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达夫笔下的雁荡山(上)

容斋一隅

<p class="ql-block">  “古人并称上天台、雁荡;而宋范成大序《桂海岩洞志》,亦以为天下同称的奇秀山峰,莫如池之九华,歙之黄山,括之仙都,温之雁荡,夔之巫峡。大约范成大,没有到过关中,故终南华山,不曾提及。我们南游三日,将天台东北部的高山飞瀑,略一飞游之后,急欲去雁荡。一赏鬼工镌雕的怪石奇岩,与夫龙湫大瀑、、、、”。这是民国大才子郁达夫在他《雁荡山的秋月》开头的一段话,记述他心急火燎地赶去游览雁荡山的心情,此篇游记写于1934年11月9日。</p> <p class="ql-block">  今处于退而不休忙碌阶段,喜阅览书籍也只能碎片化拾之读之,当读到名家山川名胜游记时,那蠢蠢欲动之心不由向往了。今年6月15日晚上,再次翻阅《故都的秋》--郁达夫的散文,“这些篇章里,我爱读的是他的游记。他以杭州为中心,呼朋唤侣,一起去浙江、安徽的奇山秀水探幽访胜,写成《浙东景物纪略》、《出昱岭记》、《超山的梅花》、《雁荡山的秋月》、、、、这些文章记浮生、记食色、记行旅、记山川,曲折迂回,既放荡又整饬; 既文雅又粗率,逸兴遄飞,痛快淋漓、、、、果真是‘达夫之感’”。啧啧!饕餮编者导读的文采也让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醉</span>了,建议未读郁达夫文集的美友,尽快尝食。</p><p class="ql-block"> 对雁荡风光心仪久矣,早春时,已约好的同学又被家事稽绊。不等了,呵呵!择夏至这天,不顾炎热天气,拉上小弟陪我去雁荡山!如此壮美山川景色,那里需要我半把秃笔去描绘,带上徐霞客和郁达夫二本书,也逸兴遄飞一回,跟随他俩矫健的步伐,身临其境去雁荡山荡吧!感受<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明代大旅行家“霞客”精妙文笔下的名山与民国“达夫”才子所描写的雁荡山有何不同?与今又有一番怎样的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位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市东北部,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雁荡山山水形胜,以峰、瀑、洞、嶂见长,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它与黄山、庐山并称为“三山绝胜”。雁荡山离东海五公里,也称为“东南第一山”。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共有500多个景点分布于八大景区。其中,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大龙湫被誉为“雁荡三绝”。雁荡山分为北雁和南雁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文化底蕴十分厚重。</p> <p class="ql-block">  “大龙湫瀑布,高197米,是中国四大名瀑之一。一柱泼地,水从天来,如蛟龙饮涧,故名。”徐霞客<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三次来到这里探寻考察,并记载在《</span>徐霞客游记》中,而后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岩壁留下摩崖石刻20多处,清乾隆嘉庆与民国时期文儒官员墨迹居多。</p><p class="ql-block"> 绕过瀑布旁的“忘归亭”,拨开靠壁深草,凑前观之拍照,见到只是某某携侣到此一游和己风化模糊的石刻,读了徐霞客对大龙湫四周山岭绝壁的描写,才悟出郁达夫由衷发出感叹:“在大龙湫瀑布近旁,这些点景的余文,都似乎丧失了它们的价值,瀑布近旁的磨崖石刻,很多很多,然而无一语,能写得出这大龙湫的真景,只是……到此一游”一一《雁荡山的秋月》。</p> <p class="ql-block">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徐霞客游览浙江天台山之后,从黄岩进入雁宕山(雁宕山,简称雁山,今称雁荡山)。“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徐霞客对大龙湫周围山峰的考察 : “观音岩的侧面则是横亘在前面的马鞍岭。陡峭险要的山路蜿蜒、曲折,穿过山坳向右转,有一条水势湍急的溪流,山涧底部的石头十分平整,就像是细磨刀石一般。途经常云峰,就可以看到耸立在涧旁的大剪刀峰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山水环绕,峰会闭合,岩石穷尽了。大龙湫瀑布的流水,轰然下落,直击到水潭中。山岩势开阔且陡峭如刀割一般,而流水由于没有河床的承载,腾空飘荡下来,让人感觉头晕目眩。” </p><p class="ql-block"> 怪不得后人赞叹:徐霞客用其精妙的文笔,详尽而生动记录了祖国壮丽河山和大自然界奇妙景观,将所见所想均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成了近代研究地理山川变化史料的依据,读起来如身临其境,美不美?