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孙子再下江南,写下了这篇游记。我将文章发表在“远方诗歌文化传媒”得到了平台老师们的认可。

学文

<p class="ql-block">《孙子的江南游记“烟朦雨漫》</p><p class="ql-block">乙巳夏日,孙子再游江南。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那时的小毛孩子,只是观景,而是用眼睛和脚步书写自己的“成长日记”。看到这个题目,奶奶的眼前已经掠过粉墙黛瓦的剪影,耳边也萦绕着乌蓬船摇撸的哗啦啦水声。你笔下的江南,有课本里没写到的生动。“不到乌镇,惘到江南”。乌镇雨巷里那深深浅浅的石板路、苏州园林里的月洞门、西湖断桥边飘过桂花的清香、钱塘江上的潮信、还有那寒山寺的钟声……。</p><p class="ql-block">这篇游记,是你16岁的目光与千年江南的对话,你让书中的山河变成了脚下的路,让前人的感慨,化作自己的思考。字里行间,虽然感觉有一些文字的堆砌,但是可以看出你用心了!从你对传统文化、知识、典故的了解中,感到已经埋下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种子。</p><p class="ql-block">愿你在此后的人生中,不必事事圆满,却能常常心有光亮,无论走多远,都记得为什么出发。永远做那个“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好孩子!</p><p class="ql-block">《烟朦雨漫》</p><p class="ql-block">作者:梁梓</p><p class="ql-block">走进烟雨的季节,亦走进梦中的世界。放下生活的琐碎,告别那长满报怨的小课桌,背上行囊前不忘装些志趣,在凳子上留下一张纸条→南方见!</p><p class="ql-block">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钱塘江上的声声潮信,带来人间的吉祥,却不知那断绳扯锁的花和尚坐化之后能否再闻江声。那万夫不当的南离大将军,死在了自己的劈风刃下,还是死在了这青山烟雨中。那雷锋塔下的双生姐妹,可曾再度开启一段新的因果……</p><p class="ql-block">西湖歌舞今犹在,不见当年渡船人。熟悉又陌生的三潭印月就静静的看着过往的渡船,古人举酒属客,今人抬杆自拍。迁客骚人执笔写下的无数篇章,一定就埋在那湖中无人岛的土壤中。</p><p class="ql-block">石桥观雨,木阁闻铃。未进乌镇,惘到江南。清晨的乌镇,从早茶客开始。萦绕的烟火气,勾着路人的胃口。踏上那条深深浅浅的石板路,白墙黑瓦、碧水云天。扶着蜿蜒于水上的栅栏,穿过寻常巷陌,看白发老翁品茗论道,虽未解乡音却沉浸其中。</p><p class="ql-block">日落时分,若非凭栏踱步,又怎能体悟子安笔下的渔舟唱晚?推开那扇招惹过铜绿的木门、穿过安渡坊的水帘,便能洗刷跨越千里的滚烫。</p><p class="ql-block">坐上摇撸船,手拿一把破蒲扇,两岸的古诗、茶馆、商铺划过江面。偶有两三行人手持油纸伞靠在桥边,将笑容书写成千般隽永。人们大多来这里寻梦,寻一个好的故事,但更重要的,是找回那个前世的自己。</p><p class="ql-block">前世的自己,莫非是一个抗金将领,也有报国赤子心?前世的自己,莫非是一个穷书生,坐着父亲的摇撸船去赶考?前世的自己,莫非是一个富家千金,手握胭脂粉包在雨中等侯心上人?</p><p class="ql-block">进军苏州城,前世记忆似乎又变得浑浊笨拙了。寒山寺前,千年之外的钟声再一次敲响,那罗汉相的忘川修行之人,拿起木鱼,敲下这通往极乐彼岸的门铃。网师园中,仿佛又看到神行太保摇旗呐喊,青面兽提抢杀敌、血染素壁。狮子林后,少东家把酒言欢、日照青石上,竹影浮桥边。</p><p class="ql-block">本是青灯客,浊酒留凡尘。竹林中淡香阵阵,小火炉里煮的,是这半生烟雨,玉琵琶弹的,是这一片云霞,越是深入,越是凄凉。犹似柳州刺史挥毫记下的小石潭,一瓢雨、一勺烟,星辰般的洒在船头,也洒醒了陶醉的梦中人。梁园虽好,却非久恋之家。</p><p class="ql-block">也许有一天突然睁眼,发现自己仍在桌前,读着那篇《水乡寻梦》,但我不会忘记,那颗种在心亭的梧桐树、那朵落进沧海的栀子花、那条飘过染坊的蓝丝带……那烟朦雨漫的江南,我好像一直都在,一直都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