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录取通知书上那几句话

陈肯

<p class="ql-block">  37年前那个夏天,我收到了台州师专录取通知书。通知书是这样写的:</p><p class="ql-block"><u>陈xx</u>同学:</p><p class="ql-block"> 根据浙江省高等学校招生相关政策,经全面考核,兹录取你为我校<u>中文科汉语言文学专业</u>学生,请你于<u>9月15日</u>持本通知书和《新生入学须知》来校报到。</p><p class="ql-block">校长(签名):林青</p><p class="ql-block"> 台州师范专科学校</p><p class="ql-block"> 1989年8月</p><p class="ql-block"> 通知书下划线处为钢笔手写,其余都是固定格式,短短三两行字,整个版面内容简洁明了。一纸通知书着实让我趾高气扬好一阵子,给我所在的小山村带来巨大震动。除了祝福羡慕,村民们这才知道,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认真读好书可以将农民变成国家干部。这也极大地提振了村民在教育投入方面的信心,之后,村里好几个孩子都是以此为感召走出山村的。</p> <p class="ql-block">  现在又到了一年一度高校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但一些高校发放录取通知书频频出现错误,反映出部分高校在录取通知书版式上的不负责任态度,和在语言文字组织工作上亟待提高的现状。</p><p class="ql-block"> 近日,有网络曝光,北大录取通知书惊现病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p><p class="ql-block">xx同学:</p><p class="ql-block"> 我校决定录取你入xx学院(系)xx专业学习。请你准时于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p><p class="ql-block"> 最后是落款。</p><p class="ql-block"> 对上述通知书,网络分析,</p><p class="ql-block"> 病句一: “我校决定录取你入xx学院(系)专业学习。”</p><p class="ql-block"> 语病类型:句式杂糅。</p><p class="ql-block"> 分析:“决定”“录取”“入”“学习”都是动词,导致叠床架屋,纠结不清,且“录取”不像“派”“叫”等可接兼语。</p><p class="ql-block"> 正确的表述可为:我校决定录取你为xx学院(系)专业学生。</p><p class="ql-block"> 病句二:“请你准时于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p><p class="ql-block"> 语病类型:语序不当、用词不当。</p><p class="ql-block"> 分析:多个状语排列有一定规律。“准时”这个状语不应该放在一系列状语的前面,应该放在谓语“到校报到”的前面;“准时”应改为“按时”,因为“准时”一般对应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而“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是一天时间,不是具体时间点,不适合加“准时”。</p><p class="ql-block"> 正确的表述应为:请你于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凭本通知书按时到校报到。</p><p class="ql-block"> 为表达更科学,我补充两点建议:1.通知书里年月的表达改用“2025年8月18日”。2.“到校报到”改为“来校报到”。</p> <p class="ql-block">  网上搜索得知,大学录取通知书出差错的竟不止北京大学一所,下面罗列一二:</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看看同样是国内顶流大学清华大学的2025年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据该校介绍,新版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采用横开本形式,在呈现出清华菁菁校园美好风貌的同时,也凸显清华校园厚重的人文底蕴。工艺方面端庄大气,丰富了通知书的质感与体量感,寓意着锐意进取的莘莘学子对远方理想之向往。但最后一句“请扫描本页二维码阅读清华大学2025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指南,并按照指南提前做好准备以保证正常入学”,我觉得有几句话要说。</p><p class="ql-block"> 分析:如果单从看懂的要求来说,上述最后一句并无大碍,但从语法及标点符号使用规范角度来分析,确乎存在瑕疵。“阅读”后面跟着的宾语是文本,那么该文本应该加书名号。“指南”作为特殊称谓,应该加引号,或者作为文本简称,加书名号。“并按照指南提前做好准备以保证正常入学”句子比较长,最好能在“以”之前用逗号点开。</p><p class="ql-block"> 修改意见:请扫描本页二维码阅读《清华大学2025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指南》,并按照“指南”提前做好准备,以保证正常入学。</p><p class="ql-block"> 既然“肩负使命、追求卓越”是清华人身上的重要特质,这标点符号虽小,小处也需要卓越啊。</p> <p class="ql-block">  再来看看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最后一句话:“请于2025年9月3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告。”</p><p class="ql-block">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回应称,部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确实出现了印刷错误,原因为今年重新调整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版式,在此过程中,设计好几个版本,但在最后分批打印的时候,里面的字出现问题。对此,相关工作人员为自己工作的失误表示歉意,现在正着手补寄工作。</p><p class="ql-block"> 像这种将“到校报到”错印成“到校报道”好像不止一两例吧,虽说这是工作人员在文字输入时因选词错误所造成的笔误,但审核人员都在干嘛去了。</p><p class="ql-block"> 国内某知名大学上一个录取通知书版本的最后一句话是“请于2020年9月10日凭借本通知书到校报到”。其中问题是将“凭”与“凭借”混为一谈。</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两词含义和词性都不同:“凭”是一个介词,在句子中一般不能独立做句子成分,需和名词、代词组成介词短语,共同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对象凭借等;而“凭借”是动词。该问题现在已经得到更正,但给人们留下的笑柄或许要过十多年才能被遗忘。</p><p class="ql-block"> 还有上海市某百年名校将“录取通知书”打错为“录通取知书”,引发家长不满。</p> <p class="ql-block">  通知书是一种以书面形式传阅公示信息的一种文书,内容一般载有通知对象、主要事项、落款人、日期等。作为信息传递与工作安排的重要载体,在各类场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份规范、清晰的通知书,能高效传达关键信息,确保各项事务有序推进。</p> <p class="ql-block">  大学录取通知书作为大学入学凭证,是大学给新生的第一份“见面礼”,标志着新生进入求学生涯新阶段,迈上人生旅途的新起点。其作用也远远超出了告知范畴,是大学更好展示实力,体现办学水平,彰显人文底蕴的平台,更饱含学校给予学子的一份成长礼物,这是通知书所应该具有的教育温度,是一份值得永生铭记的共情。</p><p class="ql-block"> 人们都说,细节彰显品质。我以为,大学之大,首先要除却花里胡俏的浮尘,脚踏实地写好录取通知书上那几句话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