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历史的厚重与戏剧的灵动相互交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怀着这份好奇,我和好友在立秋时节来到郑州,走进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p> <p class="ql-block"> 在抵达“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之前,我脑中的河南,是《唐宫夜宴》里憨态可掬的仕女,是《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洛神,是那片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厚土。然而,当我真正踏入这片由王潮歌导演打造的巨大“城池”时,我才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演出,这是一场关于土地、关于粮食、关于“人”的宏大而深刻的灵魂叙事。</p> <p class="ql-block"> 踏入幻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广袤无垠的高粱田,微风拂过,绿浪翻滚,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古老而又深沉的故事。不远处,328米长的夯土墙静静伫立,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见证着河南的岁月变迁。站在墙下,仰头望去,心中不禁涌起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敬畏之情。</p> 夯土墙 <p class="ql-block">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由建业集团携手王潮歌导演共同打造的中国规模最大的戏剧聚落群,包含21个剧场,其中三大主题剧场是其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个剧场都是一扇通往历史与文化的大门,而我,有幸开启了几扇,领略到了其中的独特魅力。</p> 主题剧场一:火车站剧场 <p class="ql-block"> 火车站剧场以1942年河南大饥荒为背景,展现了在战争和饥饿带来的灭顶之灾下,河南人民的生存挣扎和忠义抉择 。</p><p class="ql-block"> 主要角色李十八是火车站站长,在饥荒时面临艰难抉择;其哥哥李十一是村里的头儿,为了村民的生存去找李十八要粮 。李十八面临着忠义两难的抉择,最终为了让乡亲们有种子种地,私自开仓放粮,自己则因失职被执行军法枪毙。</p><p class="ql-block"> 剧场有环形舞台、小房间等不同的表演场地,观众在不同的空间中行走,体验到不同场景下的鲜活故事。</p> 主题剧场二:李家村剧场 <p class="ql-block"> 李家村剧场是火车站剧场的延续。火车站站长李十八为帮助饥民私自开仓放粮而被枪决,其哥哥李十一得知弟弟死讯后疯了。村民们得到的粮食是来年的种子,面对饥饿,他们陷入艰难抉择 。</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活下去,李家村60岁以上的老人们毅然决定前往荒原,在漫天大雪中饿死,把粮食种子留给了后辈 。后辈们带着老人们的期望,将种子种下,最终迎来了粮食大丰收,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这个剧场不是固定在座位上观看演出,而是需要在不同的空间中移动,进入百姓家中、村口广场、村后荒原、大剧场等不同场景,近距离观看表演,参与剧情发展 。</p><p class="ql-block"> 剧场复原了一个村庄,复原了一场大雪,复原了一片金黄...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吃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走进这个故事,您会感到痛苦;走出这个故事,您会知道惜福。</p> 主题剧场三:幻城剧场 <p class="ql-block"> 在众多剧场中,最让我震撼的当属《幻城剧场》。这座可容纳2300人的大剧场,宛如一座神秘的时光宫殿。当灯光渐暗,一场穿越千年的视觉盛宴缓缓拉开帷幕。全息投影、实景演出与光影特效完美融合,将孔子老子的深邃智慧、唐宋帝王的威严庄重、众多诗人的忧国忧民一一呈现在眼前。舞台上,历史人物仿佛从岁月的长河中走来,与今天的人们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一刻,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文人墨客的诞生。走出剧场,脑海中依然回荡着那些震撼人心的画面。《幻城剧场》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对河南历史文化的深度探寻。</p> 其他剧场 <p class="ql-block"> 除了观看三大主题剧场外,我们还观看了《苏轼的河南》《曹操的麦田》《麦子啊麦子》《第七机车车辆厂礼堂》《候车大厅》《天子驾六遗址坑》《薛怀义》《红庙学校》《红脸蛋》《张家院子》《老院子》《下沉岁月》等剧,其中《第七机车车辆厂礼堂》《候车大厅》《红庙学校》《张家院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 第七机车车辆厂礼堂 <p class="ql-block"> 踏入第七机车车辆厂礼堂,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热血与奋斗的时代,一场关于中国铁路发展的视听盛宴就此展开。</p> <p class="ql-block"> 故事从一位耍大牌的主持人准备主持铁路发展史活动开始,本满不在乎的他莫名穿越时空,先后与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前夕的工人领袖林祥谦、1958年第七机车车辆厂文艺汇演彩排的年轻女工,以及改革开放初期深夜工厂里憧憬下海创业的工友相遇 。每一个场景转换,都精准还原了不同时代的风貌,从充满压迫感与抗争精神的20年代,到洋溢着青春理想与建设热情的50年代,再到满是创新憧憬与技术坚守决心的80年代,通过舞台上的置景、服装和道具,让我真切触摸到历史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 50年代的年轻女工,灵动的舞姿和纯真的笑容,展现出那个时代年轻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满腔热忱。</p> <p class="ql-block"> 80年代的工友们,在K歌间隙讨论下海创业时的兴奋与对铁路技术革新的执着,也被演绎得十分生动,让我感受到时代变革下普通人内心的波澜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 当主持人带着跨越百年的见证重返现代,我也跟着回顾了中国铁路从艰难起步到飞速发展的历程,深刻领悟到铁路不仅是交通轨道,更是连接时代、传承精神的血脉。