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涌金,邵阳县新农人绘新篇

中l国l网

7月25日,湖南省邵阳县黄亭市镇望江湖村的田野间,收割机轰鸣,农人笑语不断。当地种粮大户谢海洋与湖南工商大学"古韵非遗,蓝印相续"暑期社会实践队围坐交流,分享了他扎根土地的耕耘历程——从最初摸索到如今笃定前行,从传统耕作向智慧农业转型。<br><br> 图为谢海洋先生向实践小队分享自己的种粮感悟 。蒋欣叶 摄<br><br>老土地焕新颜,新农人谱新篇<br><br>“现在种地和过去真不一样了。”谢海洋擦拭额头的汗水,指向田埂上空盘旋的农业无人机向实践队员介绍。“这些新设备,年轻人一学就会,用起来比我们顺手多了。”在谢海洋看来,规模化经营不仅是种植面积的扩大,更是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从选种、灌溉到收割、销售,各环节都体现出精细化与高效率,这正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他特别指出,当前农村最紧缺的是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人才。<br><br>“老一辈的农耕智慧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扎得更深,年轻一代的探索与突破让土地焕发新的生机。”谢海洋强调,“大学生有知识、懂技术,正是农业最需要的新鲜血液。”除持续扩大种植规模外,谢海洋正积极打造完整产业链。他在产房内添置了大型粮食烘干设备,已成功注册4个农产品商标,并正在积极推进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尤为特别的是,他计划将邵阳蓝印花布的传统工艺元素创新性融入大米品牌包装设计,此举既能提升产品经济价值,更能有效提升望江湖村地方特产的知名度,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的双赢。<br><br>谢海洋向实践队员展示了田垄上作业的无人机与库房内整齐码放的烘干设备。从最初为谋生而种地,到如今立志“为土地创造更多价值”,他的转型历程是当下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农业要发展,光靠扩大规模不行,关键是要有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人才。”谢海洋对实践队员表示,“当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就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发展。” 图为实践小队帮助当地农民采摘农作物 。蒋欣叶 摄<br><br>观田垄新貌,感农人初心<br><br>湖南工商大学实践队员在交流中观察到,现代农业已突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固有印象。谢海洋的实践清晰印证,当代农民正积极运用科技力量,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他脚下沾着泥土,说话带着乡音,但谈起规模化种植条理清晰,规划品牌打造目光笃定,将蓝印花布纹路融入大米包装的构想更展现出跨界融合的创新思维。这些实践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农民扎根沃土又面向未来的发展姿态。<br><br>通过深入交流,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谢海洋对土地的热爱与对创新的执着。他不仅注重生产规模的扩大,更着眼于产业链的完善和地方特色的挖掘。在望江湖村的田野上,科技赋能与传统创新正共同描绘出一幅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图景——既有无人机在蓝天下精准作业的科技图景,也有蓝印花布纹样即将在农产品包装上绽放的文化韵味。谢海洋的实践表明,当现代科技与地域文化深度交融,传统农业便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价值。 图为实践小队帮助村民一起割田间杂草。蒋欣叶 摄<br><br>守土地初心,拓农业新途<br><br>随着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的推进和特色品牌建设的深入,谢海洋的智慧农业之路正在为当地农户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他的探索证明,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中国农业的转型不仅需要技术创新和规模经营,更需要文化赋能与品牌塑造。这种融合发展的理念,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像湖南工商大学学子这样的青年人才关注乡村、投身农业,共同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