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立秋:暑气未消处的人间万象

曹正刚

<p class="ql-block">  日历翻过立秋一页,重庆的晨雾里却丝毫嗅不到秋的气息。天刚蒙蒙亮,一场骤雨匆匆掠过小区,豆大的雨点砸在窗上遮雨棚,发出叮咚刺耳声,细碎水花溅落在阳台桂花树叶上。可这雨来得急去得更急,不过半盏茶的功夫,云层便裂开一道口子,漏下的阳光落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蒸腾起白茫茫的热气,好像刚才那场雨只是一场幻觉。</p><p class="ql-block"> 漫步来到街上,热浪仿佛一张无形的网罩了过来。街边的梧桐树把枝叶垂得低低的,叶片被晒得打了卷,连平日里最活泼的麻雀都躲进浓密的树冠里,只偶尔传出几声有气无力的啾鸣。树下却早已聚起了人,竹编的躺椅、小马扎、折叠凳随意摆着,像是一场没有约定的集会。</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刚立秋,但还在中伏里。酷暑还是那样热烈与生机。瞧,李大爷摇着一把印着娇艳牡丹花的纸扇,那扇面轻轻扫过他干瘦的小腿,带起的风却都是滚烫的。他脸上带着岁月沉淀的平静,似对这暑热习以为常。</p> <p class="ql-block">  张师傅蹲在粗糙的石墩上,古铜色的手臂攥着半导体收音机,评书那抑扬顿挫的声音混着此起彼伏的蝉鸣飘向远方。几个半大的孩子,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像灵动的小鹿绕着树干追逐嬉戏。</p><p class="ql-block"> 他们红扑扑的脸蛋上挂满汗珠,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滚落,在下巴尖汇成晶莹的水珠,“啪嗒”一声落在校服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痕迹。可他们丝毫不在意,笑声比蝉鸣还要响亮欢快。</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看着这一幕,我心中满是欣慰。这暑气虽浓,却奈何不了孩子们的活力,也遮不住生活里这份质朴而真实的快乐,让人不禁感慨岁月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街头的暑气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热烈,而在城市的某些角落,也有着暑热围城时人们寻觅到的喘息之地,顺着街道往前走,在一个商店卷帘门前,几个棒棒军正疲惫又惬意地歇脚。磨得锃亮发光的竹棒斜斜靠在台阶上,顶端那松松垂着的麻绳圈,恰似一串无声又饱含故事的省略号,诉说着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劳。</p><p class="ql-block"> 穿蓝布褂子的老师傅敞着领口,露出被烈日晒成古铜色的皮肤,那颜色仿佛是岁月刻下的勋章。他满心欣喜地从帆布包里摸出一个搪瓷缸,拧开盖子,仰头喝了口凉茶,喉结滚动的声响在闷热得让人烦躁的空气里格外清晰,那一口凉茶,似是给他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年轻些的那个正低头刷着手机,粗粝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指节处磨出的厚茧若隐若现。毫不夸张地说,这双手昨天还扛过三十斤重的纸箱,爬了七层楼梯,此刻却在屏幕的光影里,轻轻点着外卖软件上的“加辣”选项,脸上带着对美食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有人递过一支烟,打火机“咔嗒”一声燃起蓝色的火苗,烟雾在他们之间缓缓散开,混着汗水的咸涩与街边小面摊飘来的麻辣香,成了独属于山城的烟火气。依我之见,这烟火气里,有生活的艰辛,更有对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他们偶尔会聊几句,话题像手里的烟卷一样随意。“今早帮菜市场王老板扛了两筐橘子,”穿迷彩裤的师傅弹了弹烟灰,“这秋老虎是真凶,才走了半条街,脊梁骨就跟着了火似的。”“可不是嘛,”旁边的人接话,“去年立秋都穿长袖了,今年倒好,T恤一天能湿透三回。”说笑间,有人的手机响了,是催货的电话,他应了两声“马上到”,抓起竹棒往肩上一扛,身影很快便汇入街对面的人流里,竹棒与地面碰撞的“笃笃”声,成了城市肌理里最实在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顺着街道往前走,拐过两个弯便是地铁站。还没下到通道里,便觉一股凉意顺着台阶漫上来,与外面的热浪撞在一起,在脚踝处激起细微的战栗。通道里的瓷砖地面泛着清冷的光,像是一整块被冰镇过的玉石。</p><p class="ql-block"> 靠墙角的地方,几位老人铺着报纸席地而坐,其中一位正用手指在地面上划着什么,另几位凑着头看,时不时点头或摇头,原来在琢磨象棋残局。穿红裙的阿姨把凉鞋脱在一旁,光脚踩在瓷砖上,手机屏幕亮着,正和视频里的孙子说话,语气里的温柔能拧出蜜来。