时,通过罚球决出胜负,2024年贵州省第一届“姑妈”篮球邀请赛在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举行,比赛和村BA同样热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苗寨“姑妈”篮球赛比赛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收拾摊位的原住民</span></p> <p class="ql-block"> 夏日雨后的苗寨就像一幅秀丽的山水画,雷公山孕育出苗家男人坚韧如山的性格,白水河流淌出苗家女人温柔如水的气质,苗族千年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千古遗风在这里代代相传,千百年来,苗族人临河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如今旅游业的发展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与纯粹,虽然很多原住民通过旅游受益,但也有部分人更倾向保持传统生活方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