这纪实写景的超凡水平,不愧为古今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吾弟悠坐“忘归亭”。</p> <p class="ql-block">  隔空三百多年,达夫式的文笔PK徐霞客。洋洋洒洒,文字幽默、浑厚,飘逸,大师风格,让我快哉,快哉前往!</p> <p class="ql-block">  三百二十多年后,郁达夫也循迹霞客的老路,从浙江天台山进入雁荡山。认为:“大龙湫的瀑布,在江南瀑布中可以称霸,因为石壁的高,瀑身的大,潭影的清而且深,故尔一条瀑布直喷下来,在上面就成了点点的珠玉,自上至下,有三四千丈高,百余尺阔,岩头系突出的,帘后可以通人。立在与日头斜射之处,无论何时,都看得出一条虹影。凉风的飒爽,潭水的清澄,和四周山岭的重叠,瀑布近旁的摩崖石刻很多很多,然而无一语,能写出大龙湫的真景,《广雁荡山志》上,虽则也载了不少诗词歌赋,来咏叹此景,但是身到了此间,那里还看得起这些秀才的文章呢……”。</p><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大龙湫瀑布,哗哗水如从天上珍珠银线,翻着倾斜着下在碧绿潭中,似美妙乐声冲击人的耳膜。无人知晓这荒古之水,到底经多少山峰岩壁流了多久到这?人哪!在大自然奇观前显得多么的渺小,但又是多么的幸运。任凭清冽的水溅在身上,游客也要从水帘洞走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争相跨入潭中石头上拍照。此</span>景此情我与霞客、达夫雁宕游记文字交融着,真真切切享受一场奇山秀水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  果核桥,始建于光绪年间,1982年重修,这里曾是古装影视拍摄基地,如《仙剑奇侠传》《琅琊榜》等。</p> <p class="ql-block">  大龙湫景区在“雁荡三绝”中独占鳌头,有“龙湫一派天下无,万众赞扬同一舌”的美誉。沿溪溯徐霞客之古道,有流纹岩构成的剪刀峰、大龙湫、连云嶂诸景。溪东有常云峰、千佛岩,过千佛岩至龙湫背,一路奇峰绝壁,飞瀑如龙,美轮美奂,令人惊奇。</p><p class="ql-block"> 此次雁荡山之行,真够惬意哟!一导、俩游客,仨人畅快淋漓观景交谈。一进大龙湫景区,所见溪水潺潺,修竹苍翠,循时坠入清幽之境,随导游手指着奇峰、怪岩、古洞一路讲解,惊叹不已!这是一亿多年前火山喷发所溢成巨厚流纹岩层构成,后经风化和流水侵蚀而形成陡崖,其下有各态奇观洞穴,千年百年古寺庙藏在里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山峰随人移步易景呈现各种物象形状,令人产生无限想象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剪刀峰</p> <p class="ql-block"> 啄木鸟峰</p> <p class="ql-block"> 一桅峰</p> <p class="ql-block">  沿锦溪景区溯上,首先看到一耸立的岩峰,峰上一分为二,状如指向蓝天的剪刀,又如仰天的鳄鱼。清代钱宾王说“百二峰形各不同,此峰变幻更无穷”。环绕此峰观察,依次出现“剪刀”“啄木鸟”“熊岩”“一帆桅杆”等像形,故有“移步换景”一峰多名的特点。尤其在月光夜幕下,这些奇峰怪石随着人们脚步移动,活灵活现出的奇幻变化,“婆婆羞转脸、夫妻月下恋,牧童偷偷看,牛眠灵峰静”……,惟妙惟肖形态,给夜晚雁荡山增添更加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合掌峰”,也叫“夫妻峰”, 左边“倚天峰和右边灵峰”合成,夜幕下移步观之,真像一对夫妻相互依偎着。这也是“雁荡三绝”的灵峰夜景中最具特色景观。</p> <p class="ql-block">  北宋官员科学家沈括多次来雁荡山,在他《梦溪笔谈.雁荡山》中这样描写他所见的雁荡山,“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然而,“森然千霄”,“层峦叠嶂,怪石林立,森隐在深谷中”。</p><p class="ql-block"> “雁荡山它不是一座山,而是整片的山系横跨整个雁荡镇,一亿两万年前,经历了四次火山喷发,“神斧划削露鳞甲,洪涛冲击遗筋骸”,造就了今天奇峰怪石满山跑的现象。它美的壮观,带着灵气,有着发思古之幽情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雁荡山己发现三处沈括金石摩刻</p> <p class="ql-block">  采药表演</p> <p class="ql-block">  如鸟飞过绳索</p> <p class="ql-block">  “灵岩飞渡”,雁山三绝之一,这千百年来采药文化演变而来的灵岩飞渡表演,这是景区一大亮点,也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表演者从高270米天柱峰像鸟似悬在高空,在一条绳索上滑过260米展旗峰。游客举着相机昂首以待也是壮观无比,操持无人机的小弟拍摄全过程,此地还有等待修建的登山电梯,这应该是徐霞客和郁达夫不曾想到过如今高速发展的科技,让更多游客轻松前来访胜探幽。</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8日</p><p class="ql-block"> 陈宝容于容斋</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