</p><p class="ql-block"> 通道中段,两个穿校服的学生趴在行李箱上写作业,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与远处地铁进站的轰鸣声奇妙地融合。安保人员穿着制服慢慢走过,皮鞋踩在地面上没有太大声响,他经过那位打盹的老爷爷时,悄悄把旁边被风吹落的报纸捡起来,又轻轻盖回老人的腿上。</p><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商场的冷气那么咄咄逼人,也没有树荫下的热风那般黏腻,只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清凉,像老重庆人泡的老鹰茶,初尝微苦,回味却有甘醇。</p><p class="ql-block"> 人们在这里卸下匆忙,把姿态放得最松弛——有人靠着墙壁闭目养神,有人对着手机傻笑,有人把孩子架在肩膀上,看广告牌上闪烁的灯光,每个人的脸上都少了些街头的焦灼,多了几分安然。</p> <p class="ql-block">  从地铁站出来往江边走,中国银行门口的那片树荫是另一个清凉据点。几棵老黄葛树枝繁叶茂,把阳光滤成细碎的金斑,落在铺着塑料布的地面上。四张折叠桌拼成一个方台,八个老人围坐在一起打“川牌”,纸牌摔在桌面上的脆响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碰!”穿黑白背心的大爷把牌一亮,嘴角的皱纹里都堆着笑意;对面的老奶奶不服气地撇撇嘴,从牌堆里抽出一张,又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牌理了理。旁边的石桌上摆着切开的西瓜,红瓤黑籽,汁水顺着桌沿往下滴,在地面晕出小小的水痕。</p><p class="ql-block"> 路过的行人被这热闹吸引,会停下脚步站着看一会儿,有相熟的还会搭句嘴:“张嬢嬢,今天手气不错哦!”张嬢嬢抬头笑骂:“少来捣乱,赢了请你吃冰粉!”</p><p class="ql-block"> 一阵风忽然穿枝而过,树叶“哗啦啦”地响,把暑气卷走了大半。打牌的人都停下了手,仰着头感受这难得的清凉,连蝉鸣都似乎低了几个调门。</p><p class="ql-block"> 有人掏出手机看了看日期,嘟囔了一句“都立秋了啊”,语气里有惊讶,却没有太多期待。在这里,立秋不是“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的诗意,而是牌桌上的一句闲话,是冰粉碗里多加的半勺红糖,是老人们眼角眉梢那点“日子照旧”的笃定。</p> <p class="ql-block">  夕阳把朝天门的江面染成橘红色时,暑气终于有了些收敛。长江水带着上游的泥沙,呈现出深沉的赭石色,而嘉陵江的水要清浅些,像掺了点翡翠的绿,两江交汇的地方,一道朦胧的界线蜿蜒着,被夕阳描上金边,分不清是水在流,还是光在动。岸边的芦苇丛里,白色的芦花被晚风吹得摇曳,像无数支小小的火炬在跳动。</p><p class="ql-block"> 钓鱼的人还守在江滩上,鱼竿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几乎要浸进江水里。有人收起鱼竿,鱼篓里躺着几条小鱼,他却并不在意,只是把鱼放回江里,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远处的跨江大桥亮起了灯,车流像一串流动的珍珠,在夜色里缓缓移动。</p><p class="ql-block"> 江风带着水汽吹过来,拂过脸颊时终于有了些凉意,街边的烧烤摊支起了棚子,炭火“噼啪”地燃着,烤串的香气混着江风飘得很远,勾得人肚子咕咕叫。</p> <p class="ql-block">  黄葛树下的人们还没散去,只是蒲扇摇得慢了些。棒棒军们收起竹棒,结伴往夜市的方向走,他们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惊飞了檐下的鸽子。地铁站的通道里,乘凉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人带着刚买的菜,有人提着给孩子的玩具,把这里当成了回家路上的中转站。中国银行门口的牌局早已散了,石桌上剩下几块啃干净的西瓜皮,被晚风卷着打了个旋,停在树根旁,像给老树留的信物。</p><p class="ql-block"> 月亮悄悄爬上高楼的肩膀时,我站在天桥上往下看。路灯把街道切成一段段昏黄的光,树下的纳凉点还亮着手机的微光,棒棒军的身影融进夜市的烟火里,地铁站的出口不断有人流涌出来,像一条条奔涌的小溪,汇入城市的脉络。立秋的重庆,没有“秋高气爽”的约定俗成,只有暑气与凉意的拉锯,只有人们在这样的拉锯里,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p><p class="ql-block"> 或许这就是山城的性子,像火锅里的红汤,哪怕到了立秋,也要保持着那份热辣与鲜活。这热辣与鲜活,是山城人面对暑气时的坚韧与乐观,他们在暑气与凉意的拉锯中,不抱怨、不气馁,积极寻找生活的乐趣,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便是生活的真意所在,也是山城独有的精神气质。</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自拍十网络</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