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458) 董 鸡

陈夏富

<p class="ql-block"><b>董鸡(学名:Gallicrex cinerea)为秧鸡科董鸡属的鸟类。雄性成鸟:繁殖期雄鸟前额有一长形的红色额甲,向后上方一直伸到头顶,末端游离呈尖形。头、颈、上背灰黑色,头侧、后颈较浅淡;下背、肩、翅上覆羽,三级飞羽黑褐色,向后渐显褐色,各羽具宽阔的灰色至棕黄色羽缘,形成宽的羽斑纹;尾羽黑褐色,羽缘浅淡。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褐色,第1枚初级飞羽外翈除末端外均具白色,翼缘亦白;翅上覆羽及内侧飞羽橄榄黑褐色,具宽的棕色羽缘。下体灰黑色,羽端苍白色,形成狭小的弧状纹;腹部中央色较浅,满布以苍白色横斑纹;尾下覆羽棕黄色,具黑褐色横斑;翅下覆羽和腋羽黑褐色,羽端灰白色。</b></p> <p class="ql-block"><b>雌性成鸟:额甲较小,不向上突起,呈黄褐色。上体橄榄灰黑色,具宽的棕褐色羽缘形成斑纹;尾羽暗褐色。飞羽暗褐色,第1枚初级飞羽外翈和翅缘白色。头侧和颈侧棕黄色,颏、喉及腹中央黄白色,下体余部土黄色,具黑褐色波状细纹。幼鸟:与成鸟相似,头侧淡棕,杂以黑羽,颏、喉白色,杂以灰黑色羽。虹膜红色(雄性)或淡褐色(雌性);嘴黄绿色,额甲红色(雄性)或黄褐色(雌性),脚和趾黄绿色。栖息于水稻田、池塘、芦苇沼泽、湖边草丛和富有水生植物的浅水渠中。在中国安徽和江苏,董鸡初迁来时栖息在水草丛中或水边农田中,当早稻秧苗长高以后,就迁到秧田中。</b></p> <p class="ql-block"><b>杂食性,主要吃种子和绿色植物的嫩枝、水稻,也吃蠕虫和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以及蚱蜢等。在苏北于6-7月剖验11个雄性董鸡的胃,其中植物性食物有眼子菜叶、莎草种子、麦粒、稻谷、荸荠种子及稗粒,动物性食物有鞘翅目的夜行虫、象鼻虫、龙虱幼虫、步行虫,鳞翅目的螟蛾及螟蛾蛹,直翅目的稻蝗、蝼蛄,缨尾目的稻蓟马,半翅目的稻椿象,膜翅目的黄峰,双翅目的蝇类以及蜘蛛、水螺和砂砾,特别爱吃龙虱幼虫,曾在1只雄鸟胃中取出8条较大的龙虱幼虫,因此董鸡对农业有益。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