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撰文:沈泓浩        摄影:沈泓浩</p>  <p class="ql-block">  “天下黄河贵德清”是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2000年视察贵德时亲笔题写的。这句题词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贵德县黄河水的清澈特点。</p><p class="ql-block">       贵德也因此而闻名!</p><p class="ql-block">       贵德县境内的黄河清澈见底,与下游黄河的浑浊如泥汤的景观不可同日而语。有去过壶口瀑布的朋友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你甚至不敢想象这是同一条河流。</p>  <p class="ql-block">  贵德县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北部,流程达76.8公里。黄河水之所以在贵德如此清澈,一是因为上游龙羊峡对泥沙进行了初步沉淀,二是贵德汇入黄河的主要支流多达12条,水量大增,三是贵德县在黄河两岸及其支流范围内不断植树造林,保护了生态环境。</p>  <p class="ql-block">  到了贵德,除了清澈的黄河外,贵德古城是必须去看一看的,由于下榻的酒店距古城仅有3公里,于是独自一人徒步前往。</p>  <p class="ql-block">  贵德古城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北距黄河1华里,是青海省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之一。其始建时间存在争议,古城平面呈正方形,城墙周长2266米,采用分层黄土夯筑工艺,现存三面城墙及南北瓮城,南瓮城门砖刻“天启门”“河阴重镇”匾额。城内现存玉皇阁、文庙、城隍庙等明清建筑群,占地61亩,体现儒释道三教融合特征,玉皇阁为明代原构,高25.5米。2016年实施城墙抢救性加固,明长城贵德段设立保护标志(2013年),并纳入黄河文化旅游季、梨花赏花线路等文旅项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进入古城,才发现与城楼高悬的串串红灯相比,城内人烟稀少,店铺门可罗雀,大多处于闭店状态,几无游人,几乎是一座空城。经了解才知,城内的玉皇阁等著名景观都在修缮,心中不免怅然且有些许失意,好在古城内还有两处景观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于是顺便游览一番。</p>  <p class="ql-block">  一处是《贵德县古城书画集锦》长廊,这是一处露天的书画长廊,汇集了众多名人的书画,书法爱好者可欣赏观摩学习。</p>  <p class="ql-block">  另一处是《张阴西故居》。张阴西是贵德县的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        张荫西(1906-1988),原名张治铭,字荫西,青海省贵德县人,是青海近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古典诗词创作、医学贡献和地方文化传承闻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一生创作1400余首诗词,题材涵盖民生疾苦、人伦亲情,诗风质朴沧桑。代表作《荫西诗选》两次出版,被誉为“青海古典诗原野上的最后牧人”,与《昌耀诗文总集》并称青海诗歌双璧。1983年创立“河阴文学社”,任名誉社长,推动贵德地区文学发展。在文史研究方面,撰写《马忠英过境后善后记略》等地方文献。</p><p class="ql-block">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观了解一下。</p>