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环线游(16):格拉纳达

陈琍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日凌晨,邮轮从大西洋穿越直布罗陀海峡驶入地中海,停靠西班牙莫特利尔港。</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前往格拉纳达游览。</p> 阿尔拜辛区 <p class="ql-block">一个多小时车程后,我们先来到格拉纳达的阿尔拜辛区。阿尔拜辛区是格拉纳达的灵魂之地,这座与阿尔罕布拉宫隔河相望的古老街区,不仅是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最后的城市印记,更在1994年与阿尔罕布拉宫一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阿尔拜辛的历史可追溯至伊比利亚罗马时代,但真正成型始于1013年——柏柏尔齐里王朝首领扎维.本.齐里在此建立格拉纳达泰法王国,构筑首座穆斯林要塞“卡迪马城堡”,奠定了街区的伊斯兰城市格局。</p> <p class="ql-block">1238年纳斯里王朝定都阿尔罕布拉宫后,阿尔拜辛成为格拉纳达最大平民区,保留自治权,拥有清真寺、公共浴场和蓄水池系统。1492年天主教双王收复格拉纳达,初期允许穆斯林保留信仰。但1499年强制改宗政策,街区进入基督教化时代,清真寺被改建为教堂。</p> <p class="ql-block">16世纪驱逐摩里斯科人导致人口锐减,街区一度荒废。19世纪浪漫主义旅行者重新发现其价值。20世纪起遗产保护加强,终获世界遗产认证。</p> <p class="ql-block">游览阿尔拜辛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遥望阿尔罕布拉宫。阿尔拜辛区自上而下一共有三个观景台,圣尼古拉斯观景台是街区最高点,在这里可以远眺阿尔罕布拉宫全景和内华达雪山。</p> <p class="ql-block">登上阿尔拜辛区的高处,俯瞰整个格拉纳达,橙红色的屋顶、葱郁的树木与白雪覆盖的内华达山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踏上格拉纳达的阿尔拜辛区,就像一头扎进了中世纪的斑斓梦境。</p> <p class="ql-block">阿尔拜辛区依山而建,房屋随地形起伏分布,并保留了狭窄而蜿蜒的中世纪摩尔街道,地面由鹅卵石铺就,街道曲折犹如迷宫,两侧是白色的摩尔人房屋,搭配上庭院花园,充满了浓郁的阿拉伯风情。</p> <p class="ql-block">穿梭在狭窄蜿蜒的小巷,脚下的石板路坑洼却充满韵味,那是岁月精心雕刻的纹路。</p> <p class="ql-block">两旁错落有致的白色房屋,像是从童话里跑出来的,小巧又别致。</p> <p class="ql-block">雕花的铁艺阳台探出墙头,一盆盆鲜艳的天竺葵肆意绽放,红的、粉的花朵如燃烧的小火苗,给素净的墙面添了无尽生机。</p> <p class="ql-block">城门。</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蓄水系统。</p> <p class="ql-block">建在清真寺遗址上的基督教堂。</p> <p class="ql-block">来到下阿尔拜辛,站在卡尔瓦哈尔广场观景台,这里可以近距离观赏阿尔罕布拉宫。</p><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远处连绵的山脉勾勒出柔和的线条,和蓝天白云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下图白色的建筑就是赫内拉利费宫,即苏丹的夏宫。</p> <p class="ql-block">下图马蹄形拱门是摩尔建筑(即伊斯兰统治伊比利亚半岛时期的建筑)最具标志性的特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到圣米格尔高地观景台,远眺阿尔罕布拉宫。</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每一处风景,每一个瞬间,都让人沉醉,不舍离去,只想让时光永远停留在这美好的阿尔拜辛区。</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来到格拉纳达新城区用午餐。</p> 阿尔罕布拉宫 <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阿拉伯语意为“红堡”,是西班牙格拉纳达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伊斯兰艺术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巅峰之作。这座融合了防御工事、皇家宫殿与精致园林的建筑群,自1984年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摩尔人留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p><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一共包括五个主要景点:王室宫殿-纳塞瑞斯皇宫、天堂花园-赫内拉利费、卡洛斯五世宫、军事要塞-阿尔卡萨瓦碉堡和圣玛利亚教堂。阿尔罕布拉宫的大门票,除了皇宫,其它四个景点都可以游览,皇宫需要专门的门票(据说需要二、三个月前预订)。</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旅行社只为我们购买了大门票。好在我俩2009年已经游览过纳塞瑞斯皇宫,不过还是挺失望的,毕竟皇宫是阿尔罕布拉宫的精髓。与领队交涉无果,其他团员可能都没来过,没人提出质疑,我们也不想多事,只能作罢。所以提醒旅友们如果跟团游览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出团通知书上光写阿尔罕布拉宫(入内)是没用的,一定要看清楚游览项目中有没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纳塞瑞斯</span>皇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赫内拉利费宫,</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也称夏宫。</span>修建于格拉纳达苏丹穆罕默德三世统治时期(1302-1309年),最初是作为纳斯里德王朝苏丹的避暑宫殿 。其历史背景与建筑园林艺术紧密交织,见证了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辉煌。</p> <p class="ql-block">赫内拉利费花园坐落在阿尔罕布拉宫北侧的高地上,与阿尔罕布拉宫仅一峡谷之隔,是个山麓台地园,占地面积不到1公顷,分为8个台地,花园层层环绕于宫殿周围,高低错落。