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南通学习的八天,吹过南通的风,淋过南通的雨,尝过南通的美食,领略南通教育的魅力……当然也见到了南通的江海,“不虚此行”是我最真实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了解一座城,必须用脚步去丈量城市的距离,必须去那些小巷子感受人文风情。下午课后,和几个小伙伴儿相约到了南通博物苑。这几天培训专家们上课中总会有意识无意识提到南通“名人”——张謇,这个名字曾经在历史课本中出现过,但对他的了解甚少,直到这次到南通,每次课都会听到这个名字,越发好奇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名人”。走进南通博物苑,一点一点去了解张謇先生的一生,我们三都相约很安静,直到结束长舒一口气异口同声说了一句“他真的做了好多事,真的很了不起……”做了好多事儿,怎么形容呢!感觉南通的一切都有张先生的力量,经济、文化、教育、建筑、公益……涉及之广泛真的是“一言难尽”,张謇先生展览馆的最后有这样四张牌子来总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多时候,我以为这是一句口号,在展厅看了张謇先生的事迹,我才知道这是能脚踢实地去做的,也是可以做到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张謇为镜,可以知荣辱。近一个小时的驻足了解,内心那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张先生在我脑海中有了形象,我想我这辈子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我要有这样的目标去努力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用脚步丈量的第一个地方,根本舍不得坐车,继续穿梭在“江南水乡”,随处可见的石拱桥,小河两边的垂柳,还有河边缘躺着的小白猫,虽然湿热的空气让人感觉不是很美好,但眼前的景足以抵消这一点缺点了。继续向前,才发现这边的人行道很多是没有红绿灯的,每当有行人过马路,无论是自行车、电瓶车还是四轮车都非常耐心等候在路口,没有一点催促的意思。路过“启秀桥”时,很大一袋子菜突然落在路中央,原来是从电瓶车的前面滑落下来,骑车的大姐不得不在路中央停下了车,然后下车去捡东西,人在这种时候总是会慢一点,比如停车的站架就拨弄了几下才出来,把菜袋子捡起来绑在前面又花了一小会儿,停在电瓶车后面的一辆汽车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我以为会听到几声按喇叭的催促,其实并没有。非常耐心的等待,甚至让电瓶车走了几米远,小汽车才加油门跟上去,我想这就是南通人民的素养,江南的温婉体现在每个南通人身上。沿街静谧的各种店铺,其实不需要任何宣传,至少一直吸引着我这个初到者想去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又是一个有红灯的路口,又是一个声音引起了小伙伴儿的注意,原来是电瓶车后座一名小男生的卡片掉了,同行的伙伴赶紧拾起来,这时候小男生也下车过来了,小男生接过伙伴儿递过去的卡,我们赶紧继续趁着绿灯过马路,直到马路对面,还听到小男孩和他妈妈的感谢声。教育和学习真的不止在课堂内发生,教育在我们身边的每时每刻,再次被南通人民的“素养”感动。我们三很幸运,四站的公交线路竟然遇到了“公交专车”(车上就我们三个乘客),同行的姐姐喜欢拍照,拿着手机继续拍照,公交司机温馨提醒“要注意安全哟”,没有怒吼和不耐烦,我甚至感受到司机踩油门都柔和了一些,反而弄得我们不好意思了,对比之前坐公交那些司机师傅的催促、不耐烦、怒吼……这真的是“宝藏”司机师傅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几天还听得最多的就是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确实,不来不知道,来了确实被南通征服,就像昨晚遇到的湖北老乡滴滴司机师傅,来南通42年了,退休之后依旧在南通,闲不下来,62岁跑滴滴车,很是骄傲用湖北荆州话给我们介绍南通,用的词语都是“我们南通”,“心安之处是故乡”,这座城市必然让这位背井离乡的大叔感受到安心,南通也是他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学习接近尾声,但这几天留给我的思考很多很多,没有終点。而南通这座城也将是我去过的城市当中难忘的“他乡”,某一节课,我会在教室给我的孩子们分享南通给我的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