这场演出不仅让我了解了郑州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的前世今生,更让我对那些为铁路事业奉献的先辈们充满敬意,他们用热血与汗水,铺就了如今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成为时代发展的强大引擎 。</p> 候车大厅 <p class="ql-block"> 《候车大厅》是我体验的第二个剧场,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感动。踏入剧场,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充满故事的候车大厅。缓缓移动的履带展示着一件件老物件,留声机、蛐蛐罐、行李箱……它们虽已陈旧,却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与情感。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仿佛看到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爱国青年的热血澎湃、先进学生的意气风发。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用他们的方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坚守着心中的信念。当音乐响起,那熟悉的旋律仿佛将我拉回了过去,泪水不由自主地模糊了双眼。这些老物件,不仅仅是物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见证了河南人民的坚韧与不屈,见证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无数感人故事。</p> 红庙学校 <p class="ql-block"> 走进红庙学校剧场,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80年代乡村校园的时光门,一场关于“教育与守望”的温暖故事,在熟悉的教室与回忆里缓缓铺展,让人在笑声与泪水中,重拾对平凡坚守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 剧场完全复刻了80年代乡村学校的场景:斑驳的墙上挂着褪色的奖状,铁皮暖壶和脚踏风琴都充满年代感。观众坐在“教室”的座位上,瞬间被拉回那个没有手机、却满是纯粹快乐的校园时光——老师教育学生的罚站、同学间朦胧的情感、换座位的心甘与不甘,这些细节精准戳中集体记忆,让人恍惚间以为自己真的回到了学生时代。</p> <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在的教室是音乐教室,在风琴的伴奏下,唱响了那首经典的《友谊地久天长》。</p> <p class="ql-block"> 红庙学校没有宏大的叙事,却用最平凡的师生情,讲述了教育如何在土地上扎根、如何让希望代代相传。它让我们想起那些曾照亮过自己人生的“点灯人”,也让我们懂得,最动人的坚守,往往藏在日复一日的平凡里。</p> 张家大院 <p class="ql-block"> 演出以一场看似奢华的晚宴开场,富商们推杯换盏,气氛热闹非凡。然而随着剧情层层推进,我才惊觉这是一场以“领菜”为名的募捐盛宴,每一道高价菜肴背后,都是豫商们对救国事业沉甸甸的支持。他们不露声色,却用最实际的行动诠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只是默默解囊,这份低调的爱国情怀让我深受触动。</p> <p class="ql-block"> 而剧中的女性角色,更是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尤其是那位曾被众人轻视的四姨太,面对民族大义,她毅然站了出来,用自己的方式打破偏见,不仅成功筹得善款,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当她不卑不亢地阐述自己的家国观时,我真切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觉醒与力量,她们被束缚在深宅,却心怀天下,柔弱的身躯里,却藏着坚韧的灵魂 。</p> <p class="ql-block"> 走出剧场,晚风轻拂,可我的内心依旧澎湃难平。《张家大院》这场演出,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却以小见大,从商贾的一次募捐、女性的一次反抗,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民族脊梁。它让我明白,爱国不分身份、不分职业,每个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都能成为照亮黑暗的光 。</p> 地坑院及其他建筑景观 <p class="ql-block"> 除了精彩绝伦的剧场演出,幻城的建筑和景观也别具一格。地坑院依循传统民居特色而建,下沉式的院落与四周窑洞错落有致,青砖灰瓦与夯土墙相互映衬,散发着古朴而又典雅的气息。</p> 帅小伙的拉丁舞 <p class="ql-block"> 在穿梭各个剧场期间,不时会遇见五六个帅小伙在和观众互动。他们通过表演让人们知道应该怎么去观剧。还为人们带来精彩的拉丁舞表演。</p> 文明之光 <p class="ql-block"> 《文明之光》灯光秀是“夜幻城”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于每晚闭园前上演,为游客打造出与白天迥然不同的幻城景象 。</p><p class="ql-block"> 灯光秀以长328米、高15米的黄色夯土墙为背景,将巨幅动态画卷《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徐徐展开,让古人用画笔和颜料描绘的千里江山和盛世繁华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 在幻城的时光转瞬即逝,当我离开时,心中满是不舍与眷恋。这里的每一场剧、每一处景都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的记忆深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它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盛宴。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河南,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也渴望一场与历史和文化的深度对话,那么,一定要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在这里,你将会遇见一个不一样的河南,收获一段难忘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