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来,因为每天要去中医院做保养,有段时间没来荷塘坐坐了。今日立秋,心里的那份仪式感,让我兴趣盎然,与浅秋初次拥抱,以表达我对秋的钟爱之情。荷塘于我是灵感的源泉,到了源泉,就能让人进入佳境。</p><p class="ql-block"> 昨天预告有暴雨,心里暗自高兴,但暴雨回避了我们这个区域,只是一阵小雨沙沙,给大地,给这些绿色植物,洒了一层清亮。“雨后风凉暑气收,庭梧叶叶报初秋”,“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浅秋,一早的天气就明显不同,温度适中,不燥不吵。我仍然坐在老地方,面对荷塘,心慢慢静下来,专注听秋天的声音。叫了一整个夏天的蝉累了,声音明显中气不足,只短短几声,就停住了,需要歇歇。鸟鸣虽还清脆,好像在轻言细语,不注意还听不清。荷花谢了,翠绿的荷叶还很浓密,莲叶有些枯萎,显得零乱。四周垂到水面的柳叶,多了倦怠,似乎一个夏天的炙烤,烤去了它的昂扬生气。夏的热烈繁盛,终将在秋的怀抱里安稳下来。秋天浓烈的诗意,已经跃跃欲试。</p> <p class="ql-block"> 一阵感叹之后,掐指一算,回家度假已一月有余。时间滑过,似乎什么也没做,以前规划好的要做什么,要看什么,要写多少字,现在还在脑袋里挂着。把有限的力量,都用来对抗夏日炎炎了。看来,我还是高估了自己。假期宅家蛰伏,日子久了,略显沉闷,却也不失轻松。单纯享受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享受这种可随意支配时间的洒脱。原以为,自己在这自由松弛的状态下,可以多写点字,然而看的时间多,写的时候少。不是不想表达,而是越来越不善于表达了。知识的储备太少,多读书吧,唯有读书才能让内心充实,才能像秋天那样沉淀、厚重。</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看李娟老师的书,正在看《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老师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最动人的故事,读着这些文字,仿佛自己也融进了阿勒泰那片广袤土地。书中各个时期,各种形态的向日葵,已经刻进我的记忆里,每个人心里,都深藏着向日葵那明媚的笑脸。我最喜欢她的母亲,具有坚韧、爽朗、善良、温柔的性格,喜欢折腾,把生活折腾得火红、热气、有盼头。我也是一位母亲,容易产生共鸣,李娟母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我智商较低,不喜读那些有宏大历史背景的,比较深奥的书,就喜欢这种文字精巧,笔调细腻明亮,对生命的轻盈与沉重,现实的艰辛与热爱,都能娓娓道来。书中的景象和人物,适乎就发生在我身边,有种代入感。</p><p class="ql-block"> 说到向日葵花,突然想起,早上来时,荷塘边的五棵鸡冠刺桐树,开了几枝红色的鸡冠刺桐花,好惊奇。也许是花形似鸡冠,由此得名,应该是浅秋送出的礼物吧。随着秋的深入,会开得满树满枝,花红灿烂,去年的盛况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我对花特别敏感,对自己情绪波动也敏感。对院子里的紫薇,木槿,每天都会细心观察,从神态、色彩质地,看出细小的变化,由此想象秋天,那流畅的的脚步声。我的情绪时而高亢,时而低迷,时而还有点迟钝。因不善言辞,不喜与人交流。除了家人,和身边几个特别亲近的,形同姊妹的同学、朋友外,几乎都是打打招呼的路人,生命里的大多数,都只是路过。我很宅,只要有吃的,几天不出门都可以。表面上看,我的生活看似冷清和单调,实则内心是开朗大气的,充满想象,充满爱的人。心里有爱就踏实,看世间万物都会是美的。只要能看着一朵花慢慢开放,内心就会柔软得,能接住所有的情绪。我喜欢用文字来宣泄情感,并享受这个过程。就像有人喜欢打牌,有人喜欢唱歌跳舞一样,都是释放自己的一种方式。此时,我就正沉湎于其中。</p><p class="ql-block"> 夏收回了最后一声蝉鸣,还真让人留念。庭内,大人小孩不停走动,打碎了荷塘的宁静。立秋了,我看见夏正在温柔谢幕,感知秋已经闪亮登场。虽还赤日炎炎,但已明显感到高温没那么霸道了。我最喜这淡淡的清秋,没有夏日的喧嚣,没有冬日的寒峭,只有春华秋实的饱满,只有天高云淡的辽阔。不管季节如何变化,我的生活一如既往的平静,安稳的生活,内心的纯善,让我在秋的序幕拉开时,看见时间是从容不迫的。珍惜时光,珍惜此刻双手能灵巧敲击键盘的顺畅,珍惜眼底的光亮,珍惜心中的那份永不停息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在季节更替之际,我在荷塘静静坐着,满心欢喜,想等一场花开,想约一场秋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7日 立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