</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口就见波罗庭院,也称歇马庭院,门楣上有一把造型钥匙,与阿尔罕布拉宫的葡萄酒之门上的钥匙相似,象征此区域为王室领地。</p> <p class="ql-block">经过有喷泉的大花园。</p> <p class="ql-block">花园以众多花圃烘托主景,栽种了160多个品种的花草树木,如柏树、黄杨、桃金娘被作为树篱,还有许多玫瑰、葡萄、夹竹桃、李子树、枇杷、玉兰、橘子树、石榴树等,花季时灿烂若锦。</p> <p class="ql-block">在夏宫花园可以看到远处的圣玛利亚教堂和教堂背后的卡洛斯五世宫。</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塔楼是阿尔罕布拉宫内的最高建筑。</p> <p class="ql-block">水渠庭院,赫内拉里费宫最大的庭院,是保存较完善的安达卢西亚花园与西班牙穆斯林花园典范。入口有小柱廊,沿南北轴线有长方形水渠,渠宽不到2米,两边对称分布四块花圃,种植各式灌木与鲜花,水渠前后端各有一座花瓣形喷泉。</p> <p class="ql-block">水渠的一端是伊斯梅尔塔楼,其外观轮廓简洁流畅,线条优美,给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感觉,<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摩尔人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span>。与阿尔罕布拉宫的整体建筑风格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伊斯梅尔塔内部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上,到处都装饰着精美的几何图案。这些几何图案通过重复、对称、旋转等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复杂而有序的图案效果,体现了伊斯兰教对宇宙秩序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柏树庭院,也称U形水渠中庭,是一个著名的伊斯兰庭院。整个小园三面围墙,北面设有敞廊,一个面宽数米的水池呈U型布置,中间围成矩形半岛,半岛中部仍是一个方形水池。前后为方形植坛,内植灌木与乔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圣玛利亚教堂,</span>始建于16世纪,完成于1618年。教堂建造在原大清真寺的遗址上。朴素的外观上带有细致的摩尔风格花纹,教堂外墙打着明显的伊斯兰建筑印记,整体呈现出伊斯兰与基督教风格融合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教堂是格拉纳达市的守护神圣母“痛苦的圣母”的供奉地,每年复活节期间,“痛苦的圣母”像会被抬出教堂进行游行,是格拉纳达最美丽的宗教庆典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卡洛斯五世宫,</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是阿</span>尔罕布拉宫建筑群中一座极具反差感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五世于1527年下令兴建。其设计意图既为彰显基督教政权对伊斯兰王国格拉纳达的征服,也为提供更符合皇室需求的居住空间,但最终因资金不足和审美争议成为“烂尾工程”。</p><p class="ql-block">其外立面正方形体(边长63米,高17米),外墙以粗犷方石砌筑。</p> <p class="ql-block">工程拖延至20世纪(1957年才完全竣工),现为阿尔罕布拉美术馆与格拉纳达省立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中央为直径30米的圆形露天庭院,环绕双层柱廊:下层采用多立克柱式,上层为爱奥尼柱式,形似古罗马斗兽场,被游客戏称为“斗牛场式庭院”。</p> <p class="ql-block">卡洛斯五世宫是西班牙文艺复兴建筑的里程碑,其“外方内圆”结构在欧洲王宫中独一无二。它既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国野心,也见证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文明的碰撞与共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阿尔卡萨瓦碉堡,</span>是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军事防御功能的组成部分,始建于9世纪,由摩尔人穆罕默德一世在萨比卡山丘的罗马遗迹上扩建而成。它不仅是阿尔罕布拉宫的军事核心,也是西班牙伊斯兰统治时期的重要堡垒,见证了格拉纳达作为摩尔人最后王国的兴衰。</p><p class="ql-block">入口处保留“葡萄酒门”(因历史上门内免税售酒得名),连接皇家大道,划分平民区与军事区。</p> <p class="ql-block">作为摩尔人抵御基督教收复运动的最后堡垒,它支撑格拉纳达王国顽强存续至1492年,成为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个陷落的伊斯兰政权据点。1492年后随王宫废弃,一度荒芜,20世纪经修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碉堡外围环绕厚重城墙与数十座城楼。内部通道错综复杂,设有兵器库、军营、马槽及蓄水池。残存的矩形地基网格为昔日士兵营房与物资储备区。</p> <p class="ql-block">最高点为守望塔,登上塔顶可360°眺望内华达雪山、阿尔拜辛区白墙建筑群及格拉纳达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守望塔是拍摄阿尔拜辛区与格拉纳达全景的最佳机位,白墙错落如迷宫与远山皑雪交织,被誉为“一眼望尽千年沧桑”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格拉纳达的美,是摩尔文明与天主教碰撞出的温柔褶皱,是那种离开后,会在很多个黄昏里反复想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培正、陈琍</p><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荣耀Magic5 Pro,荣耀Magic6 Pro,</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陈琍</p><p class="ql-block">历史资料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