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这次的彩云之南行第一站便是丽江古城,2025年7月24日下午15点半入住古城崇仁巷91号“纳玺·和”客栈,在进行简单的休整后,迈步前往游缆丽江古城的第一个景点,也是最为核心的景点一木府。穿过熙熙攘攘的街巷,步行约400m来到光义街49号,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群悄然映入眼帘,它便是有着丽江 “小故宫” 之称的木府。被冠以“西南紫禁城”之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忠义坊:刻有万历皇帝钦赐“忠义”二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雨流芳”汉语意思是“天降润雨、滋生万物”或“皇恩浩荡宛如天降润雨”,又是“读书去吧”的纳西语谐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不仅是纳西族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承载着纳西土司家族数百年的兴衰荣辱,藏着一段跌宕起伏的王朝秘史。木府如今是丽江古城博物院所在地,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是大研古镇的“心脏”,具有“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的历史文化地位。我们一行五人,丈母娘年龄超过70岁免票,我和爱人年龄超过60岁半价票20元/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官门口”是进入府衙的第一道“关”,原意为土官之门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木府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大研街道光义街49号,占地46亩(约30666平方米),中轴线长369米,坐西朝东,依狮子山而建。其建筑群包括忠义坊、议事厅、万卷楼、玉音楼等15幢主要建筑,共162间,兼具明代中原建筑的庄严与纳西族活水布局的特色。徐霞客曾赞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明代土司府邸,更因建筑风格与北京紫禁城遥相呼应,被冠以“西南紫禁城”之名。这座府邸承载着纳西族与中原文化交融的建筑瑰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徐霞客与木氏第十七代土司木增的《情谊》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议事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议事厅是明代丽江木氏土司的政治中枢,位于木府中轴线核心位置。该建筑采用明代官式形制,坐落在汉白玉基座上,大殿顶棚绘有四爪金龙装饰,既彰显土司权威又区别皇家规制。自1382年木得归附明朝至1723年改土归流期间,共计22代土司470年间在此处理政务、制定边陲治理政策。门楣处悬挂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世宗朱厚熜三位皇帝御赐的“诚心报国”匾额,体现木氏土司“忠君爱国”的政治准则。议事厅前设300平方米青石广场,兼具议政集会与军事检阅功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万卷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万卷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反映木氏土司"学书明礼"家训的重要文化遗存。该建筑作为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书楼之一,收藏有东巴经、大藏经、土司诗集及历代名士书画等典籍。建筑整体融合中原殿宇风格与纳西族营造技艺,外看两层、内部实为三层,屋顶形似明代书生八角帽,梁枋彩绘保留纳西族"巴格图"图案,斗拱构件融入白族木雕技艺。打破传统宫室建筑形制惯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护法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专供木氏土司处理家族内部事务,与前议事厅形成"外政内务"的功能区分。殿内设有家法执行场所,现存明代文学家杨升庵题写的"为国干城"匾额,彰显土司治理理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光碧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碧楼原为明代丽江木氏土司衙署的核心建筑,明末木府鼎盛时期已作为藏书楼使用,承担着文化典籍保存与土司家族教育功能。采用重檐歇山顶阁楼式构造,中轴线两侧分布着配殿、阁楼、过街楼等160余间附属建筑。史学家称光碧楼等建筑"称甲滇西"。其迁建历史及建筑工艺特征为研究滇西北明清建筑技术提供了实证材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玉音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玉音楼是土司歌舞宴乐之处,当年接圣旨也是位于此楼。这座被誉为“小五凤楼”的建筑,以其独特的五个屋檐设计而闻名,仿佛五只凤凰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玉音楼不仅是木氏土司听戏的地方,还象征着“御音”楼,二楼供奉着诏书,彰显了其尊贵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三清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清殿坐落在木府中轴线末端的狮子山上。该殿始建于明代,1996年丽江地震后重建于后花园狮子山,是木氏土司开展道教活动的场所。道教思想及其文化对纳西族地区影响深远,历代木氏土司推崇道家思想,支持道教文化活动。殿内供奉的是道教的三清: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和上清灵宝天尊。这是纳西族和中原文化紧密联系的最好见证,体现了木氏家族对道家精神的深深推崇。整座殿宇融合了汉族和纳西族的建筑风格,是木府最高的建筑,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大研古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家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木府家院是木氏家族生活的地方。有小桥流水、曲径回廊,是典型的江南园林景观。土司夫妇、小姐少爷的房间还保持着原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徐木友谊厅</b></p><p class="ql-block">徐木友谊厅纪念了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与木氏土司之间的深厚友情,是纳汉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崇祯十二年的丽江,是徐霞客“万里遐征”的最后一程。时年54岁的徐霞客曾在丽江一带游历19天,期间写下多篇生动日记,受到木增的盛情款待。徐霞客在离开时途经鸡足山,偶感伤寒无法行走。木增土司听闻此事后,挑选了八个身强力壮的纳西族人,用滑竿将徐霞客抬回老家江阴。这段路足足走了五个月,行程四千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木府的历史,要从元朝说起。当时,纳西族首领阿良因协助忽必烈南征大理有功,被任命为 “茶罕章管民官”,自此开启了木氏家族统治丽江的篇章。到了明朝,朱元璋赐姓 “木”,木氏土司更是如鱼得水,积极学习汉文化,引进中原的建筑、教育与生产技术。木府在这一时期大规模扩建,成为了滇西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木得(公元1311年—1390年),字自然,号恒忠,纳西名为阿甲阿得,今丽江市古城区人。明洪武十五年至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82年—1390年),任丽江土知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皇帝朱元璋赐木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木增(1587—1646),字长卿,一字生白,号华岳,纳西族,云南丽江人,明代杰出的作家、藏书家、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先后受封为云南、四川、广西左、右布政使,太仆寺正卿,并敕建“忠义坊”,被尊称为撒旦杰波(丽江王)、木天王,被五世达赖授予法王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右向左:十七世土司木旺,十八世上司木青,十九世上司木增。</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6年的“2.3”丽江大地震,进一步加剧了木府的破坏,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恢复木府的历史地位,丽江人决定对其进行重建。重建工作始于1997年,历时一年半的时间,于1999年1月30日竣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1年10月,木府与知名影业制作公司合作,成功拍摄了电视剧《木府风云》。2012年,该剧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创下了年度收视率全国第一的纪录;2014年,《木府风云》及该剧主题曲《净土》荣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和优秀歌曲奖。该剧的热播促进了木府知名度、影响力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部分图片资料来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8月8日于四川西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